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专业领域的口译不同于普通口译,它要求译员不仅具备良好的双语基础和口译技能,还需熟悉与口译任务相关的主题知识和专业词汇。因此专业口译的译前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图式理论,理解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是我们的背景知识或图式具体实现的主要方式。根据图式所包含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话语图式。而译前准备工作的展开可以依据图式的三个分类分为术语准备、背景知识准备和话语类型准备。  相似文献   

2.
吴玲娟 《考试周刊》2007,(32):85-86
图式理论是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本文尝试分析图式在口译过程中功能,认为图式以及图式的激活有助于口译过程中信息的理解、记忆和预测,并指出在口译教学中应注意传授各种话题的背景知识,强化、拓展和激活口译员的图式知识来提高口译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碧芳 《考试周刊》2008,(21):65-66
口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动态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涉及源语发言人、译员和译语听众三方,听众是口译信息传播的终端接受者.然而长期以来对口译听众的研究甚少,在听众的认知图式和背景文化及语言文化知识对口译的影响方面进行的研究更少.本文试图借助图式理论探讨听众认知图式对口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试图通过有关背景知识的口译实验,探讨背景知识(即图式)对英汉口译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口译成效;口译成效与英文语言水平相关,但语言水平的缺陷可以通过背景知识来弥补。  相似文献   

5.
作为认知的基础和已有知识或经验活动的结构,图式强调背景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口译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其过程涉及对源语的理解,对源语信息的把握以及对目标语的表达。译员如果能合理利用图式,则可以大大简化口译程序,更加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6.
曹俊雯 《海外英语》2013,(1):127-128
该文借助图式理论,探析汉英礼仪类讲话的同声传译,强调译员应利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掌握汉英礼仪类讲话的特点,更好地准备背景知识,预测上下文信息,提高同传质量。  相似文献   

7.
口译过程研究是口译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从跨学科视角运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口译过程的本质进行研究,这将成为口译过程研究的主要路向。因此,借助图式理论和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相关成果,创新提出口译过程是一种译员对图式(语言图式、文化图式及交际图式)进行适应与选择的动态交互过程,旨在充分保证口译过程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使之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动态的双语交际活动.利用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强大解释力阐述口译的过程,分析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讲话者和受话者的双重角色,并进一步针对译员如何成功塑造其双重角色及改善自身认知环境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如必要的口译预期,谙习文化差异,积累图式知识等,从而使译员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其在口译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对译员成功地完成口译交际活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图式是储存在人脑中的一个极为复杂而井然有序的信息网络,包含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背景知识图式。口译中的预测是口译员根据已有图式进行的有根据、有方向的预测。本文以奥巴马科技馆演讲为例,分析了图式在口译预测中的功能,认为图式有助于增强口译的预测效果。图式一旦被激活便有助于口译员预测发言的大体发展方向、具体的语言信息和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新事物、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和输入信息与头脑中的已知信息、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图式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过程是口译中文化图式重建的过程。因此译员要注意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善于重建文化图式,培养和加强跨文化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口译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包括译者的健康状况和语言水平、口译现场环境、译者的工作动机、记忆方式、待记忆材料的特性、对待记忆材料的处理水平及译者的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译员应采取意象记忆法、句子主体记忆法、篇章结构程式化记忆法等策略,来提高口译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是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图式"是记忆结构,包括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本文尝试采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来探讨图式在口译过程中的工作原理,分析"图式"对激活大脑口译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从而探索其对我国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会议口译译前准备工作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口译是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译员的译前准备程度.译前准备有利于译员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激活相关图式,从而帮助译员从容、镇静、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译前准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5个方面:熟悉口译主题、讲稿准备、术语准备、了解服务对象、装备准备.  相似文献   

14.
口译是一项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要求译员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和娴熟的口译技巧。Michael Lewis“词汇法”理论认为,词块是语言使用者内化知识的基础。培养口译中的“词块”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英语表达的准确度与流利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涉外活动的与日俱增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也逐步提高,口译活动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在另一种语言的即时再现,口译效果除了取决于译员的语言水平外,还取决于译员处理两种语言隐含的文化差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具备知识能力(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巧、心理素质三方面的能力,而语言知识是其他能力学习发展的基础。口译活动作为一种多任务的语言操作活动,要求译员既要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又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本科口译教学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语言水平有限,特别是外语水平有限,成为口译技能学习中的障碍。因此,如何在口译课堂上兼顾口译技巧的学习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就成了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口译的顺利进行是语言技巧与认知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际会议越来越多,所讨论的问题日益复杂,翻译人员的作用日显重要,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译员,就得有个人的天资和禀赋,要求在口译时反应灵敏.本文将讨论在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及口译思维训练.研究的目的是让译员了解如何准确、高效地处理信息以及口译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口译预测是口译中用来缓解译员短时记忆的负担并且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策略,一般可以分成语言内预测和语言外预测。译员可以根据词语的固定搭配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积累语言外知识和充分地译前准备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尹贻娜 《英语广场》2020,(10):22-24
经济全球化使得当前翻译人才、尤其是口译译员供不应求。然而,由于口译活动的综合性强且难度较大,合格的口译译员屈指可数。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译的过程和基本标准,通过区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指出了口译中的八大难点,并提出了九点应对措施,供口译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要求译员关注实践中语言层面的交流,也要重视语言背后文化层面的交流。在商务口译中,口译实践具有更强的商业目的性,译员服务对象之间因各自利益考量更容易产生误解与矛盾,这就要求译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敏感性,能够及时预防、沟通与化解障碍,扮演跨文化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