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1.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分析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 ,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 :(1 )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 ,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 )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 ,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分析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1)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4.
陈桦 《考试周刊》2007,(21):57-58
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它对显课程起着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具有可控性与可设计性。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要使两种课程互相补充、促进,同时利用好自身的潜课程。  相似文献   

5.
潜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它是指未被列入或较少列入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潜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或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着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某种教育。陈坚林(2000)认为,在学科教育中,潜课程具有以下两个功能:  相似文献   

6.
潜课程研究与校园文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潜课程是显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具有独特的内涵、机制和作用方式,它具有整体性、潜隐性、主动性、愉悦性、易接受性和持久性等特征。校园文化是潜课程的重要因素,对它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真善美统一、控制转化、突出特性等原则。校风建设、学生文化建设、物质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以前研究关注的大多是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建设,即显课程建设,而对非教学计划内的潜课程建设研究还有待加强。因为后者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不逊于显课程建设。本文描述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校园英语助学"潜课程建设的过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完整的课程系统应包括显课程与潜课程.英语潜课程隐藏于英语教育过程的始终,贯穿于一个人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英语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培养应重视潜课程的积极作用.开发潜课程,可以有效地解决英语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过程中资源匮乏、形式单一、空间不够开放等问题,使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到技能训练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潜课程本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课程是中外教育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自1966年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潜课程的概念到如今也只不过是三十几年的历史,对潜课程的研究目前尚处在一个未能达成统一共识的理论层面。2001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关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潜课程对这种过程的实现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附带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克伯屈的“附学习”思想,实际上已经触及了潜课程问题。时至今日,有关潜课程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但是各家各派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潜课程究竟是学术性的还是非学术性的,是存在于校内还是校内校外均有,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非预期性的还是可预期性的,是非实体性精神文化还是实体性精神文化等等,这就给予了潜课程问题以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环境有显环境与潜环境之分。显环境又称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园舍、设施、墙饰布置等。潜环境也有人称之为心理环境、精神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园内的人际关系、家园联系三个方面。现就幼儿园潜环境的创设谈以下几点看法。一、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主要指制度文化和行为风气。幼儿园的制度建设首先应做  相似文献   

11.
杜晓云 《天津教育》2008,(10):43-43
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与显课程不同,潜课程不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学术性知识体系,而是无意识、无计划的、非学术性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这种潜在性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除上课之外的全部生活之中,对于学生成长的潜在影响,常超过常规教学活动和教师对学生生有意识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职语文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语文潜性课程内容。中职语文教学,只有从语文教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层面,坚持本体性、适应性、主导性和沟通性原则,才能对中职语文潜性课程进行分类开发与挖掘。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潜课程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在高校中开发与建设潜课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在高校中研究潜课程的意义、途径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潜课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化学教育专业潜课程的实施现状,论述了教育专业教师在实施显课程的同时,应重视通过自身教学的示范性、科学研究、职业观念及科学的健康理念等潜课程,来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科研意识、职业观念和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潜课程意义的论述,结合体育专业特点,提出了设计适合体育专业潜课程的策略,以期使潜课程成为显课程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教学与课程研究一体化的思想,从潜课程的提出入手,试图通过讨论交往本体论的教学哲学思想对于潜课程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的交往本体论的启示有效开发潜课程等问题,来寻求交往本体论在现实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立足点和潜课程实践的理论生长点,进而实现理论的与实践的有机结盟。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学与课程研究一体化的思想,从潜课程的提出入手,试图通过讨论交往本体论的教学哲学思想对于潜课程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的交往本体论的启示有效开发潜课程等问题,来寻求交往本体论在现实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立足点和潜课程实践的理论生长点,进而实现理论的与实践的有机结盟.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学与课程研究一体化的思想,从潜课程的提出入手,试图通过讨论交往本体论的教学哲学思想对于潜课程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的交往本体论的启示有效开发潜课程等问题,来寻求交往本体论在现实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立足点和潜课程实践的理论生长点,进而实现理论的与实践的有机结盟.  相似文献   

19.
"潜性课程"日益成为教育界倡导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人才成长而言,"潜性课程"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它不仅仅是常规课程的补充和延续,还是实实在在、作用巨大的教育和学习形式。舞蹈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施教形式,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特殊的"师傅带徒弟"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人感知、组织教学和评价作品的不同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对学生品格、智力的形成都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学生独特品格、智力活动方式。将"潜性课程"理念引入舞蹈教育领域,面向不同个性的全体学生,体现了多种能力培养、多样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20.
清末以来,官方、学术界及实践领域对“幼儿园课程”概念的理解,发生如下变迁:课程目标从获得知识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课程内容从相互孤立、学科化到综合化、整体化、生活化;课程实施从灌输注入式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方法;课程编制从高预成、高计划到园本化、个性化,并具有生成性、灵活性。幼儿园课程概念的变迁是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建构的过程。官方的、学术的课程概念最终要在实践层面被认识、被理解,方能被践行。前瞻未来,在“以儿童为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幼儿园课程必将向着更“儿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