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南京市银城小学"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银城学子在道德学习方面形成了"自由对话、自在表达"的风格,在每一个银城学子身上,你都能够看到儿童"自由生长、自信生长、自在生长"的光芒。一、对话式道德学习是立德树人的创新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对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对教师提出了"三个传播和三个塑造"的要求,指出塑造灵魂就是要从"与儿童内心对话"入手,塑造生命就是要从"与儿童生命对话"入手,塑造新人就是  相似文献   

2.
道德思辨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儿童自身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须源自"真实",基于学生的实际道德困惑和成长需求,创设有效的体验活动情境,为其思维发展搭建台阶,引发学生真思考;营建轻松而宽容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呈现生活的复杂性,引领学生展开真探究,才能以"真体验"引领其道德真生长。  相似文献   

3.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突出了基于生活、引领生活、提升生活的编写策略,给儿童预留了许多表达经验生长的空间,体现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使用此套新教材时应注意运用哲学思维解读教材文本,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用好教材资源并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时空,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强调互动与交流,实施"对话教学"策略,基于生命与尊重促进学生"生长性学习",使教学呈现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户外活动环境为幼儿创造了体验学习的"第二空间",文章结合《指南》,围绕五大领域,以五大园区的环境创设为例,探讨如何使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成为"走向对话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5.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课教学,一旦脱离现实进行体验,只能让学生成为空谈道德知识的"理论家"。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使道德在"体验"的催化下,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6.
秘密与儿童时代密切相关,然而,儿童时代秘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常常被成人忽视和误解。由于受到成人文化对儿童秘密的冲击,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度监督,儿童缺少自主体验秘密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儿童秘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解救"儿童秘密,成人首先要走进儿童时代、尊重儿童秘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与儿童秘密的关系,为儿童创设自主体验秘密的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作用,以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道德图式是个体对知识、经验等加工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知识结构,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起着过滤、解释、定向、整合作用。基于现代图式理论,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了解儿童原有的道德图式及其发展水平、关注儿童的道德经验和生活环境、重视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引导多维度的道德学习,并通过激活道德叙事、引发道德对话、增进道德体验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道德图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樊健 《中小学德育》2012,(12):21-23
课堂是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主要现场。立足于此,经过多年的孜孜探索,我们建构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程导航模式"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活动体验——对话生成——践行评价。这一教学模式以激活儿童的道德生命为基本旨趣,主张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先学后教。课堂以活动、对话为主要形式,教师顺学而导,形成一种以自主活动、体...  相似文献   

9.
春江中心小学以"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为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如春教育"文化,追求发展儿童个性的多元化教育,围绕"植根的环境文化、滋养的管理文化、生机的课程文化、生长的教学文化、多彩的评价文化"开展研究,精心打造"如春教育",让儿童的生命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承认、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新年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张崧 《中国德育》2007,2(5):1-63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张微 《中国德育》2007,(12):76-77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拦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秘密空间是儿童开辟的不被成人发现的场所,是儿童的另一个时空。儿童的秘密心理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不断生成着自我的秘密空间。秘密空间的存在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体验秘密的机会,促进了儿童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而且为儿童创造了体验自我的空间,促进了儿童内在自我的发展,给予儿童存在感与安全感。成人要正确对待儿童的秘密空间,尊重并允许秘密空间的存在,照顾到儿童的秘密心理,必要时帮助儿童创设秘密空间。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认知发展,儿童逐渐开始拥有秘密,秘密空间便是他们对于秘密的特殊体验方式。儿童秘密空间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及观察法、访谈法的运用,探析儿童对于秘密空间的真实感受,发现在秘密空间中,儿童会与自我对话,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秘密空间是儿童实现自我建构的场所。然而,身处“权威与服从”的语境之下,儿童秘密空间正经历着被破坏、被监督、被入侵的遭遇,甚至越来越多的儿童早已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这不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觉醒以及道德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为此,家长和教师应适当地给儿童一些“失控”的空间,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理解并保护儿童的秘密空间。  相似文献   

15.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6.
曹凤燕 《教育导刊》2007,(10):14-16
利用班级博客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德育的时空场域,有利于在真实的道德事件体验中培育品德,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和真诚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同龄群体中开展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鸣 《江苏教育》2022,(39):24-26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对促进儿童道德学习的物型场景、课程体系等进行美的塑造,聚焦儿童纯真、和谐与自由品格的培育,引领儿童在审美活动中产生道德体验、形成道德表达,唤醒其作为德育主体的内在自觉,滋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促进他们的德性生长,建构新时代儿童道德学习的全新样态。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体验"是儿童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经验、感受、回味与反刍等。在"体验性教学"中,教师要为儿童的数学体验提供"技术支撑",可以让儿童通过情境思考、操作探究、对话交流等活动展开"体验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让环境与儿童"对话",指物质环境创设时,要让环境"听"儿童的话,"说"儿童的话,与儿童进行"对话"。物质环境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关注儿童的需要,鼓励儿童以自主参与、积极体验的形式与环境"互动",将儿童的发展作为物质环境创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还原生活,在具体情境中领悟认知体验低年级儿童在单一的说教中难以领悟道德的内涵。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