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
元氏作为北魏、东魏、西魏的皇族,是北朝最大的家族。因其皇族地位,元氏家族的婚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关系甚大,是元氏与鲜卑各部落及其他民族融合,促进元氏家族汉化,笼络汉族士族,加强其统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元氏家族与胡汉100多个家族通婚,有婚姻400余桩,涉及当时胡汉主要的士族。元氏与汉族士族的婚姻以北朝后期为多,现可知北朝时期元氏与40余个北朝本土汉族士族通婚134桩。元氏通过与汉族士族的婚姻进一步获得汉族士族的支持,稳固其在北方的统治,也在婚姻中进一步学习汉文化,加速其汉化进程。元氏与7个南来士族通婚,包含了东晋至梁代的皇族。与南来士族的婚姻,有助于学习南朝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南朝士族投奔北朝。对元氏与其他士族婚姻的探究为元氏及相关家族、北朝政治社会等研究提供相关学术资料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北朝时期,士族历史文化使命主要表现在加速民族融合方面,他们追求的仍是精神价值,主导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兰亭雅集与会稽士族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亭雅集是一次会稽士族文人的雅集。它与以往文人聚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鲜明的士族特色。兰亭雅集全方位地再现了当时士族阶层,特别是从北方南下的会稽门阀士族群体在永和年间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政治忧患。可以说兰亭雅集是一次东晋会稽门阀士族精英的联袂演出。这次雅集所表现出来的士族心态、士族情调、士族政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相似文献   

5.
在韩国的神话体系中,兄妹婚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然而,韩国的洪水神话、兄妹婚神话仍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韩国对洪水兄妹婚神话的研究,过去一般偏重于国内,1994年以来,对东亚与韩国创世神话,特别是对兄妹婚的比较研究才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中韩两国的洪水兄妹婚神话存在共同的中心母题,不过中国故事的情节与内容比韩国的更长也更复杂,韩国固有的对兄妹血缘婚的避讳心理削弱了对兄妹婚神话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新婚姻法是在 198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修订的 ,其内容更加充实。在结婚、离婚、夫妻财产和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均有所完善 ,进一步保障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 ,实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但是 ,对婚姻的概念和本质、婚约、同居权及婚内性暴力和“第三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未作相应规定 ,对上述问题的回避系新婚姻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中国称谓文化复杂多变。“舅姑”本称“母之兄弟”、“父之姐妹”,但古代又用来称公婆。中国最古老的婚俗——表亲婚是导致舅姑称公婆的最主要原因。这种称谓在书面语出现之前就存在于人类的口语中。由于政治、法律、宗族、习俗的影响强化了这种婚俗,导致中国历史上“舅姑称公婆”的巩固。“舅姑称公婆”还有姑嫜(章)、姑蚣(忪、锺)、姑翁(公)的异称。与此相关,“舅姑”还用来称“岳父母”。  相似文献   

8.
周代的同姓不婚礼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促进人口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能扩大周人的统治.解读<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为以诗证史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婚爱文学大体形成了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浪子荡妇、男女知音这几个婚爱理想模式,它们的生成与演变构成了中国古代婚爱文学的发展史.因此 ,中国古代婚爱文学的发展,实质体现为不同婚爱理想模式在文学创作实践中的生成与演变.<红楼梦>在宝、黛爱情描写中所创造并巩固的男女知音婚爱理想模式 ,是中国古代婚爱文学描写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两晋南朝南蛮校尉出身多个社会阶层。受门阀政治的影响,士族出身者占半数以上,其中又以高门士族为主;非士族出身者占三分之一,主要出现在门阀政治走向衰落的晋宋之际;宗室任职者为数最少。南蛮校尉的迁入官以州刺史和郡太守为主。迁出途径中,除州刺史一途外,卒官、被杀、免官等非正常情况亦占相当比重,这与东晋南朝荆州政局演变密切相关。南蛮校尉出身阶层及迁转途径的考察,对理解两晋南朝荆州地位升降及政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为通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发了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社会转变期的尖锐对立.但事实上,它们是互动、辨证的关系.在现阶段,我们应积极甄别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内涵、关系,剖析它们的现状与走向,以形成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文学,同样如此.无论通俗与精英,都应在时代急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解释学的理路,对理学崛起过程中的问题意识进行了具体考察,依次分析了古文运动、经学复苏与理学奠基三个阶段思想先驱的致思趋向,从而认为超越追求与现实关怀如何统一的问题就是理学的问题意识,也是推动理学发展、演变乃至分化的基本坐标.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一超越追求与现实关怀如何统一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把握理学并借以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对运动时间知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思考时间知觉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启示和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试图借此为研究者提供素材以及可借鉴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模式和布局要求出发,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党的性质,就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牢牢把握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不可动摇的阶级基础,从而增强党的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浅析儒家文化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章对民族性格、价值标准、伦理观念、教育观念进行浅析,以改善体育运动健康发展之文化背景,促进体育运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生命道德中“真善美”价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得到了完善性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生命道德精神赋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追寻生命真善美的意义。生命本能的自然体现与自我超越、生命权利与生命价值的伦理维护和生命力量的丰盈与美的展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得到了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求索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技术角度对当今中国男子100m跑技术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男子100m跑技术应从髋关节在短跑中的作用、起跑后的加速跑、全程跑过程中的放松能力三个方面来不断完善,为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以力量速度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尽管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投掷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共同的。包括出手高度、出手角度以及出手的初速度三个方面的因素。章通过对这三个因素的力学分析,为铅球的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辩证的观点,阐述了钢琴教学中的手臂放松与手指控制,下键与离键的技术训练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