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说:对。等韵图还分广韵音系的,这也是宋元等韵图,较难懂;和北方口语音系的,又叫明清等韵图。因为根据北方口语音系加以分析,也分等,只分开口二等,合口二等,共四等,分称开、齐、合、撮四呼。开口呼(?),齐齿呼 i,合口呼 u,撮唇呼ü,这是唇园化与否的系统,与宋元等韵图开口就分四等,合口也分四等,共八等的不同。这是根据中古西北方音系的广韵,是元音分洪细的系统。过去黄侃先生死不信,说从我  相似文献   

2.
知庄章流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庄章.汉语语音发展史上三系声母的代表字.知.指知、彻、澄.这是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名称,在等韵图中排在二等和三等.排在二等的,习惯上叫知二,排在三等的,习惯上叫知三.庄,指庄、初、崇、生、俟,在宋人三十六字母中属照组,因为等韵图中排在二等,所以习惯上称为照二.章,指章、昌、船、书、禅,在宋人三十六字母中属照组,因为等韵图中排在三等,习惯上称为照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汉诗《东门行》的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发音音调的不同、演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概括,并运用音韵学中的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知识,论证了在古代这首汉诗《东门行》是一首押韵很得体的长短句古诗。  相似文献   

4.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5.
《汉语音韵学常识》是唐作藩先生一本普及音韵学常识的著作。这本书虽然只有86页,但为我们介绍了许多音韵学的基本问题,内容涵盖了音韵的基本概念、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普通话语音系统来源等等。此书不仅在国内多次再版,而且还在日本出版了日文译本。可见,在普及音韵学常识方面这本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此书有显著的四个特点值得关注,本文将围绕着这四个特点对《汉语音韵学常识》作一个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至明代的汉语史料中数音韵学史料最丰富也最有影响。草创于魏晋时期的汉语音韵学自南北朝起开始走向繁荣——这固然符合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跟南北朝为文讲究音律美、唐诗宋词元明戏曲讲究平仄、谐韵有关。繁荣的标志是产生了《切韵》、《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大量的韵书,出现了《韵镜》、《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等等韵学专著以及《韵补》、《毛诗古音考》等早期研究古韵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成《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传统语言学研究导论卷一》日前由巴蜀书社出版。此书原本是作者给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上课的讲义 ,使用过十年 ,又历经三年修改 ,方成书。全书共十章 ,分别是绪论、反切、等韵 (上 )、等韵 (下 )、《切韵》与中古音、《中原音韵》和北音、上古音、古代汉语方言研究、音韵学的应用、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展望。书后附有作者上古汉语方言论文三篇。此书与已经出版的一些音韵学著作相比 ,有如下特点。 (一 )论述全面 ,涉及了音韵学的各个领域。该书不只对反切、等韵、上古音、《切韵》等知…  相似文献   

8.
“纽”是传统音韵学习用的名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音韵学著作、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其含义不完全相同。今人一些论著对它的解释多有出入。“纽”的最初的含义是什么,今人说法颇不一致。《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声纽”说:“汉语声母的别名,也称纽或音纽。最初指韵书每韵中的小韵,一个小韵称一纽。后来等韵兴起,把一个字音分析成声母、韵母两部分,于是声母也就沿用了声纽这一名称”。陈振寰《音韵学》中说:“最早出现‘纽,的概念是唐代。  相似文献   

9.
布依语中古后期汉语借词主要来自桂北平话.声母方面,知、章、精组字呈合流趋势,浊音清化;韵母方面,各摄中洪音基本合流,除假摄二等主元音读e外,其余的主元音读-a-;细音字大部分合流,主元音读-i-,但少数四等韵的字读-e-.声调方面,中古汉语借词与布依语一样还保持四声八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声均和表>和<示儿切语>的研究,考察了清代乾嘉学派中皖派名家洪榜的音韵学.同时以其前辈江永、戴震的韵学为参照.揭示了皖派内部从江永到戴震到洪榜的韵学传承脉络.通过对声母表的研究,阐明了徽语在江、戴、洪三代学者韵学研究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结合研究对象,可把音韵学细分为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四个部分(略去了人们比较熟悉的现代语音)。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经》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研究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今音学以《切韵》、《广  相似文献   

12.
等韵学是传统的汉语语音学——音韵学中的一个分科。本文主要对80年代以来,各大高校的硕博士论文关于等韵学的研究作一个综述,以了解近二三十年该方向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佛教东传的语言障碍的需要,等韵应时而生。宋郑樵《七音略》说:“七音之韵,起于西域,流入诸夏。梵僧欲以其教传之天下,故为此书。”等韵不是无本,而是源于悉昙章;等韵不是机械摹仿,而是别立新意。韵图,作为等韵的成品,已是地道的国货了。释家没有垄断自己的专利,而与儒家、道家相唱和,使等韵之学蔚然大观。时至今日,摆脱经学附庸地位的等韵学已是汉语音韵学的一门。其历史较古音学、今音学久远,其体系也较二者完备。对今天的语言研究,等韵学理,韵图和前辈研究论著仍提供语料和方法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下旬,我院中文系连续召开了两次古汉语语音问题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师专、历史研究所、新华业大、天津人民出版社、市一中等单位。会议特邀请语言学家朱星教授作专题发言。朱星同志在第一次会上作了为什么要学音韵学和如何学音韵学的发言,并在综述当前音韵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音韵学研究中的三十个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有些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等韵图中相关概念的起源、《悉昙章》传本的流变两个方面的讨论,指出等韵图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等及等韵图的形成都是直接或间接受了《悉昙章》的影响而产生的,等韵图的初步形成约在晚唐至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16.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所谓重纽,是指在同一个韵中的喉、牙、唇、音字反切上有对立,中古韵图分别列在三、四等的一种语音现象。《史记正义》中的重纽出现在支、脂、仙、宵、盐、等几个韵系中,这在同时期的语音材料中已算得上是分布广泛的了。因此,《史记正义》为我们研究重纽这一重要而复杂的语音现象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料。张守节氏长于地理,精通音韵,积三十余年时间撰成《史记正义》(以下简称《正义》)三十卷,自宋人以“三家注”合刻行世后,多所散佚,已远非原书面貌,诚为可惜。本文音切从商务百纳本《史记》(1958)和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1985)两书中辑得。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系潘文国教授出版《韵图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十六开精装,35万字)。在传统音韵学三大部门(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中,等韵学一向视为最为艰深的部门,对等韵学的核心韵图,尤少有人进行专门研究,潘文国此书可说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有人戏说此书可与清代戴震的《声韵考》(以古音研究为主)、陈澧的《切韵考》(以今音研究为主),合称为“韵学三考”,可见此书的  相似文献   

18.
日藏清初抄本《五音通韵》,韵图与韵书密切配合,韵书是体,韵图为用,互为表里。该书齐开合撮四呼已经定型,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全浊上声变读去声,就韵图韵书来看,还保留有入声,但是[-p]、[-t]、[-k]只配阴声韵,与中古时期已不相同。它反映了当时汉语官话的语音面貌,具有一定的语音史、音韵学史价值,是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演变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昆明清代宗常著《切韵正音经纬图》一书,虽然在我国音韵学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为音韵学家所评介、一般读者容易见到者,都是它的改编本。笔者有幸在云南省图书馆善本书库中发现了它的原著。本文第一次把原著与改编本在声、韵两方面的主要异同公诸于世,希望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而得到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1.什么叫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内部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音韵学共分三个部类:一、今音学;二、古音学;三、等韵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