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否定可分为语法否定和语用否定。语法意义的否定是规约性的,是显性的,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无"、"没(有)"等词语是其显性标志。语用否定属语用含义范畴,它是隐性的,缺少  相似文献   

2.
日语的否定形式由语法性和词汇性两种策略构成。作为日语有标否定句的标示,“なぃ”主要执行否定的语法功能。日语句型是构成句子的语法骨架,其重要性不客置疑。但以“なぃ”构成的各种惯用句型中,却呈现出语法显性表征和语用隐性含义的背离状况,表现出疑问、劝诱、确认、婉曲、推量、感叹和愿望等语气,展现了复杂多变的非否定语用功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蕴涵着某种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体现了日本人的交际思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含蓄否定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探英语"否定转移"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I don't think"这类否定转移句式最初所携带的表达礼貌的语用动机,在语言使用的历时性过程中,由于"含义短路"而实现了语用习惯的语法化,主要体现在否定转移的高使用频率、否定转移结构的构块化和主从连词"that"的脱落等三个方面.对"否定转移"语法化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语法本质.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结构特点和表达习惯直接决定了它们在表达否定意义时所使用的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修辞手段与语用手段的差异性。从英汉否定的意义与形式入手,探讨英汉否定句式的句法结构特点及互译策略,对从语义结构角度联系语境理解否定结构蕴涵的深层含义,避免误译、曲译,从而顺利地实现语际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话语中有交叉现象的“并”与“又”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用于否定形式时语义、语用上的差异,指出一概把它们描写为“加强否定语气”有欠准确。文章第一部分对含“并”的否定句的语境预设进行分类,指出“并”的语法功能是加强对语境预设的否定,其语法意义是“强调事实或看法不是所认为的或可能会推想的那样”。第二部分指出含“又”的否定句存在两个层级的语境预设,“又”的语法意义是“从否定的角度来强调理由,进而加强对某种行为、做法或心态的否定”。第三部分从语体风格、感情色彩、语义指向以及它们在语言结构链条上的位置等方面将“并”与“又”进行对比。另外,还对话语中“并”与“又”交叉的现象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杨洁 《英语辅导》2010,(3):82-87
语用学主要研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人们如何理解话语意义并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行为。中国大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即便是毫无语言障碍,却仍无法正确理解话语意义,或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不明白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这说明很多大学生仍然缺少由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所构成的“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有关大学生在日常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并对如何提高语用意识、培养语用能力、以提高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镶“有”字成语或类固定短语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语言事实。它们有其独特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论文从表、里、值等多角度来考察“有”字成语,拟从该语言事实的构成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方面对嵌“有”字句成语或类固定短语进行认真考察、详尽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当代语法学的明显特征是对语言系统进行多视角观察及静动结合的立体性研究。通过对现在时的时态意义及对“新闻现在时”的形式分拆,揭示其语法形式背后的语用功能和所蕴含的语用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用的认知角度分析“不是 NP VP, 后续句”格式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特点。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1.从句法分析考察该格式的语法特点;2.从会话蕴含义考察该格式的否定意义;3.从认知理论考察该格式的语用推理;4.从认知语用看该格式含义的规约化。  相似文献   

12.
否定是日常话语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根据前人对“元语否定”和“语用否定”的研究对语用否定进行再界定:语用否定是语用意义中的否定语义,具有极强的语境依赖性;然后依据语境分类对这类标记性否定现象进行重新分析,指出动态性的言外语境在语用否定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虚拟语气是书面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恰当地使用它,可以起到较好的修辞效果。阐述了虚拟语气的语法形式及其语用功能和语用意义,并借助实例分析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例探讨了语用含义与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指出语用含义必须依靠严密规范的语法结构来表达 ;而外语语法教学也离不开对特定语境和语用含义的分析 ,只有把语法教学与语用知识相结合 ,才能达到学习语言和操练语法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反问句的语用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反问句作为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它的语用含义与语用类型是相当复杂的。本文以大量的语料为依托,以乔姆司基“生成一转换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大量反问句的研究、分析,概括出汉语反问句的基本语用类型:否定型和强调型。并把强调型细化为六小类,同时对每一类的基本句式结构做了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6.
韦炜  吴艳 《考试周刊》2010,(32):44-45
近年来,关于否定的研究大多从语用角度,利用语用理论研究解释语用否定现象。本文则从语义角度,从语用否定话语本身研究其话语加工的规律。利用分级显性意义理论来解释显性否定和隐性语用否定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语法学界对“不”的研究颇多,但都把“不”局限为“否定载体”形象。经考察可知,“不”的语法功能中,除用于否定作用外,还多被用于表关联、助词和羡余否定等。“不”的语法功能是动态的,语用功能是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18.
比较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句式,在现代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言点。比较句在结构形式上是丰富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比+B+形容词”,而其最直接的否定方式是“A+不比+B+形容词”表面看来“不比”仅是对“比”字句形式上的否定,实际上“A+不比+B+形容词”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可以以“三个平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A+不比+B+形容词”句式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维 《考试周刊》2011,(57):93-95
元语言否定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现象.而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对前语的适宜性进行否定.而不是像普通否定那样对命题的真值进行否定。元语言否定可以分为五类.如否定会话含义、否定预设、否定社会文化内涵、否定焦点和视点、否定语言形式即语音或语法上的适宜性。本文主要对否定会话含义和否定预设进行了分析.并对元语言否定的推理解读过程、特征及语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略论反问的否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问具有否定属性.作为一种广义形态,它具有帮助句子实现语义上“二元对立“转换的功能,这种“语义颠覆“功能,当属否定的语用范畴而非疑问,因而将反问归于疑问句研究是不妥当的.本文阐释反问的否定功能,寻找其表否定的语义和形式标志,证明反问的否定功能在形式和意义方面都可以得到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