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孕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近代社会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新变法思潮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是原有藏书楼的开放和新式藏书楼的出现。在中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形成了“形似”的近代图书馆。此后,中国藏书楼才全面、完全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再议藏书楼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柏松 《图书馆》2003,(1):92-94
本文就“藏书楼”与“图书馆”是两种不同事物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分别从中国藏书楼使用范围狭小的内、外部原因,明清时代社会开明人士对藏书目的认识的提高,清末近代图书馆雏形的形成,西方图书馆对中国藏书楼变革的冲击和影响等方面来论征:“藏书楼”与“图书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藏书楼无法孕育近代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是否是社会性的开放系统为图书馆与藏书楼的分水岭,提出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源于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我国社会发展包括藏书楼的土壤与养料作用,而非脱胎于藏书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图书馆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稌年 《图书与情报》2005,(1):36-37,41
中国近代图书馆精神是对藏书楼精神的继承和扬弃,是对西方近代图书馆精神的吸纳与表达,这一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以升华。文中以典型人物与事例,对这一精神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西方图书馆思想和中国古代藏书楼物质的双重基础上诞生的。它与旧式藏书楼有着根本区别。近代图书馆馆刊,是为了适应新式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之需出现的,在宣传先进图书馆思想、研究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业务、揭示馆藏、交流经验,促进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已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图书馆刊编为《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出版。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6.
李凯旋 《图书馆》2013,(3):39-41,47
藏书楼概念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元概念和逻辑起点之一,它最早出现在南宋文人的笔下,最迟清顺治年间已有实体的藏书楼出现,因而程焕文先生认为藏书楼完全是一个近代名称尤为不妥。与藏书楼相关的藏书思想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术的主要内涵,不能用近代西方图书馆学的标准苛求中国古代图书馆,从而得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和继续,它的母体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它的根在中国,绝不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古代藏书楼由于受到小农意识、宗法制度、科技落后、图书数量少及没有足够的读者群等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书藏"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非绝对地封闭保守,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具备近现代图书馆收藏图书与提供使用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属性。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孕育、产生和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迟缓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迟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封建专制、动荡的社会环境,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封建藏书楼的传统观念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9.
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图书馆在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衰落、近代西方图书馆文化理念的输入、维新派公共藏书思想及图书馆实践活动的促使下产生;在近代出版业、近代公共藏书楼的创办和国粹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在新文化运动、新图书馆运动的影响和图书馆法规制定的推动下,由私有垄断文化向阶级专享文化、服务大众文化转变,同时各类型图书馆大规模创建、图书馆数量剧增、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图书馆学著述硕果累累、图书馆学教育兴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藏书楼是近代图书馆的初级形式,近代图书馆则是古代藏书楼的高级阶段,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西方传教士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促进者;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是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播者",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扬弃者",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奠基者";中国近代图书馆既不是"国故"也不是"舶来品",它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根在中国,它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由此可见,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全球性和地域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决定了研究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必须具备全球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图书馆思想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稌年 《晋图学刊》2003,(6):4-8,30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从藏书楼全面转向近代图书馆的过程中,有一个吸纳、学习日本图书馆思想的阶段,它是中国图书馆近代史中常被忽略,但又是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中不可或缺的、比较重要的一环。文中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学习、模仿的几个阶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论早期维新派的图书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早期维新派对西方图书馆事业的考察与介绍、对封建藏书楼弊端的批判、提出大开公共藏书楼的建议及其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关系几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早期维新派的图书馆学思想在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Ⅰ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北京近代图书馆萌芽于上个世纪末期。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有四个方面的社会根源,一是维新派对建立新式开放性藏书楼的倡导;二是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设立学堂所属的藏书楼或图书馆(室);三是清朝灭亡前夕,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废科举、办学堂的同时,也拟定了开办图书馆的章程和措施;四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下面分别叙述之。一、维新派对创办公共性藏书楼的倡导和实践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如,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初创时期的皖省藏书楼、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为例,对近代图书馆社会捐赠活动的发轫进行阐述,概括出垂范、传承、寄存、呈缴、退款等目标下的捐赠方式,并从激发人道价值与博爱精神等方面分析图书馆捐赠事业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质疑古越藏书楼的公共图书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明 《图书馆杂志》2004,23(10):24-25,64
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开放性图书馆。开放性图书馆包括“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和“公有公用”的公共图书馆。“公有公用”和“私有公用”在“公用”方面虽然相似,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古越藏书楼属“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这一点决定了她不是公共图书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图书馆百年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时期,在图书馆“官制”确立的基础上,随着清政府颁行图书馆法制章程,地方士绅公共藏书楼思想与实践及封疆大吏的官办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传播、影响及发展,使得西方图书馆观念得到广泛宣传而深入民心,从而在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近代图书馆运动,并最终促使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的近20年,开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时代,产生了多个由政府颁布的图书馆法规,此时期所形成的学术思想,其主要特征可表述为:完成了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转型,学术思想假途日本而输入,引入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学人在转型过程中的近代知识分子特征和“偶尔涉及图书馆”的特征,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事件、人物和学术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图书馆从封建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于清末知识分子在图书馆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私家藏书楼向私立图书馆转变,早期有徐树兰于1904年创办的古越藏书楼,嗣后,相继诞生了一批从私人藏书和企业藏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私立图书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简称商务)创办的东方图书馆(简称东方馆)。商务是我国旧时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按说,出版业筹办图书馆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来自家就是图书生产者,有近水楼台之便;二来出版者在编书过程中不时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立,是一个从启蒙介绍到行动尝试的过程,是一个从政策制定到实体成型的过程,是一个从萌芽初发到形态完备的过程。本文以西方图书馆思想的影响为线索,阐释我国近代图书馆建立的基本阶段,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建立过程做出清晰的梳理,并对西方图书馆思想在我国近代图书馆建立中的作用做出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