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语用学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对语言使用和交际进行了合理阐释。在强调言语交际的同时,非言语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功能同样不可忽视,但Verschueren的顺应论并未对此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说明。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电影《乱世佳人》中女主人公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交际功能。研究表明,影片中斯嘉丽在非言语交际过程中顺应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语境做出动态顺应性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歧义是语言中的固有现象,也是语言的一种优势。它在广告中的应用是对实现促销商品或服务这一目标的动态顺应过程。根据Vemchuren的语言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的观点,为了达到预期交际目的,广告中歧艾的应用仍需顺应其交际语境——广告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相似文献   

3.
闪避回答是运动员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经常使用的语用策略。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话语闪避现象作语用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采用闪避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话题、面子、自我表露这些语境因素,以实现交际目的。闪避具有维护自身形象以及人际关系两大语用功能。在体育新闻采访中,媒体记者与运动员在进行言语交际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语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语言顺应意识,尽量使自己的言语顺应语境,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角度入手,分析张绍刚和刘俐俐话语冲突在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动态顺应过程。本案例研究发现,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就是顺应受众宣泄不满与释放压力的心理;对物理世界的顺应体现为双方的身体姿势、手势、外表形象、生理特征等非语言因素的顺应;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则包括对双方文化和不平等交际地位的顺应。张刘二者中的一方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需要.利用一些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因素,造成了交际过程中的话语冲突,其本质是顺应语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言语功能假信息是一种常用的语用策略。以顺应论的视角,从阐释言语功能假信息的语境顺应性的角度解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生成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功能假信息就是顺应交际双方、交际时所处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导游词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领域,以服务游客为宗旨。根据关联—顺应理论框架,翻译是一个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认知相互作用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需要解读原文并产出译文,需要做到:寻求原文最佳关联,顺应译语游客物理世界;传递原文交际意图,顺应顺应译语游客心理世界;减少信息理解负担,顺应译语游客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交际中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选择都是对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做出的顺应.权势作为交际语境的构成部分,它是产生冲突话语和制约冲突话语回应策略的语境因素,同时体现了交际双方直接的关系.《雾都孤儿》中非对等权势间冲突话语的产生就是因为交际双方违反了顺应论中对语境关系的顺应,忽略了交际语境中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了解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对自身角色有正确的认知,非对等权势间才能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会话中过量信息的使用,试图解释其顺应性。研究发现,"过量信息"并不等同于"多余信息",而是交际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做出的顺应情景因素的语言策略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顺应论的基本概念,从顺应论的视角入手,简单分析了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的主要功能。分别从物理世界、交际世界、心理世界三个维度,深入探究了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的具体运用,以期更好地阐释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顺应性,进而保障模糊语积极能效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从语境关系顺应、动态顺应和意识程度三个方面对礼貌现象进行研究,说明礼貌具有顺应性.在交际中忽视礼貌的顺应性是礼貌原则不足之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能反应特定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委婉语,它是英语交际中的润滑剂,能起到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语用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英语委婉语进行语用分析,突出了英语委婉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顺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交际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即时交际,而是可以以非面对面和非即时的方式进行.在网络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于网络交际中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及新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很有必要.在动态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网络交际中“脱境”现象的发生并对“脱境”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界定,进而从语境失配的角度探讨“脱境”对于话语理解和话语回应的影响,为相关交际现象的发生提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沉默现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发现沉默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复杂现象,它与学生自身、传统文化以及教师等有关。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沉默现象,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风格,帮助学生打破沉默,构建有效的课堂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求职中也扮演这重要角色。但综观高职英语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三缄其口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探究其原因并寻求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课堂观摩和自身教学实践,对高职英语课堂沉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打破沉默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以期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育中的母语文化失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暴露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中所存在的缺陷。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有文化认知层面的,也有教育理论层面的,还有教学策略层面的。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而广泛的今天,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应准确把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内涵,遵循中西文化对比原则,注重并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大力培养独立的文化人格。时代呼唤着既能吸纳世界先进文化、更能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言语行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递了人类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在日语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与日本人进行交际时常会出现一些尴尬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现象以及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奈达和纽马克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具有创见性的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翻译研究提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语言交际要通过句子表达来实现,对句子的研究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从句子本身的句法、语义特点来研究,对各种句法现象只从语法的角度去解释,而忽略了从语用角度去研究。本文采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来研究句法与语用的关系,说明了对不同句式做出的选择是句子顺应文化语境和顺应结构客体的表现,进一步证明句法规则是现实关系在句法中的投影,任何句法结构都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20.
闪避回答是一项问答交际中的重要语用策略,也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在中外学者的共同研究下,闪避回答的界定标准逐渐清晰,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交际中有意回避提问,不提供对方期待的信息。本文将运用关联理论的相关论点,研究闪避回答的认知机制及其产生的语用效果,以使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