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或者认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带有“主观随意性”,或者认为“五四”否定孔子是错误的,而郭沫若对孔子的崇高评价是科学的。这两种对立着的观念都只看到了郭沫若对孔予以及儒家文化崇拜的一个方面,而没有从两者的内在联系上深刻把握郭沫若对孔子选择的价值意义。郭沫若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认同,是他生活体验的选择、文化创造的选择和国学研究的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相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管子之为仁,至孔子论而论定矣”,而日本江户时期的日尾荆山著《管仲非仁者辨》,对管仲所作所为是仁非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误以为孔子许管仲以仁”“谓孔子许管仲以仁,则非盲则聋”“余以为非仁者,持论固然”等独特的观点,意在让人们知道:功是功,过是过,不能以功代过,从而避免“不问心术之邪正,直以功为仁”的错误思想,其思想与日本江户时期哲学家中认为管仲为大仁大义之派形成了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主持下,全国高校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的90余名代表就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关于“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大多数与会代表认为,五四运动是中  相似文献   

6.
儒学对今后中国伦理建设的意义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在中国大陆,“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的旋风,以及“文革”时期“批孔批儒”运动,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似乎清朝末年那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都是孔子儒学造成的,中国科技落后乃至今天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7.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5):18-18
从孔子春秋时期确立儒家学派至今,可以说无论是历代的推崇、“五四”以后的批判,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否定,以儒家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传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各时期社会的影响。儒家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新思潮洗礼的林语堂,在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和用英文编撰的《孔子的智慧》中,通过对孔子言行及孔子思想的伦理审评,消解了被汉宋儒家神圣化了的孔子形象,让孔子形象向人性化回归,把他还原成具有再接再厉的可贵精神、顺乎人性的道德修养和近乎人情的、集智慧和喜怒哀乐于一身的活生生的“真人”形象。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是在“五四”时期涌现出来并登上历史舞台的;鲁迅、郭沫若、茅盾也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并登上历史舞台的。“五四”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高潮时期,同时“五四”浪漫主义它是一个不完善、不成熟、异质的浪漫主义,“五四”浪漫主义在我国浪漫主义的发展史上乃至整个的文学史却有着突出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被捕人数:“五四”运动爆发当天被捕的人数,当时的报界未能报道出确切的数字,5月5日北京《晨报》称10人,天津《益世报》称19人,上海《民国日报》称20余人。北京学生“五四”当天发给上海《申报》馆等团体的快邮代电中,也未报出确数,只称“逮捕学生十余人”。到5月6日,《晨报》始载:被捕学生之人数,确为32人,其中北京大学20人,高等师范8人,工业学校2人,中国大学1人,文汇大学1人。并列出了北大和高师28名学生的名单。这在当时,是关于“五四”被捕人数和人名最详细的记载。1919年8月出版的《青岛潮》一书,收录了《晨报》这一报道,并补充了《晨报》未详的其他4人的姓名。因此,史家在述及“五四”被捕人数和人名时普遍引用《青岛潮》,认乃“五四”被捕的32人,全系学生。这是通行的说法。但是“五四”被捕学生之一的许德珩,在其回忆录中,一直坚持被捕者只有31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主义思潮对“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更取决于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以及它的被接受和吸纳的程度。“五四”时期没有产生意义上充分的浪漫主义剧作。浪漫主义之于“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创作方法上。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三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的意义,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轫于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之中。运动一开始,它就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猛烈冲击批判着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它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影响。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世界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五四”时期的爱国精神,反封建精神及理性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闪烁光芒。继承“五四”爱国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召唤民主与科学,是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伟业,是中华民族跨入21世纪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受到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撒旦”反抗精神和坦诚抒情的浪漫主义气质随着《哀希腊》的译介对五四时期新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鲁迅和徐志摩的作品和思想中,可以看到五四中国作家对拜伦精神的继承,看到五四浪漫主义时期“中国式的拜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五四”新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爬梳,然后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与西方象征主义作了详细的比较。文章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催生了白话新文学,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象征主义结下血缘。“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是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结合的产物,但有别于西方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象征主义重主观轻现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审美轻功利,而中国“五四”时期的象征主义却与“五四”精神相一致,重社会功利,重思想内容,基调高昂,并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时期为我所用的原则决定了此期翻译活动对原著的非忠实态度,草率从事蔚成了此期翻译的时代空气,至“五四”时期,译者提倡直译,承认自己的作品对西方文学的仿效性,这形成了“五四”时期一代文学作者集体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 ,鲁迅、陈独秀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对反科学的所谓“新武术”和“静坐法”等进行了批判 ,指出了其“鬼道主义”的实质 ,宣传、捍卫了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与“五四”时期同属社会动荡 ,思想开放时期 ,反映其时情和爱觉醒的有南朝艳情诗、“五四”爱情诗 ,二者有相似性。然南朝艳情诗体现着男性中心和男性霸权 ,“五四”爱情诗则反映着女性的尊严、独立人格和男女互爱。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文学革命又称新文学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几十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和起点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有人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胡适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学运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钱玄同也说:“适之是现在第一个提倡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