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怡  祁宇  马宏佳 《中学教育》2020,17(5):22-33
本研究以小学科学教师为访谈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小学科学教师视角下的STEM教学特征进行质性建构,以期为开展STEM教学提供可能的有效行动路径。通过对STEM教学理念、STEM教学模式、STEM教学评价以及STEM教学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探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认为STEM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STEM教学不一定要同时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领域;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生活,围绕某一个问题或项目展开,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展示时间; STEM教学评价中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评价维度涵纳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合作交流、产品设计等; STEM教学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集中在政策推动、领导支持、教师共同体的建立、小班化教学、教师学科基础的提升等方面。改进我国STEM教学实践,可以采用下列措施:基于循证研究,制定STEM教学引领性文件;深化STEM教学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依托STEM教师共同体,搭建跨专业STEM教学平台以及推动专家与教师合作,开发本土化STEM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对中美STEM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了两国在该领域的高影响期刊、文献年度分布、前十位高产学者以及高产学术机构等结果.研究表明,美国STEM教育研究人员和机构数量庞大,而国内文献总量较少,增速缓慢,各学术机构间产量悬殊,高产学者和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美国STEM教育研究注重基础性和实证性,国内综述性研究居多,缺少支撑STEM教育实践的实证性研究;美国STEM教育研究涵盖所有学段,研究主题涉及众多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针对基础教育和创客教育,对高等教育等研究不足.未来我国STEM教育研究应在教师专业发展、STEM课程融合和学习科学等方面开展广泛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艳 《教学与管理》2022,(21):95-97
STEM+教育是STEM教育的承续与深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STEM+教育实施过程中,主题选择与情境设置是STEM+教育面临的问题。主题选择应明确反映STEM+教育的本质,体现整合性;情境设置应指向真实问题,关联生活中的非良构问题。因此,学生在完成STEM+项目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4.
STEM教育在课程内容、实施方面表现的动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科学思维习惯和高效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基于 STEM教育视角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使用活动设计、问题解决发现、探索性学习策略等教学手段,以期确保 STEM 模式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从而发挥其构建优势和作用。本文主要从小科学STEM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选题和探索,希望可以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STEM教育正逐渐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该文首先描述了OECD"催化剂项目"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该项目中STEM教学模式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做中学""情境学习理论"与形成性评价,并进一步归纳了"催化剂项目"所倡导的教育游戏、线上实验室、通过技术的合作、实时形成性评价和基于技能的课程模块等五种STEM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和经典案例。基于此,提出我国在STEM教育教学模式上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STEM教育的技术支持和设施建设;整合教育课程,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STEM课程体系;加快STEM师资培养,提高STEM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实时的、多元化的形成性教育评价体系,提升STEM教学效果;强化顶层设计,合作开发与共享STEM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STEM课程与国家课程融合实施是当前落实STEM教育的重要路径。国内成熟的STEM课程主要聚焦在交通、机械、建筑、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围绕生命科学领域开展拓展性STEM活动具有时代必然性,其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欲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生命科学领域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应融入“生活”“文化”“社会”等元素,以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STEM素养。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6,(7):12-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s)教育成为了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理工科STEM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指出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分析了STEM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适合中国理工科STEM教育的发展取向:设计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项目等级学习塔";借鉴相关课程融合模式和广域课程融合模式,逐渐完善理工科STEM教育融合课程体系;加强技术在STEM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优质STEM课程是设计与实施相互调适、不断优化的结果。以“小小净水站”STEM课程开发为例,从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学习目标和驱动性问题)、课程评价、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四个方面展示了STEM课程进阶优化过程,分析了STEM课程设计进阶优化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在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目标引领下,欧洲各国已经将STEM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在分析目前欧洲STEM教育现状和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研究从核心STEM能力、STEM学习设计原则、形成性评估STEM任务、数字评估工具四个方面对《面向STEM横向技能评估概念框架》报告进行分析,并基于对报告及相关文献的解读,从明确STEM教育内涵、提升STEM技能评估水平,以及优化STEM教育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陈凯  夏晶  陈悦 《中学教育》2019,16(3):25-38
STEM教育政策的研究有助于一线教学工作者反思当前现状,有助于教育研究者发现STEM的发展问题。为探寻《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的关注热点以及不同国家对STEM教育关注重点的异同,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利用NLPIR工具对《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进行文本挖掘。研究发现:STEM教育需要中小学和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应着眼于多学科整合的思维培养;但面临着专业师资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教育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需要从课程视野研究STEM学习,明确其课程目标、开发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价值的项目、建立有效组织课程实施措施及全面客观评价课程机制。STEM学习的项目应以工程实验为起点,围绕各学科核心概念设计项目,制定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教师是STEM学习组织的关键;精准设计项目、提高选择性,确保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恰当互补,整合资源,形成STEM学习生态系统是STEM实施的保障;在STEM评价中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自主发展评价与社会参与评价结合。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STEM教育的重要问题。STEM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要注意宏观的教育环境,还要关注具体的学习活动。美国五大湖公平中心(The Great Lakes Equity Center)2013年发布的《STEM教育需要所有儿童:公平问题的批判性审视》报告,分析了教育公平理念下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育公平理念提供了指导;同时提出了保障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公平开展的课程注意事项以及分析工具,为学校从组织能力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评价STEM教育公平提供了参考。我国STEM教育虽然已经逐步展开,但是仍在起步探索阶段,对于如何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方面,还有待完善。根据教育公平理念下STEM教育中探究学习的设计及保障措施特点,我国在设计与实施STEM教育时,需注意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构建平等、协作的教育文化环境,通过多元教学评价以及文化回应性教学等,推进STEM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21,18(3):22-29
