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辉在《出版广角》2000年第12期著文认为,编辑成才的公式即长×宽×高。长是专业特长,即专家;宽是知识面,即杂家;高就是政治素质,即政治家。这是一个三维世界,缺少哪一个维度都不行。我们缺少什么样的编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有高度敬业精神的编辑。敬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情感,对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编辑工作尤其如此。2.缺少有影响的有一定知名度的编辑。这里的知名度有两层内涵,一是编出了一些有影响、有深度并形 成特长的出版物,一是在出版领域人们经常 提到你。3.缺少有某一方面专长或者说突出 才…  相似文献   

2.
江主席号召我们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我想说一点办报初期向群众学习的体会。我觉得办好一个报纸,最主要的要靠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总编辑当然重要,各个部的主任也重要,编辑、记者都重要。但是我觉得光靠这些还不行,还要靠大家的努力。我讲三件事。第一件事,那个时候报纸初创,我们看完大样就到工厂里去看一看。有一天,一个老工人问我有个题目怎么办。因为我看大样时,改了一个题目。到了工厂后,改样的工人犯了难。因为我改的那个题目多了两个字,所以原来留的位置就不行了,需要重排。不仅标题要重排,而且文章也得重排。这样…  相似文献   

3.
(片头曲混播) 感受创业艰辛,品尝人生百味; 讲述市场故事,探寻成功之道。——欢迎收听《市场故事》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邵东县广播电台每周一的《市场故事》节目(以下是回顾上一期的节目及听众反映,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今天我将给大伙讲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故事。——间奏乐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打假打出来的名牌》。说的是钳子王李德顺的故事。一提起李德顺,听众朋友们可能一下子没了好奇心。会说这个李  相似文献   

4.
晓阎 《出版科学》2001,(1):80-80
2000年9月20~23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举办出版社青年骨干编辑培训班。王建辉副局长在培训班上作了题为《我省缺少什么样的编辑》的讲演。他指出,在新的时代,我省缺少十种编辑,即缺少有高度敬业精神的编辑,缺少有影响的有一定知名度的编辑,缺少有某一方面专长或者说突出才华的编辑典型,缺  相似文献   

5.
编辑三论     
编辑的修养,已经有许多文章作过深刻的论述,透辟的分析了。重要的,我想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即思想,学问,文章。简要说来就是:马列主义思想水平要高,业务知识要精通,语言文字要通顺。当然,编辑技术也得熟练。这些大家既然已经谈得很多,我们就不去讨论它了。编辑的修养如何,都要通过编辑的眼力、态度和作风表现出来。本文想着重讨论的是这样三个方  相似文献   

6.
近阅一家市报一版的言论专栏,虽然标有《大家谈》之名称,其实并非如此。留心半个月,却发现共登了9篇言论,而编辑、记者就写了3篇,另外两篇也是当地“名家”撰写的。许多通讯员说:“《大家谈>简直成了‘自家谈,了!”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甚至一个小小的栏目,要想办得比较山色,能赢得读者好评,必须有群众性,缺少这一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有些类似《大家被》之类的言论专栏,如《读者论坛》、《杂谈》、《群言堂》.却为何常常成为编辑、记  相似文献   

7.
××同志:你写的消息《局长和职工一起学电脑——台儿庄邮电局首期职工微机培训班开学》收到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显然是“局长……学电脑”,所以就此我想与你谈谈新闻价值问题。局长在你们单位是行政一把手,你的最高领导。由于工作关系,你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对局长的一言一行很看重,这是很正常的。但在为报纸写新闻报道时,你应变换一下视角,这时你的身份就像外面来的一位记者,起码也应是某报的通讯员,你需要站在报纸的角度想一想,全省、全国有多少个各级邮电局,那局长就多了,他们什么样的活动才可能见报?眼下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社会,邮电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会使用电脑处理业务是职工在岗工作的必要条件,基层邮电局的领导者,会使用电  相似文献   

8.
党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同时也是一个不容易做好,不容易讲好的题目。这里,我想着重讲一讲党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时刻要注意和掌握的主要之点。这也是平息反革命暴乱以来这段工作中我们想努力去做的,并不是说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谈几点认识。第一,党报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作为舆论导向的重要方面来抓。  相似文献   

9.
我在四川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时候,幻想当一名数学家,毕业后却阴差阳错走上了新闻岗位。当我作为记者在基层马不停蹄地奔波采访,写出的通讯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时候,组织上又调我去当编辑。整个80年代,我都是在编辑岗位上度过的。我这个人生就一股钻劲,要干就争取干好。开始主编言论专栏《巴蜀小议》,我就组织作者队伍,根据形势和各方面的材料确定出一批又一批题目向他们供应,然后将他们的稿件加工提炼,慢慢地,《巴蜀小议》有了生气,读者不断来信为它叫好。一次,我在同一位作者的交谈中发现了一个评论素材,便定下《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题目请作者  相似文献   

