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2.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能力目标:把画面阅读和文字阅读结合起来,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并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并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5.
吕月涛 《青年教师》2006,(12):28-31
本文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7~38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生动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质疑激趣,生发精确比角的大小的需求,进而师生合作共同研制量角器,使学生亲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在愉快的创造活动中,自然明晓量角器所蕴涵的数学原理、思想和量角、读角的一般步骤,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投影出示∠1,如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 (指导用量角器量∠1) 师:量角时,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移动量角器(重合点不能移位),使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度量指定角的度数。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相似文献   

8.
背景: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角,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五部分内容: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角的概念,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画指定度数的角.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一、怎样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学生要学会量角,必须首先熟悉量角器。据此,教学时可分成以下三步进行:1.运用直观。教师出示量角器的教具,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及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2.为了讲清“每一角所对的角,叫做一度的角”,可用教具演示(教师可把木制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并能用几何语言表示。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教学流程: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提升、反馈检测。  相似文献   

11.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工人师傅使用“角尺工具”解决了二等分角问题,还可以借助实物工具量角器、尺规作图工具解决此问题,借助工具还可以解决几等分角问题,教材内容未做编写,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认识与使用缺乏感性认识,数学实验课教学可以弥补不足,学生经历三等分角工具的制作、使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培养合作意识,提升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3~84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根据三角形的角和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和集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会根据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四、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内有六个三角形和一张表格的学具袋、量角器、尺子等。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白板出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师:同学们还认识这些角吗?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可以用量角器量,可以用直角三角板比照,还可以目测。)2.在这些角上分别加一笔,变成三  相似文献   

13.
一、学数学就是做中学的过程。华老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角的度量及画法”曲靖师范附一小王丽端角的度量及画规定度数的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教具量角器上刻度小。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两圈刻度及数度数有困难。学生看不懂量角器.量角时便不知量角器应怎么摆放,也不知该如何读出刻度。如果...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简介 1.复习上节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角,并讲出两块三角板中各内角的度数。接着,要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学生画完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2.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说:“如果要画一个65°的角,应该怎样画呢?这就要利用量角器了。”随即,教师宣布: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四年级《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中探索发明量角工具,体验和理解量角器构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1.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分析2.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分析生长点:角的概念,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角本质上不仅是一种“形”,更是一种“量”,是一种用来刻画两条射线张开程度的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是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角和比角,当此工具不能满足需求或者是不能直接比较时,就有了学习量角器的必要性。量角器顾名思义就是测量角的仪器,认识量角器,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量角器上的角在哪里,是怎样布局的。延伸点:量角、画角,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角的大小本质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了解量角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最近,听了同样教学"角的度量"的两节课,对传统的教学设计和现在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与反思,对当前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去实施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游基宏 《江苏教育》2008,(18):25-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20.
段磊 《甘肃教育》2009,(23):58-58
教学内容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