小学STEM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直接使用外来课例、实践改进外来课例、教师自主研发课例三种研究类型。三种课例研究中的小学STEM教师在STEM教育价值理解、STEM学科基础、跨学科理解与实践、STEM课例选择与设计、STEM课例实施与反思五方面能力均获得一定提升。教师力量贡献度、参与动机性、课例创新度、社会资源获得度等因素影响了教师能力不同程度的发展。建议通过丰富课例研究参与人员,解决教师研究难题;三种课例研究兼容并蓄,助力教师能力发展;合理利用三种课例研究,推动教师角色转型;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等,从而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STEM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12):31-37
近年来,STEM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兴起并逐渐成为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但相对而言,一方面,我国STEM教育起步较晚,师资、课程、活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我国对STEM教育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及各组织主体关系定位的认识尚不清晰,缺少形成推动STEM教育发展的合力。文章基于STEM教育的核心要素分析,系统阐述了STEM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框架和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美国开展STEM教育的经验和我国STEM教育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从STEM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组织主体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开展STEM教育的实施路径,为系统推进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美国STEM教育起步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此,从时代变革对STEM人才的迫切需求,科技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美国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三个方面深入了解美国STEM教育提出的背景;继而从美国STEM课程趋于融合,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立足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教育目标侧重于创新和发展等特点对美国STEM教育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基于具体国情制定STEM教育相关政策,注重营造创新、活跃的教学氛围,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STEM师资,扩大师资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支持STEM教育发展的集合力等方面进行经验借鉴;有利于中国STEM教育实现后来居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进步,STEM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教育领域。本文结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最近六年2015年1月~2021年1月收录的以“学前STEM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5.7软件,采用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解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学前STEM教育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学前STEM教育的学习与借鉴”、“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价值”、“STEM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与实践”和“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挥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增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加强实证研究、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实现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扩大学前STEM教育研究内容覆盖的范围,深化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STEM教育作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思维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STEM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出现形式化、过度技术化和价值取向单一化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STEM教育发展偏离初衷。其逻辑成因在于STEM教育建立在薄弱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技术决定论的倾向,受唯科学主义思想的渗透,忽视人文因素的重要作用。若要突破当前困境,在STEM框架中理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哲学在STEM教育中的作用,使STEM教育回归人本,关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反思性、整体性、本质性和抽象性思维能力,涵养人文性价值精神,达到对热爱真理、批判创新、不断进步的理性精神的追求,提升STEM教育的育人高度。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前,美国Boeing、MIT、Raytheon、Sandia、Sim Blox/NIH等机构研制了与美国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战略规划决策支持有关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五个早期模型;随后BHEF(Business Higher Education Forum)研制了美国STEM教育模型、美国STEM本科生模型和在职教育模型等三个模型。这些模型具有适切性和规范性、系统性和动态性、预测性和实验性、可视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当前,我国的教育规划缺乏决策支持模型与数据的积累和挖掘,迫切需要学习借鉴美国STEM教育战略规划系统动力学决策支持模型的经验,改进教育规划。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STEM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核心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如何设计系统化的培训项目以支持STEM教师的能力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MSUrbanSTEM项目重点关注STEM教师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跨学科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在介绍MSUrbanSTEM项目背景和理念的基础上,从设计逻辑和运行逻辑两个方面剖析了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特色,并提出我国的STEM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应树立能力本位的价值导向、融入行之有效的STEM教学方法、建立专业标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学者Alan Zollman的STEM素养内涵界定,提出评测STEM素养的一级指标,包括STEM学科概念理解、问题解决能力、STEM态度,并编制问卷,问卷信度系数为0. 931。以浙江省高师院校不同专业背景的理科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访谈,分析理科师范生STEM素养在不同维度是否与专业、年级和性别存有相关性。表现为:(1)学科概念理解存在偏差;(2)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亟待提升;(3) STEM态度与职业理想需要涵养。进而从课程、教学、课堂环境、专业定位等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提出走向综合、开放、多元的理科师范生STEM素养发展,即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加强学科交叉理解;创设开放的问题解决课堂环境,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引领多元化的职业理想与定位,涵养师范生STEM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