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是一个多种媒体共同发展的时代,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而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一场争夺受众的无硝烟战争。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受众群体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目前的广播受众特点逐一分析,并简要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未来广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黎楠 《声屏世界》2010,(7):23-23
在多媒体竞争的今天,广播是唯一能够"解放"受众眼球的媒体,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彰显了广播移动性和伴随性的传播优势。无论媒体形态怎样渗透与融合,认真分析广播的传播特性,坚持按广播的规律办广播是广播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3.
李楠 《新闻窗》2013,(3):67-6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全媒体融合时代语境下,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全媒体演播室应运而生。但客观来讲,广播媒体的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拓展视野,革新思路,探索广播媒体未来发展新出路。一、理念先行,模式创新在全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媒体要始终坚持受众本位的运作原则和规律,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受众在哪里,用户和市场就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受众的媒体选择日益个性化,特别是年轻受众媒体消费日益个性化和自由化。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传播媒体竞争日趋势激烈的今天,报纸、广播、电视都在激烈争夺受众市场,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报纸、广播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广播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王宇菁 《新闻世界》2013,(5):99-100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因此媒体间的竞争正逐步从量的竞争转化为新闻品质的竞争。广播媒体要继续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必须重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尤其要重视发展广播评论,以凸显节目的差异性,培养忠实的受众群体。本文旨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评论的应对之道,探讨如何改善广播评论的质量,扩大广播评论的舆论影响力,并对广播评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广播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世纪之交,中国新闻媒体既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激烈的新闻竞争、挑战与机遇。毋庸讳言,当前广播在与报纸、电视的竞争中,日感生存的危机与发展的艰难。固此,广播如何调整思路,提高竞争力,拓展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仅需要我们广播工作者研究探讨,更需要我们及时做出战略选择,大力推进广播改革。一、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基本思路从我国新闻媒体成功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提高竞争力且带有共性的基本思路有如下几点:1.明确受众定位,传媒的竞争实质上是对受众的争夺。目前,找国受众市场的特点已很明显,受众对媒体的选…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推介媒体形象、树立媒体美誉显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媒体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养成和提升。现代广播媒体更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态势,更应该有效地开展形象推介,以不断占领受众新市场,吸引受众注意力,锻造媒体品牌,获取传播的最佳效果和发展的最强动力。在这当中,打造"看得见的广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毋庸置疑,广播曾经有过辉煌。目前在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的前景不容乐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播人要更新观念,认清形势,增强信心,遵循广播发展规律,把握舆论导向,发挥广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是摆在广播人面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情况与广播竞争生态分析1一、广播受众媒体行为较为活跃,广播收听习惯稳定,网络、移动终端成为重要媒介。调查发现,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行为相对较为活跃,超过51%的受众接触的媒体数量在3种以上,接触2种媒体的达到33%,大众媒体已深入受众的日常生活中。各媒体中,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竞争从纸质媒体与电视、广播间的白热化竞争格局扩大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之间的竞争。互联网以其快捷、滚动播出、音画同步等众多优势,迅速改变了年轻人的信息需求习惯,加上电视对受众的分流,报纸受众日益小众化。要想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拓宽新闻的广度和深度,赢得农村受众是不可或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广播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轻看电视的人少有,看好新媒体的人多多,而疏于关注广播和研究广播的人却不在少数,这一现象发人深思。广播发展到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媒体竞争激烈、市场争夺烽烟四起的当今,如何争取更多受众、让历经百年风雨的广播媒体再展雄风,实现广播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广播人要充分认识到自  相似文献   

12.
迈进多媒体时代,广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受到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冲击,广播的受众群体日渐萎缩,甚至有人说,广播已沦为辅助媒体,没有什么发展优势可言.本文从广播的目标受众分析入手,分析广播媒体在媒体竞争中的不可取代的特点,其必将继续在受众基础好、接受设备简单便携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传媒业的激烈竞争中,通过建立、完善广播品牌发展战略,是追求广播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一、品牌体系的建立 广播及其节目在市场(受众和广告主)中的包装和标识,是市场识别的依据,如果忽视了品牌的识别性征,则往往会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被雷同的卖点和沟通所淹没,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众对于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媒体发展到今天,各媒体对受众及有效受众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常态。进入21世纪,新媒体成为传播手段创新发展的方向,传统媒体在向其借鉴的同时也与之融合发展。广播作为语言的艺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广播语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变化,发挥广播"声音媒体"自身优势,实现准确、方便、高效的传播,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广播的传播特征、广播语言的形态及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广播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广播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而富有挑战性的,其特征之一是广播频率资源服务将出现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的新格局,广播媒介将实现经营产业化和体制的集团化。要使广播在媒介市场占一席之地,直接的动力就是引进市场观念、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在媒介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存点。所以,建立广播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也是媒体竞争的必然。广播节目市场的建设是广播市场的核心,也是广播市场建设成败的关键。媒体市场竞争的三大要素是:节目、广告、受众。这三者是广播市场的优化链,而节目是广播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的主要元素一节目、听众、广告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受众和争夺广告份额。节目质量决定着电台在广播媒体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实力。因此,近年来,对广播节目质量的评估越来越为各广播电台所重视。而如何建立严谨、规范又便于操作的节目评估体系也成为各台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19.
陈学善 《中国广播》2005,(4):30-31,35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广播业必须根据当代传播特点和变化,面向广播受众市场,自觉进行调整,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媒介生存对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使广播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播发展,在实践中如何保持广播发展的活力?怎样才能促进广播的可持续发展?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又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县级广播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困扰县级广播同行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提高县级广播媒体的地位,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放大频率优势是关键。一、在媒体竞争中彰显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好的个性能彰显出这个人的魅力,是这个人的标志。那么,广播媒体的个性从何而来?怎样得来?本文认为,作为县一级广播媒体,其个性定位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并在媒体的竞争中充分彰显这一独特个性。作为农村广播,主流受众是农民。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