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小品的含义所谓小品,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丰富、行文自由、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体裁。常见于报刊杂志上,给人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启迪。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因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小品只是一个总的名称,按学科,又可以分为文学小品、哲学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等。“科学小品”这个名称,是在1934年由陈望道创办的《太白》小品文半月刊首先提出来的。《太白》创刊号在科学小品栏里,发表了四篇作品,同时还发表了柳湜的《论科学小品文》的文章,指出:“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文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现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这种适时的提倡,顺应了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要求。从  相似文献   

2.
一、考点透析 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性文体.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的是后者。科学小品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既具有科学性.又兼有文学性,因此对这类文本语言技巧方面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3.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4.
科学小品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在文坛上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取材对象,用短小精悍的篇幅,趣味横生的语言,或记叙,或描述,或状物,或说明解释,或议论推导,成为30年代科普工作者和文化教育工作者传播文化、普及知识的有效形式。科学小品文是文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必然产生的一种边缘文体,也是文学体裁扩展到科学知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南宋的小品文创作不仅创作人数众多,而且内容形式、语言风格都有新的拓展。与北宋相比,南宋小品文刨作更富于时代气息,手法灵活多变,风格摇曳多姿,体裁繁富多样,为我国小品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南宋小品文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体裁等,对南宋小品园地做一番巡礼,揭示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文艺散文,数量尽管不多,但却是“五四”以来我国散文园地里的艺术珍品。早在三十年代中期,阿英同志在编选《现代十六家小品》时,就已经把郭沫若算作一“家”而加以推崇。他在《“郭沫若小品”序》中说:郭沫若以“一代的不朽之作,而激起小品文运动的大的狂浪,予以不少的推动力。现在的青年读者,未读郭沫若小品的人,大概是没有的吧。”其影响之大,于此可以想见。本文对郭沫若文艺散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试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7.
唐末小品文简论刘朴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指出:“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认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泽丛书》里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  相似文献   

8.
小品文概念的模糊,给小品文的研究带来了非科学性。小品文就其文体而言,指体制短小、形式自由、题材广泛、语言隽永、笔调闲适,文以自娱的散文作品;其精神内核是自娱性和闲适性。小品文当起源于西汉滑稽短文。晚唐小品不属于小品文范畴;现代散文中的“匕首”、“投枪”式小品文当属于杂文。  相似文献   

9.
科学小品文以其笔调生动含情、知识丰富而备受课程专家的喜爱。它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成为科学与文学融合的天然桥梁。溯古及今,我国不乏优秀的科学小品文,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等。此外,科学意味浓郁的古诗、谚语以及新体科学诗也属于科学小品文之列。让科学小品文成为课程资源,实现科学与文学的最佳融合,是课程研究者和开发者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学小品文占有较高比重,但由于多数科学小品文缺乏曲折的情节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而遭到老师们的冷落——教学研究中涉及者甚少,日常教学中更是把它当成可上可不上的“摆设”文,充其量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相关知识的讲解,以至于科学小品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缺失。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下面这一教学片断中见其一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小品文史上,郁达夫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他吸取了晚明小品抒写性灵的精髓,又得力于西方随笔的影响,既有理论的建树,又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个人话语.其山水小品既是自然清丽的画卷,也是自己真切伤感的心灵写照.他的创作风格对其后山水小品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4.
刘墉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作家兼画家,其潜心创作的励志、处世系列散文小品在大陆创造了发行销售量的奇迹,对读者心灵产生了积极影响。特殊的人生历练、文化背景和艺术追求赋予了其散文小品文本特殊的意义。作为生活的思想者,其散文小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大俗世界里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和对人类“爱”的家园的守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大陆,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批小品文作家顺势而出,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当代小品美文,华语发行量最大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可以说是这些小品文作家以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撑起来的。而在这个最炫日的作家群中,出生和生活创作在东北黑土地中的澜涛,更是其中最活跃,优秀作品最多,最受读者们  相似文献   

16.
平湖名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下面的文章就是以这种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平湖的城市名片——西瓜:从栽培的历史,到品种的改良,直至瓜灯节的文化,乃至推及对家乡科普的赞美,无不洋溢着平湖儿女对自己家乡的自豪之情。  相似文献   

17.
张岱可谓晚明小品文的大作手,其小品散文突破传统散文拘囿,将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对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的叙述,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是张岱真性情的显露,也是晚明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张岱小品文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对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都市风情的真实描绘,可视为明末的一部社会文化风俗史。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是挺累的,但好书我还是喜欢挤时间看。因为从中可找到一份轻松、一份欢乐、一份知识。我利用寒假、午间、周末,断断续续读完了《当代讽刺小品精萃》一书,有的篇目反复看过四五遍。每篇小品文短小,一气可看完,又确很精萃、精彩,像陈佩斯、郭达他们演的小品,久看不厌。该书反映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真是社会百态,人情千种,酸辣咸苦,令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明代小品文在我国很“热”。各种选本不断推出,大型丛书也已出现。这使人不能不想起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的同一现象。为什么明代小品文至今反复发“热”?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兴趣能逐渐胜过对“唐宋八大家”和周秦汉魏小品的关注而“独领风骚”?有一种解释,只从人们兴趣易变的角度来说明这一状况。它未能让人们理解,人们兴趣易变的内在规律又是什么—为什么是明人小品而不是别的什么成了取代“唐宋八大家”的形式且至今一“热”“再热”?!看来,对明小品及其思想实质应当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才能真正解释上述问题,也才能…  相似文献   

20.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它承载了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独特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其所反映出来的文人情怀也绰约多姿,包括对自我性情的表达与张扬,对文艺创作的实践与探讨,对佳山秀水的留念与向往等。这种高扬的文人情怀因此也具有了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