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中国”战略格局下,数字孪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发展的技术机遇与实践动能。数字孪生通过现状孪生、学习孪生、模拟孪生和自主孪生构建个性化育人场景、动态化决策场景、沉浸式体验场景和智慧化育人场景,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潜能。数字孪生以教育载体、教育时间和教育空间为展开尺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运行、生成个体自由自主学习的体验时间、创设思想政治素养形成的体验空间。展望未来,数字孪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耦合应以思政数字孪生体构建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技术架构、发挥协同效能、锚定价值取向、培育主体素养,最终指向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确证与达成。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客空间经历了由物理空间到混合空间的发展过程。随着XR、5G、全息、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将数字孪生融入到高校创客空间的构建中,充分发挥其在实时监控、动态交互、迭代进化方面的功效,推动高校创客空间从混合空间走向映射空间,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融入数字孪生的映射空间,在构成要素上包括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空间服务系统和孪生数据四个要素,在构成层级上包括物理层、数据层、模型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五个层级,其可实现创客协同设计、创客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客设计沉浸式体验、创客空间运行实时监控等四大功能。通过相关实践案例分析也表明,融入数字孪生的高校创客空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创客空间在创新和创意设计上的“广度”“深度”“速度”,大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AI、5G、物联网、大数据、传感与全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从VR、AR、MR到XR的不断演进,促使数字孪生技术开始走向应用并备受学者关注。其正从制造业、城市管理、医疗服务向社会其他领域不断衍生拓展,并在教育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数智融合驱动下,从“AI+大数据+学习分析”加持下的学习者数字画像,向“AI+5G+XR”与全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孪生学习者的迭代更新,将成为AI赋能教育的一个演进趋势。数字孪生学习者基于“四个关键要素”和“五个基本原则”这一现实前提,遵循刻画学习者画像、仿真学习过程、预测学习发展、生成学习结果和共享学习智慧的生成过程,具有高度仿真、动态映射、虚实共生、迭代进化和智能应用的特征,可为“AI+学习者”呈现更精确的学习过程分析、更精准的学习内容推送、更科学的学习评价与无边界的学习生态;并助力学习者进行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行为调整、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体验改善、学习效率提升。因此,对数字孪生学习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可为数智融合驱动下的学习变革提供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AI”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新的驱动力和思维方式。一种可有效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智能互联与交互融合的新技术——数字孪生应运而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可构筑联通现实教学空间与虚拟教学空间的数字孪生讲台,并成为在线教学空间的“数字大动脉”。数字孪生讲台可分为在线学习特征分析技术和虚实教学空间融合分析技术,通过“在线教”与“在线学”间的深度融合、映射与镜像,能为在线沉浸式教学注入新的数字生产力。基于此,从教学、技术两方面,探索数字孪生讲台的在线沉浸式教学流程设计与技术运用,即基于混合式平台的教学数据采集与管理,基于多维分析的教学数据分析与建模,基于精准教学和精准管理的数据应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在线沉浸式教学体验,进而设计其教学流程。旨在通过数字孪生讲台的多源数据融合、虚实融合映射、教学服务融合优化,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课堂的形成,推动数智融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性应用,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数据互动、映射的新形态,进而革新与重塑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视角审视教育公平是数字时代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命题。5G的兴起带来了数字时代教育公平的新机遇,5G通过催生教育理念革新、引发教育实践重构和改善教育外部保障,助推教育公平并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底层数字基础设施缺乏整合,迎接5G的数字素养准备不足,新技术可能引发马太效应,数字技术未有效融入学习过程是5G赋能教育公平面临的新挑战。建议依托“新基建”建设高性能数字基础设施,多元并举提升社会整体数字素养,强化数字应用着力缩小新数字鸿沟,以人为本创设智慧化学习空间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孪生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数字孪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数字孪生校园是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它具备虚实交互、数据驱动、动态可视、开放参与、以人为本等典型特征。数字孪生校园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感知、三维实景、多源数据、柔性仿真等技术。可以从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能力层、服务应用层和实时交互层5个方面对数字孪生校园进行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该文首先通过分析交通类专业创新人才需求,建立了产教融合“双闭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在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整合路侧感知计算系统、驾驶模拟器等实验设备,并结合数字孪生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交通类专业的数字孪生实验系统;最后,从学生专业认知程度、课程满意度、竞赛获奖等多个角度对实验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教师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转变,预示着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有了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数字化革命发展的应然选择、教育教学新生态的实然选择、教师核心素养嬗变的必然选择。基于数字认知、成熟程度、知识边界、资源供给维度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从“驱动”到“交互”、从“抵制”到“颠覆”、从“清晰”到“模糊”、从“旧基建”到“新基建”等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现实挑战,影响到教师数字素养的生成。基于此,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应包括:重塑教师数字素养新理念,实现“道—术”相融相生;描绘教师数字素养新画像,实现“质—量”同向同行;重构教师数字素养新内容,实现“人—技”共生共长;筑牢教师数字素养新基建,实现“软—硬”统筹发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孪生技术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变革性力量的新兴信息化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教育应用,能够克服当前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饱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利用已有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建立虚拟模型,通过仿真技术探讨和预测未来,发现和寻找更优的方法与途径,实现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下的全周期、全数据、全空间和全要素的学习,为新时代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孪生成为重要赋能技术,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文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高维度融合理念,构建数字孪生驱动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追求创新,保障数字孪生驱动下具有科技创新、技术发明、工程实现等能力的复合型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一代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并遍布各行各业,极大地改变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传统的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匹配这种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围绕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构建了“一轴二动力三螺旋”动态人才培养模型。