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莱辛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创作的大量作品中都有着女性独特的语言特色。本文选取莱辛著名的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为载体,在文体学的视角下对小说进行解读,从而领略这位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日语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准。基于该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视角引向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不可见的隐性文化。通过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语言现象及文学作品背后蕴藏着的"隐性文化",在高年级阶段增设《跨文化交际》、《日本研究》等系统讲授日本"隐性文化"的课程,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等途径,将对日本"隐性文化"的学习全面导入日语专业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通过《爱妾》进一步论述了族裔和多元文化这样的创作主题。本文通过分析《爱妾》中交替发生的叙事声音和独特的叙事视角,探讨任碧莲如何构建女性的叙事权威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在德语作家中,冯至最感兴趣的是里尔克.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十四行诗创作的代表,冯至曾很明确地提到自己创作该诗集时受到里尔克的影响.我们发现"不断否定自我"的冯至在诗歌的艺术原则上、诗歌主体形象和主题上受到了里尔克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分析里尔克在冯至书写《十四行集》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来青藏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文化生态书写已成为高原作家们主动追寻的创作思路.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人们大部分都持有万物有灵观,他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但这里的现代化相对较晚,正因如此,其文化变迁的速度快,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则更为剧烈,自然和人文生态所展现的问题也更引人注目.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次仁顿珠的小说《黑狐谷》.  相似文献   

6.
曹丕和钟嵘均注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品评,但是二人采取的态度不同。曹丕认为作者在风格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其原因是他们的才性不同所致,因此反对区分其高下;而钟嵘不仅谈作家的风格,还着重按照品第划分了作者的层次,对他们进行了优劣高下分析和批判。笔者本着追踪溯源、知人论世的精神.尝试从二人各自不同身世身份的视角,分析二人对作家创作风格采取不同态度的缘由,以期对深入把握《典论.论文》和《诗品》主旨做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编日语》及《大家的日语》作为常见的二外日语教材,各具特点。本文从语音、单词、语法、课文、习题和文化融入六方面对上述三种教材第一册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为二外日语教师、日语初学者选择适应教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和林徽因均为"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本文将从两位作家小说中的"灵秀自然"和"梦"的意象,"话语蕴藉"与"独抒性灵"的语言表述方式,绘画式和建筑式的空间美以及两位作家小说中的反讽与戏剧化、意识流与蒙太奇的"现代性"的表现方式四大方面,来阐述凌叔华和林徽因小说创作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现象,并用比较的视角对两位作家作一个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外语教学中,影视资料不仅为学生创造了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其文化要素对学生了解该语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日语教学中,利用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的理解,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2007年热播日剧《派遣员的品格》为例,来分析日语影视作品中可以利用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0.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以西方悲剧杰作为范本在艺术构思、主题确定、人物配置、情节安排、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作了多方面的借鉴。《骆驼祥子》在借鉴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性重构,即深刻的文化思索,意味深长的文化对比以及对《无名的裘德》之内容的再思考和平行扩充。《骆驼祥子》的创作是作家立志突破既成传统的人格特征、善于抓住素材的良好艺术感受力与通过外国文学诱因找到创作突破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商务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异文化的学习,比较自身文化和异文化。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顺利完成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2.
萧红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以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也将笔触伸向国民灵魂深处,深刻地揭示和嘲讽了民众的愚昧、麻木和无知,借助笔下的主人公发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纵观萧红的所有作品,她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底层民众以及底层民众中更底层的女性群体.作为女性,萧红很早就敏感地意识到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对女性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悲悯.《桥》恰恰采用了女性和穷人的视角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意象世界,从中可以窥见萧红超越时代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使用是交流的人类重要工具,在语言使用中语境语义的异同与语义文化有着重大的联系。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语言的学习对词语句子等的具体语义进行准确把握,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教学导向成为现阶段语言类学习的方向和有效方法;同时,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也是提升学习者和使用者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废都》、《白夜》、《土门》和《高兴》中的四个进城者:庄之蝶、夜郎、成义(特殊的进城者)和刘高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弗洛伊德的"创作动力说",进入作家精神世界,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探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发现贾平凹90年代的创作心理表现出持久的苦闷、失落和漂泊。贾平凹塑造的一系列"进城者"形象正是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替代。四个人物形象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作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一直是女性作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进行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核心词汇。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从她的杰作《关于女人》中,我们能够发现冰心创作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这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理论上,通过在《雪国》中出现的人们使用的称谓语的变化,尝试补充《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希望对今后《雪国》的汉译研究以及日语称谓语误用的减少作出帮助。  相似文献   

17.
曹文轩以悲悯的人文关怀及优雅的创作意境响彻文坛,其儿童文学语言风格富有特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以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草房子》中的语言为例,以语言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为工具,将文学评论和语言学的理论相互结合,进行了一次对儿童文学小说中语言特色的研究探索,以期为文学语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建立独立的日语文化语言学学科,将会成为日语教育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国内日语界对此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在当前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继续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家R.Lado曾说过,"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进行日语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学习者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渗透日本文化、日本人的习惯、思维方式等,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以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初级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日本文化因素导入的重要性以及导入的方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20.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名字》表面上看是一本关于谋杀、宗教、语言的书,从更深层次探析,德里罗揭示了抽象语言掩盖下的权力以及知识—权力—话语的相互建构.《名字》描述了西方势力对后殖民地人民进行知识权力支配与话语权力操纵,揭露了美国政治霸权和文化扩张对后殖民地国家产生影响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