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这位哲人的话说得很好,但是坦白地说,对尊敬孩子这一条,家长们很少做到。家长们早已习惯了抓紧一切时间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把孩子比喻成小树小苗,这都是大人们的创造,所以大人们就理直气壮地来为他们修剪枝条,耕耘锄草。只有大人们才有资格可以喋喋不休地批评孩  相似文献   

2.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3.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们的关心来自诸多方面.客观上他们成了家庭的“小太阳”,大人们都围着他们转,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大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既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又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毛病。这就是今天的事实,像这样长大的孩子是很难经得起风浪的。因此。我们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孩子一旦离开我们,就不会茫然无措,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4.
安静的孩子     
安静的样子很乖,老师家长很喜欢我们安静,他们常说:“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大人们喜欢安静,大人们更喜欢让他们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很多时候,他们讨厌多嘴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在学前期,有少数孩子“精力过剩”,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但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同时也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如爱恶作剧)、贪玩、任性而且不服管教。“精力过剩”孩子的体内内分泌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正是在这种激素的作用下,他们的心跳频率往往较快,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也往往较为强烈。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会高得多,有时甚至达到了他们难以承受的地步。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作“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  相似文献   

6.
麦结柳 《广东教育》2009,(11):61-62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他们中能记得这一点的为数不多。而且,他们还指着我们的脸:怎么这么笨!最恨就是大人骂我们笨,这些大人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吗?我愿我的爸爸妈妈永远是童真的。”  相似文献   

7.
新聚焦我们翻阅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时会发现,这些作文中刻画的孩子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特别懂事听话。这里的懂事听话是说他们为了博得大人们的喜欢,可以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完全按大人们希望的那样去做。所以,这些孩子从不淘气,很少出错,还时常得到大人们的夸奖,很像一个“小大人”。那我们是不是都要去做这样的“小大人”呢?不,这不是真正的孩子!马小跳才是真正的孩子!因为他完全表现出了孩子的天性,那就是淘气。马小跳的淘气不是无理取闹,是有理的。因为想让安琪儿长高些,就浇了安琪儿一身的水;因为想看轰隆隆老师变魔术,就…  相似文献   

8.
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孩子“顽皮”、“捣蛋”、“特别”怎么办? 眼下,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成长日益烦恼着。其实,孩子在成长中也充满了烦恼。在成人眼里,“顽皮”的孩子不够“乖”,“乖巧”的孩子不够“灵”,孩子要讨大人喜欢,一定得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9.
郝军 《河北教育》2004,(10):11-11
老师都喜欢听话懂事的‘乖学生”,不喜欢顽皮淘气的“坏孩子”,这好像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其实,顽皮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应把顽皮与坏划上等号。顽皮的孩子亦可爱。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孩子在言行方面如果略有越轨,对他们的身心成长非但无害,反而有益。  相似文献   

10.
10月11日 我从小就很顽皮。虽然家教很严,可还是顽皮不听话,总惹大人们生气,直到有一次,因为这顽皮差点铸下大错,才有所悔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12.
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大人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我们孩子。这一次期中测试刚完,大人们又讨论开了,“你家的孩子成绩不错,是个好孩子!”“我这孩子不行,唉,真是……”难道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差就一定是坏孩子吗?那好,我给你们讲一个“好孩子”、“坏孩子”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家里的大人老是说:“你这孩子怎么啦,真是一分钟也停不下来,更别说安安静静地坐上五分钟了!”我不明白小孩为什么一定要安静地坐着,而不能好好地玩呢?有时候我们玩时不小心弄出点声音———并不是很大声的,大人们就会说:“你们就不能安静点吗!”当我们没听见时,他们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们训斥一顿;如果我们敢再多说一句,每个小孩都会知道下面会有怎样的“暴风雨”来了。在大人面前,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时间不是被大人管着就是被作业绑着,很少有权力玩久一点。有的父母管得很严,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一…  相似文献   

14.
话说大人们     
我们抱怨地活着,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以后会长成大人呢?我们有没有想过大人们的世界呢?初三的学生真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吗?还是大人们给我们强加了一副有色眼镜呢?我抬头时看到的天空是灰色的。活在这样的天空下一点也不开心。我已经看不到未来,理想变得渺茫。现在的大人又有几个实现了理想呢?他们看似生活得安逸,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不愿再为儿时的理想而奋斗罢了。得过且过,随遇则安吧。或许大人们曾经的理想也是茫然的。大人们经历过最灰暗的日子,蜕变的日子。无论他们是不是都成了蝴蝶,无论他们愿不愿成为蝴蝶,他们都忘了自己曾经的渺小,不愿…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一颗晶莹的露珠,孩子是纯洁的花蕾,孩子是一个美丽的音符,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面对孩子,大人们应该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小说无情的讽刺和批判了“大人”的出尔反尔、过河拆桥、虚伪、自私的丑陋行为。我们  相似文献   

16.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7.
无辜的孩子     
《人精》里年轻父母是这样描述下一代的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 ,作者称这一批现代孩子为“人精”。褒贬姑且不论 ,看看家长们对这一现象的反应吧。“他们太聪明太顽皮太狡猾了” ,家长们如此说。年轻的父母们不明白 ,自己明明种下一颗西瓜籽 ,为什么结出的却是苦瓜呢 ?自己付出了那么多 ,所得却非所愿 ,他们只有转而怪孩子自己不学好 ,不成器。这真是孩子的错吗 ?无辜的孩子 ,他们懵懵懂懂之中就被家庭按照社会现代小孩的标准塑造成所谓的“人精” ,他们从生下来起就似乎肩负着父母…  相似文献   

18.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儿无忧无虑。唉!其实当个小孩儿也不容易。小孩儿在大人心中永远是小孩儿,永远长不大,永远都要被大人们管着。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小孩儿不能批评他们,要不就骂你不孝顺,说你讲话没大没小。小孩儿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大人管教,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错了事,大人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甚至采取“武力措施”。难道大人就可以做错事,我们小孩子就不能做错事?小孩儿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不懂事的孩子”。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小孩儿要是插嘴,他们会说“: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一边玩儿去。”其实,…  相似文献   

19.
迟到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迟到的故事。在大人们看来很简单的“搭车”,在孩子看来却是一件认真的事,男孩的执拗反衬出大人的自私,我们不由得为这个迟到的男孩而感动。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天真烂漫,惹人喜爱,有人喜欢他们的乖巧,也有人喜欢他们的顽皮,但顽皮的孩子经常会惹事生非,让大人整日提心吊胆。文中的两个小女孩就让她们的姑姑体验了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