10.
律师信箱     
案例 我的父亲李××于1998年去世,他是较有名气的作家,我们作为他的子女应该享有其作品的著作权的继承权。但近日我在北京一家书摊上发现了由某联合出版社(下称联合出版社)出版、编者署名王某的《李××随想录》(—下称《随想录》)一书。该书全部内容均取自我父亲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篇章取自我父亲所著的《×××》一书。经查,联合出版社与某编辑部签订《李××》出版合同,由联合出版社出版王某编著的《随想录》。该合同约定编辑者承担一切因该书侵犯他人版权和出版权而引起的责任。该书共120篇,其中65篇取自1990年版的我父亲所著《×××》一书,其余取自我父亲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1.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评? 《南风窗》是一份新闻性、社会性、综合性月刊。打开创刊号,扉页上的《告读者》,谈的不是自己创刊的主旨,而是刊物发起的一项活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文章说: “假如您是市长,您想为广州做什么好事呢?”“假如您是市长,您有什么兴利除弊的措施要实施呢?”“广州的事情是大家的。想,要大家一起想;做,要大家齐心做。这是一篇不是发刊词的“发刊词”,它告诉读者,《南风窗》是大家的刊物,是大家发表意  相似文献   

12.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时效性是新闻的重要品质之一。在编辑记者的思想上必须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把好时间关。否则,就容易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造成不应有的差错。在工作中,我就碰到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超前报道。即把工作安排部署,当成经验来报道。如:某县今春计划植棉面积为40万亩,由于部分棉农的思想不通和其它原因,这个计划面积还远远没有落实下去的时候,某通讯员就写成《××县采取多种措施,已落实棉花面积40万亩》见报  相似文献   

13.
文无定法,风格迎异。各种新闻文体,在写作上也有些不同的要求。“小论坛”因其小的特点,文章当以简洁明快为好。这里想通过一篇见报的编辑改稿,和原稿对照,来讨论一下与此有关的问题。请先看原稿,题目是:森林·文明·沙漠。文如下: 夜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其中一段史料,颇觉有味,又逢植树节之际,我想把它奉献给大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记载了如下事实,“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本人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常结合本职工作研究些新闻理论问题,撰写新闻学方面的理论文章。几年下来,坚持不懈,数十篇新闻业务论文见诸报刊。不久前的一天上午,我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对方先是自报家门:“我是《新闻××》的编辑,你的一篇论文去年就收到了,蛮不错的;但我们这类杂志的经济状况,想必你也是知道的,不景气。加上版面有限,所以要收版面费。”本人问他怎么个收法,对方答曰:一篇800元钱。哇,好个“有偿新闻”的“兄弟”———“有偿论文”找上门来了。我好不懊恼,断然拒绝后,挂了电话。一年多以前,本人将一篇1.5万余字的论文…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与几位青年编辑交谈,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编辑.能否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事后,这个题目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促使我开始回忆我的编辑生涯,试图能从切身编辑实践中概括出几条来。我琢磨了好长时间,方觉得有点眉目,才拿起笔来写这篇文章,题目就叫《做个好编辑的一二三四》,即一“职”、二“像”、三“心”、四“会”,期望对青年编辑能有所启示。一“职”:多编好书多编好书,是一个编辑的主要“职责”,也可以说是一种“天职”,必须永记  相似文献   

16.
律师信箱     
案例: 2001年,小王在甲杂志第7期上发表了《×××》一文,署名作者为小王。2002年3月5日,小王领取了由杂志社汇寄的50元稿费。2002年5月,小王发现辽宁一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乙杂志2002年第5期上刊载了相同题目的《×××》一文,署名作者为小刘。该文的内容与小王在甲杂志上发表的《×××》一文的内容一致。请问,小王对《×××》一文是否享有著作权?辽宁乙杂志社是否应当对刊登的《×××》一文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点子三题     
近期一些新闻刊物“点子”说越来越多。也想凑凑热闹,就编辑的“点子”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拟了个题目叫《“点子”三题》。即编辑如何“想点子,出点子,抓点子。”点子——并非总编的专利“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出点子”。这是《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名言。这种提法已得到新闻界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一位老报人曾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作得好,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文章大为生色。在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味到这句话的分量。现仅就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谈一下人物通讯的标题制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要领。一、要生动形象。有些通讯员在写稿时,自觉不自觉地把消息式的标题运用到通讯的稿件中。例如《党委书记×××不搞官贵民轻,对部下批评错了敢于公开道歉》、《共产党员××勇救落水儿童》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的编辑电话约稿,给我出的题目是:“为维护稳定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这个题目大,写起来挺费劲,我想还是结合实践,从一点一滴淡谈自己在新闻实践中的一些感受,总的还是围绕编辑出的题目,力求谈得实一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期刊的编辑工作,是从参与创办《名作欣赏》开始的。如何办好刊物,对我来说至今仍然是个需要悉心探索的新课题。这里想将两年来的一些编余杂感略陈如下,以求教于同行。接受编辑《名作欣赏》的任务之后,我首先遇到和经常琢磨的一个问题,就是期刊编辑工作与书籍编辑工作的区别,亦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