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是中国女性小说中贯穿的题材领域之一。现代女性小说对"家"的叙写主要表现在揭露旧式家庭中女性黑暗的生存图景,当代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则侧重展示现代职业女性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因此对女性来说,家庭生活具有超过男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日两国家庭福利制度框架的介绍与具体制度的比较,总结出两国存在着家庭福利制度的体系化程度、家庭福利性质、家庭福利覆盖地域、家庭福利机构职能、女性家庭角色福利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家庭福利制度的立法建设,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家庭福利服务网络,建立多方参与、政府主导的家庭福利管理体制,提供多样化、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庭福利等完善中国家庭福利制度建设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分层中,教育分层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社会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存在差异,教育平等状况有待改进。其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既受家庭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我国高等学校向少数民族倾斜的招生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非诚勿扰》自登陆江苏卫视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火爆荧屏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档综艺节目,而是一档从客观环境反应当今社会下中国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节目。节目中的第三类女性形象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她们并不刻意以"男人之悦"的标准来装扮自己,而是以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第三类女性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在家庭生活中国她们力图追求家庭和工作的兼备状态。本文力图从第三类女性在综艺电视媒介中的角色地位,挖掘当今中国社会现实下,婚姻中第三类女性应如何进行的定位,并探讨这种话语权下第三类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但聊斋女性在家庭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家庭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她们是男性的精神浪归,总管日常事务,教育子女,危难时拯救家庭,复兴家业。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将农村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村家庭在乡村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服务者与组织者,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期间,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分析乡村旅游影响农村家庭关系为基础,研究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经济观、文化观、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不同家庭进行调查 ,探讨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城乡家庭、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父母的体育态度之差异皆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相似文献   

9.
女性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英美文学独特的资产阶级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导致了女性形象发展的特殊性。从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特异性、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冲突的不同展现、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性的表象升华三方面论述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展现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复苏,从而揭示女性人物形象在西方近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个成年、正常的女性皆具有三重身份:即媳妇、妻子与母亲。这三重身份随着人生历程而变化。媳妇是纯工具性的角色,妻子具有部分的工具性,而母亲则完全无工具性。工具性是功能的体现。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随着工具性的丧失与转移而获得提升的。  相似文献   

11.
成年女性是终身教育关注的一个庞大群体.终身教育对成年女性教育有着彰显教育公平、提升女性个人素养、优化后代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中国成年女性教育提出教育平等、促进意识觉醒、因性施教、家庭与社会给予支持等策略要求,以保证成年女性能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居民家庭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捷、健康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烟台市城镇不同群体家庭消费现状的调查,从家庭收入、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倾向等角度分析烟台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特征,提出推进烟台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专栏论文,选取七位代表性女作家进行个案分析,集中思考了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家庭婚恋议题书写,由此勾勒出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4.
家庭背景作为社会资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环境,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研究偏重于考察父母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子女数量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论文将综合考虑家庭背景中父母的职业、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试图揭示影响机制,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期女子的家庭地位随着一生角色的转换和生活空间的位移,发生着转折和变迁。在室女的家庭地位在法定身份上保持长幼有序;在自我决策权上胡、汉女子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受教育权和财产继承权。出嫁女的家庭地位是夫妻平起平坐;主要由母亲承担对子女的教诫权;妇女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北朝女子家庭地位较高的原因有:受少数民族传统风尚的影响;妇女在家庭劳动与社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儒家礼教的影响尚未深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类型、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拮据,父母文化水平偏低、职业类型缺乏智慧技术支撑、教育方式简单粗犷等现象比较普遍。在这些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由于家庭环境的不易改变和家庭教育的缺席,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来说,教师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流动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定位的束缚,造成知识女性在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知识女性要维护自身的发展权,既需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更需要知识女性的自身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代中国女性美丽消费走向异化,主要表现为消费目的异化、消费原则异化、消费过程异化、消费结果异化,并呈现出唯"他"性、非理性、功用性、突出身体化等异化特征。女性角色意识的迷失、男权话语的左右等因素是异化的成因,由此,带来了女性主体价值背离、审美价值观错位等危害。从媒介规范、审美重塑、法律约束等方面着手,可以实现美丽消费异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对于提高生育率起着重要作用。基于2008-2019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各项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地区收入水平及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于生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与生育率呈现出负向关系,低分位点时,教育保障对提高生育生育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高分位点时则产生负向影响。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生活综合保障水平在全分位点上对改善生育率均存在正向效果。地区收入水平在低分位点时影响效果不显著,而在高分位点时抑制单个家庭的生育意愿。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生育率呈现反向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角色理论,提出不同性别具有不同性别角色,形成不同的性别价值观,并从社会角色期望、家庭、教育和大众媒介对男女青少年性别价值观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男女青少年的性别价值观对体育行为性别差异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