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道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强调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道德的他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就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条件.当然,他律最终要向自律转换,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就业道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强调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的他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就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条件。当然,他律最终要向自律转换,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当前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有“自律道德弱化”及“他律道德缺失”。针对问题,本文对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防治体系进行了思考:一方面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将道德规范内化,形成道德自律;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管理、技术、法律等手段形成他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众心理与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下降导致的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和行为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的角度入手,研究其与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并且探索了"他律"内化为"自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快速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要充分认识他律、自律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坚持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再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在近代欧洲反对宗教统治的过程中具有启蒙意义和历史进步性.马克思支持与宗教他律相对立的理性主义道德自律论,以反对宗教他律;但也反对把自律绝对化,反对理念主义的他律论,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自律”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黎 《教育探索》2007,1(5):95-96
网络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他律"在网络道德教育中面临着困境,所以,"自律"应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已"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和成因,针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凸显的问题,按照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要求,从大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耻感具有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道德品性。得出这一结论的文化依据是:当耻感与"礼"相联系时,它注重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以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为条件,具体表现为道德他律;当耻感与"仁"相关照时,它注重的是主体的道德自觉,以自我行为与道德要求的关系为条件,具体表现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道德判断上逐步转化?如何采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呢?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我之构建,是当代教育之终极理想,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在社会转型期和网络社会中,社会他律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人们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对道德自律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之构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分析及工作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学生道德发展呈现出道德认知从感性走向理性,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律,道德评价由单一性的评价体系变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道德目标由养成教育向成人教育过渡等特点。由此出发,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为一体,以唤醒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情操、良知、信念和完整人格,使道德规范成为他们的内在约束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造就新时代的同时,也使作为网络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前所未有地面临着道德上是否"应该"的严峻挑战.道德自律是网络秩序得以维系的主要保障,也是大学生网络主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本文以道德自律为立足点.试图对大学生加强道德自律的途径作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和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失范主要基于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网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必须遵循"网络道德原则".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及由此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要求一种全新的网络伦理学加以甄别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实质是:没有确立正确而牢固的道德信念,缺乏道德自律。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的恶果;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弥补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对策是: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大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生品性成长、班级高效管理和德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需要由他律转变为自律。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真正实现他律变自律,应该成为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是他律变自律的良好教学素材,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子,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涵,真正让小学生变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诚信建设应遵循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既要以诚信教育、舆论导向等为手段,强化大学生诚信认同感,建立主体道德自律的内控机制;又要从健全规则入手,奖优罚劣形成制度保障的外治体系,在二者良性互动中实现大学生诚信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日益影响着大学生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营造,为大学生构筑起一道稳固的网络道德防线,促进其在他律中实现道德自律,使文明上网成为一种风尚。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培养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律能力是衡量学生思想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本文提出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道德自律能力的五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