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是以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播、应用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以知识、技术、理论、思想创新为支点,以本科应用型学科建设为载体,以特色、品牌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主流的地方性大学.其特质(高水平)集中表现为: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应用研究成果显著,应用型本科学科建设水平高;服务地方亲和力强,应用型专业服务社会效益高.  相似文献   

2.
目前,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专门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同时结合我校目前实际,已有能源学院、材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的专业认证,因此研究"如何开展以培养学生为主的专业认证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质量内涵,强化质量指标,与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关系,强化质量指标的路径和模式,为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和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为重要的制度化载体,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域,高深知识与大学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在大学中,既要把高深知识更充分地贯穿于大学的学科、课程、专业之中,也要让选择以学术为志业的大学教师能够去发现、探究、传承、应用高深知识,同时还要让高深知识在大学中能够促成大学生灵性智慧的生成,以更好地促成高深知识的价值在大学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4.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新阶段,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探讨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要求.指出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教材建设理念,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完善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压力,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是新建地方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和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是新建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内容,提出了以管理体系健全与优化、教师水平提升、特色亮点工程打造和加强应用型科研等为重点的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是地方高校面临的新挑战。本文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就如何实现此目标,探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知识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质上,大学是一个生产、传播与应用高深知识的地方,但在实践中大学并不重视对于高深知识的管理,更没有将知识管理作为大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质量危机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实施质量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质量管理,如何建立适合于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仍然没有明确结论.结合大学组织特性以及当前质量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质量管理改善大学组织绩效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在大学内部实行知识管理.大学如果要从传统组织转变为质量组织,知识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大学”是类型学范式下的先验性概念,建设应用型大学已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个选择.策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化解特定高校生存发展困境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现实与实践逻辑.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分类参照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与理论逻辑.建设应用型大学既要应对理论逻辑上的困惑,又要解决实践逻辑上的困境.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实现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预示着其发展方式须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发展动力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模式须由同构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发展导向须由学术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是检验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开展高水平应用性科研是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苏北某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案例也表明,“产教城互融”是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定位使然,“经科教联动”是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属性,“政校企协作”是应用型大学成功办学的必由路径,“产学研结合”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和"新工科"背景下省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强调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和高精度的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因此,其关键评价指标范围和要素重点体现于:理工类学科专业集聚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面向企业共性或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水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第一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体系,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大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教师分类管理与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理念创新和体制改革中构筑大学知识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高深学问的凝聚之地,科技成果的创造之所,知识精英的汇集之处,专业人才的培养之地,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然而,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它与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体系的性质也有所不同,不仅需要大学理念上的转变与创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的职能活动包括高深知识的传递、高深知识的发现和高深知识的应用,但并不是每所大学都同时从事这三种职能活动。中世纪时,大学当中就已存在了这三种活动,但只有知识的传递活动成为职能活动,而其它活动则属于非职能活动。受知识观以及创校哲学理念的影响,这三种职能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是"与"非"、"主"与"次"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有三个质点:地方性、高水平、特色化,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应立足三种路径:立足地方性,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协调发展;坚持高水平,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全面发展;打造特色化,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生产新模式为地方应用型大学的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知识逻辑,同时也引起了课程建设诸环节的改变。地方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应充分考虑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因素,构建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圆心、应用能力为半径的圆形课程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现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参照对象或标准的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省“985”高校为例,通过排名、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其相关差距,从而提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在于与所在区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涉及到“地方”与区域所在的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互促互动.应注意的策略有: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投入并多渠道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地方制度环境,把对拔尖人才特别是对年轻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稳定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加强国际合作的程度与质量,把科研水平的提升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推力;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匹配度.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水平大学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