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月河的历史小说不仅成功塑造了康熙、雍正、乾隆帝王形象,也探索了清初中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向度,肯定了他们跨越民族心理障碍,以社会发展、人民利益为重,勇于“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可贵精神,在知识分子精神日益侏儒化的今天,二月河于文本中对知识分子这种可贵精神的肯定就具有了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兰·巴特在某些方面消除了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间的界限,承认流行文化具有曾经被认为高雅文化独有的复杂性。对它所模仿的“高雅文化”和所替代的“流行文化”来说,大众文化很明显地被看做是低劣的。这种对大众文化的轻蔑和谴责贯穿《神话》全文。同时,巴特痛恨知识分子在大众文化中逃避意识形态评判的行为,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勇于揭示大众文化背后隐藏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王雅 《文学教育(上)》2010,(13):112-113
浮士德在五个阶段的追求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自我否定,勇于实践。这种源于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因此,浮士德是具备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歌德借浮士德形象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现代知识分子、以及现代知识分子应该追求什么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重点:劳动人民正直无私、勇于负责的优秀品质;进步知识分子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对比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按它不同的读音组词。  相似文献   

5.
教师并非天然是知识分子,而是具备了相应的三方面特征而成为知识分子的,即自由漂浮与非依附性;充当社会良心、投注社会批判;为理念而生、勇于质疑创新。然而,在教师专业化的现实背景下,由于对专业化的误读及推行的失当,上述几方面特征却在悄然消隐,教师专业化则呼唤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其公共特征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明代言官勇谏原因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勇于直谏的言官群体直谏勇气来源有三:一是儒家政治传统的浸润和历代直谏楷模的鼓励。二是明代言官制度的保障;三是明太祖提倡直言的影响。三者之中,制度上的保障起着关键作用。明代言官勇于直谏的可贵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古代优秀知识分子身上的一种折射,值得肯定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高云光长篇小说《长安城里水车巷》中的杨秀才,一以贯之地坚守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起初表现于不同的侧面,后来则凸显出它的核心:富正义感,勇于担当,坚守良知,嫉恶如仇。杨秀才与其他知识分子特别是犬儒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在今天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文革”以后,我国高等院校恢复了职称晋升制度,这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一件实事、好事。在职称晋升制度的激励下,涌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佼佼者,他们不但学有专攻,而且博采众长;不但善于继承吸收,而且勇于突破创新。与过去相比,职称评定工作注重对...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是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打压下,焦灼感弥漫在身心俱受挫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和担当的践行力。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提升知识分子知识和道德素养为基点,以建立健全知识分子坚守社会责任和担当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体制为保障,全面尊重其社会主体性地位,提供其勇于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和平台,才能有效重构知识分子在中国新时代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0.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实践性、教育功能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阶级属性.然而,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界群体迷失导致责任缺位,表现在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脱离人民大众实际,追逐学术名利,公共领域言论缺失.事实上,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良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勇于为民众伸张正义,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