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字结构是由助词“所”和动词(包括由动词组成的词组)而构成的一种特殊词组。它在古汉语中用得非常频繁,非常普遍,而且结构类型复杂,表达作用也很灵活。了解并掌握“所”字结构在古汉语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学习和研究古汉语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是由前者虚化而来的。此外,还有一种“所”字,独立充当句子成  相似文献   

3.
指示代词“之”指代人时,一般是第三者,但有时是说话人自己或听话人,“之”表示泛指时,相当于“这”、“这个”.“其”是表示特指的指示代词.辅助性代词“者”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同动词、形容词等相结合,组成“者”字结构.辅助性代词”所”也不能单独使用,它经常同它后面的动词等组成“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论语》看上古“者”“所”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论语》中“者”“所”解释的几点探讨“所”和“者”是一对很有个性的古汉语常用词,主要是做特殊指示代词。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要附着在其它词或词组上,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结构助词。这也不无道理,叫什么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应该掌握它独特的功用。比如:“所”字,总是附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而“者”字是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所字结构的含义是“所”字所附动词的宾语,而者字结构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5.
壹“所”是虚词,不是实词“所字结构”的“所”历来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代词说和助词说两种.郭锡良等同志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汉语》)说: ‘所'字作为辅助性代词,所代的是某种动作的对象.它位于动词或动词组之前,和动词或动词组结合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 这种意见值得商榷.“代词”是实词,辅助性”则是助词的特性,而助词是虚词,所  相似文献   

6.
大概是因为《语法修辞讲话》①中说了“‘所见’等于‘看见的’或‘看见的东西’”这一句话,所以,有的语法书就说“‘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字结构,如:所见、所说”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的’字结构”。③一、内部结构不同。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范围很宽。如:“我的(代词)”,“公社的(名词)”,“红的绿的(形容词)”,“吃的(动词)”,开车的(动宾词组)”,“孩子玩的(主谓词组)”,“来参观的(连动词组),“浅红色的”、“打得好的”(偏正词组),“使他感动的(兼语词组)”。组成“所”字结构的词类范围很窄,只有动词(或合成性动词)才能构成“所”字结构。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古前期汉语被动句在结构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其中,“为”字式和“被”字式结构最为复杂,“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谓语动词后都出现了宾语和补语,“为…之所…”式谓语动词几乎全部是双音节的,“为…所…”式和“被”字式使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9.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的指示性代词,作为虚词,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情况下用在动词、介词或是短语之前,组成“所字结构”,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说:“‘所’字也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对“所”字结构这样的解释,在所有的古代汉语书中都能看到,对它的认识,语法学界是一致的。正因为“所”字结构具有名词的性质,所以它常作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96第2期鲁云雁为文(下称“鲁文”),认为《冯婉贞》中“以吾所长攻敌所短”之“所”不是组成“所”字结构,而是相当于作结构助词的“之”,理由是两条,一日“所”字结构后头必接动词或动宾短语,二日此用法古已有之(为省篇幅未引原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字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字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字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所”作为代词,位于动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性限制的人、事、物。当所字位于介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原因、工具、条件、方式方法等等,这时所字称代介词介绍的对象.所字的称代内容理论上清楚易晓,然而接触到纷繁万变的文言文句,却往往使人费解.《例说》(载《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11期)作者认为《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诺,恣君之所使之.”一句的“所”是名词,应解作“意”.这实际是把代词所当成名词来解释了.诚然“恣君之所使之”一句中的“所”不能与后面的“使之”直接结合构成所字词组,然而由此判定所“非代而名”却也失之武断。“所”之所以是代词,是因为“所”在句子里有其称代的内容,在“恣君之所使之”一句里,“所”称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先秦文言文里似“恣君之所使之”这样结构的句子并不乏见。例如:  相似文献   

15.
“见”字除作动词用作名词用,作“现”字用和表示被动等用法之外,还有第五种用法是作代词用。当“见”字作代词用时,它和表被动的“见”相比,从书面上看都是“见+动词”,毫无二致;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则大有径庭!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於”字共出现182次,作动词用的只有3次,用作介词竟达179次之多,足见“於”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介词.《论语》中还有相当干介词“於”的用法的“乎”和“诸”、“焉”,共50多次,本文中对它们也一并讨论.介词“於”要和它所引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以这个介词结构作为一个构件.才能在句子中起各种语法作用.这是“於”和其他介词固有的组合特点相同的地方.但是,好些介词引介的词语可以省略或隐去,而“於”引介的词语却不能省略或隐去,这是“於”和好些介词的组合情况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17.
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转折复句,第三分句以下跟它前面可以有个转折连词。第一部分是并列复句,第二部分是条件复句。上古文言一般接近口语,因此关联词语用得很少甚至常常不用,本句是凭借逻辑关系的连缀,只有一个关联词语“亦”。 (2)“我所欲”意思等于“我欲者”,是偏正词组。结构形式上“所”在动词前面,“者”在动词后面,“所”字的作用在于使有关的动词成为名词性的词组,或者在于化主谓词组(我欲)为偏正词组(我所欲)。又,“所”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跟“的”字结构对应,参看后面的译文。“二者”译成现代汉语是“两样东西”,“者”字代替物,又,“所欲”等于“欲者”,这是就“所”、“者”跟动词结合来说的,如果把动词换成数词就不是这样了,“二者”决不能说成“所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偏正词组作为一个名词谓语,“者”字代替事。 (3)“可”与“得”同义复用,修辞上起强调作用。但是,“可”与“得”用法又有区别:“可”表被动,如“孺子可教也”,是“孺子可  相似文献   

18.
“有”字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字句研究易正中一“有”字是现代汉语中用法比较特殊的动词。它是动词,但不表示行为、动作;它表示的是事物的某种关系,或表领属关系,或表存在,或表评价。“有”字在语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动词的特征:一般说来,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而...  相似文献   

19.
“N_1 所 V 的 N_2”结构中,“N_1”、“N_2”限指单个的名词性词语,“V”限指单个的及物性动词。关于“N_1 所 V 的”结构即一般人所说的“所”字结构或“所”字词组,语法学界已谈论得很多了,但对“N_1” 所 V 的 N_2”结构,至今未见有详细、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就其结构的不同切分,造成不同切分的原因及如何区别它们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20.
“的、地、得、所”,在现代 汉语里都是结构助同。其中“所”字是一个文言词,它跟其它的结构助词不同。“的、地、得”一般用在词、词组或句子的后面,“所”字则用在动词的前面;“的、地、得”都读轻声,“所”字则不读轻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