然后,分别从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阐述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举措:以政府为引领,开展相关政策设计与资源调控;以高校为主线,构建数字孪生双创教学平台,实行“人工智能+X”的复合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副线,为平台提供数据,丰富双创教育教学案例库等。最后,运用问卷调查验证该路径的有效性。本研究能够为新时期高校双创教育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真正认识以“学校大脑”为主的校园数字新基建开始,对“学校大脑”的建设原则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校大脑”建设的底层数据架构、应用设计研发、数据集中呈现等架构策略,系统地介绍了“学校大脑”架构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情况和应对方法,从而形成基于“学校大脑”的校园数字新基建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武学 《四川教育》2023,(23):21-2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依托各级各类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创新开展空间应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实现“人人有空间”到“人人用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数字资源、信息服务、海量数据融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将网络学习空间融入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通过数字赋能,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努力构建智慧教育应用的新生态。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计划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已成为推动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关键。当前大量师范院校仍主要以“微格教室”作为教师教育实验课程场所,存在设备陈旧、反馈滞后等问题。为突破这一局限,本研究提出“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概念及其数智高效、虚实共生、开放融合、协同创新等特征;基于教师教育理论与系统设计理论阐述了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云端分析三个向度建构了教师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框架。本研究立足教师教育的育人立场,围绕师范生主体、教学反思、课程推衍、循证探究等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加快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及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砌体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数字孪生技术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新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然后探讨了砌体结构课程的特点和现状,详细论述了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和课程教材的改进和更新、融入了基于数孪技术设备的实践性教学和多元化的大数据评价,探讨了校企同频接轨、赛教结合的教学改革新方法。最后,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先进性、适用性较强,指出数字实体指导物理实体的“真实映射”能使课程教学更具备趣味性,值得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开放教育是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理论教学和课程建设已较为完善,但由于实训条件受限,实训教学发展相对缓慢,难以满足现代开放教育人才培养需求。文章以Smart智能机械臂物理模型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Smart智能机械臂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构建、设计流程和应用。实践表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突破了传统实验实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开展立体式、多元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创新开放教育远程实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新基建遇上双减政策,教育公共服务如何满足适需、优质、个性的需求成为重要命题.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保障机制、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三大维度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十所虚拟学校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国际虚拟学校的建设经验.基于此,以新基建所能提供的技术环境为底座,研究依托现有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服务体系化升级方向,提出了智慧云校的概念模型,并给出了智慧云校追求"公益性、正规化、规范化、常态化、智能化"五大特征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催生着系列教育新现象新问题,孕育着教育新规律,亟需系统性理论研究和整体性实践指导。数字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通信科学等融合形成的交叉实践科学,旨在研究数字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回答数字时代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本研究以学习规律为原点,以教育学的支撑性学科发展和技术介导发展为主线,揭示了数字教育学的历史必然性;以教育向0与1回归、数据成为教育新要素、数字空间成为教育新空间,以及三者之间内在相互作用关系为数字教育学的底层逻辑并贯穿研究始终。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数字教育学的性质定位,提出了业务数字化、组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三化”学术体系,融合话语体系,以及大数据研究范式等学理框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式数字教育学的“四大原则”“三个阶段”“四支力量”以及基础保障等路径,以期对探索数字教育新规律,推动数字教育学研究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创新,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9.
数字教育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公共服务的基础组成要素,国家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明确提出要将数字教育资源新基建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挑战,结合教育新基建政策的战略布局,解读与阐释了新型资源和工具、资源供给体系与资源监管系统三大建设方向,描绘了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未来图景.文章最后论述了多模态学习分析、学科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支撑数字教育资源新基建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推进数字教育资源新基建发展的具体路径:运用互联网思维革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资源建设创新融合发展;提升资源组织管理的智能化精准性水平;深化基于资源的教学改革与常态化应用;发展人机结合的动态实时资源监管体系.期望为推动新时期数字教育资源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均面临或经历着由信息化到数字化,再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历程,人力资源管理也从最初的人事管理发展到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孪生概念兴起,各个领域都开展了数字孪生研究工作。本文以人才画像为切入点,从员工的基本信息、组织角色、履职表现等六个维度进行数字孪生员工要素识别,建立数字孪生员工模型,并通过数据中台进行相关业务数据汇聚与集成,然后进行BI可视化设计,实现了员工多维度信息的集成化、显性化展示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