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订正也,校对,即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订正偏差消除差错之义。古人称校对为“校雠”。雠者,仇也。视书籍中的错讹为寇仇,可见纠正错讹决心之—斑。报纸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2.
李洁 《新闻世界》2013,(7):22-23
【摘要】报纸校对工作就是按原稿核对稿件,付印样张,找出错误。笔者结合自己在安庆日报社从事校对工作近二十年的经验,分析报纸出版网络化后,校对工作容易出差错的原因,并对如何做好校对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激光照排技术被应用到新闻出版印刷领域,报纸的出版环节告别了铅与火,走向光与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九十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编网络的建立,使出版工作又有了新的飞跃,出版工作的变革、出版流程的提速成为可能。就校对环节来说,如果前者可以称之为照排校对的话,那么后者则可命名为网络校对。网络校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工作流程尚在探索中,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彧 《新闻记者》2000,(3):41-43
校对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张报纸质量优劣的重要 依据之一。毋庸置疑,作为采编部门的延伸和补充──校对在当代报业的出版流程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随着出版系统的电脑化,报纸的出错亦呈现出与传统手工作业时截然不同的态势,即同音字词、象形字词、连串字词或不规范字词混淆出错的渐多。这就要求我们校对从业人员从传统的狠抓字词的基本功或在强调现代古代汉语结构句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一下一些常见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指非知识内在原因即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差错,这些差错一经调整工作心态是可以完全避兔的。所谓非智力…  相似文献   

6.
书籍的校对工作与出版工作相伴相随渊源甚久,人们在宋代图书中已经发现了编辑、校对者的署名,这恐怕就是最早的责任校对了。  相似文献   

7.
校对是报纸出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报纸的出版质量。如今的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就像患了流行病一样,已成语言文字差错的泛滥区。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报道新闻、传播知识,营造规范正确的语言文字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校对工作中常见的差错进行梳理和分析,共同探讨,防范差错。  相似文献   

8.
冯娟 《编辑学报》1992,4(2):99-101
校对工作是保证出版的重要条件。怎样才能通过核对、校雠,消除一切错误,使书籍这种精神产品尽善尽美,是我们每一个出版工作者的职责。 校对的责任十分重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鲁鱼亥豕”的错误,以致误人子弟。这个环节又是一项文字技术性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职业道德修养,科学知识,出版知识和语言文字修养。 大学出版社有着不同于地方出版社的特殊  相似文献   

9.
望剑 《新闻采编》2000,(3):17-18
在报纸出版环节中,报纸校对需要忠实于原稿,同时也需要忠实于版面,存在着编辑后查错捕漏的过程。因此,校对工作者离不开编辑意识,否则对编辑错漏的校正将缺乏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编辑内容的贯穿性。在报纸校对的过程中,版面编辑看大样主要是把握好编辑方针和编排思想是否落实到版面上,对版面的差错进行内容上的把关。由于编辑工作和时间的限制,编辑看大样对编辑内容的把关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大样在修改过  相似文献   

10.
岳金龙 《编辑学报》1990,2(4):237-239
近几年来,书刊校对的失误之多令人触目惊心,个别出版社及杂志社出版的书刊尤为令人忧虑。例如,某出版社出版一本40万字的书籍,二号字的大标题错误竟达三四处。如果说文章内部文字有一点无关紧要的差错还情有可原,可大标题之错,实不可饶恕。由此看来,校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能简单地认  相似文献   

11.
肖洒 《新闻前哨》2005,(1):34-35
毋庸置疑,校对,在出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校对人员的职业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份出版物品质的高下优劣。 就报纸校对而言,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无原稿校对"时代早已开始,"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文字差错、语句差错、逻辑差错、人名地名差错、知识性差  相似文献   

12.
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但在实际校对书籍稿件的过程中,须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杜绝疏漏大错,起到提高书籍出版质量的作用。一、要协助编辑把好书稿质量关。按常规讲,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和加工整理书稿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各出版社也正是依靠这些“台柱”,形成每个出版社独具特色的出书体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编出的任何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在校对书稿时,校对人员应从把好出书质量关和对广大读者负责的高度出发,严格审校。只有这样,才能挑出书稿中的毛  相似文献   

13.
分层次校对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校对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少年来一直沿用的思路和方法,已不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分层次校对法,对校对工作注入了一个新的思路,以美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对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论述。这一方法将有助于校对工作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网络出版环境下校对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开选  赵海霞 《编辑学报》2005,17(4):242-243
网络出版给传统的校对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校对客体无纸化,校对功能"是非"化,校对模式通读化,使校对的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网络出版环境下,校对定位为"校对编辑"是形势使然,它有利于激发校对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校对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编校协作.  相似文献   

15.
校对是一门学问,是一项文字性、学识性较强的创造性劳动,也是出版生产流程中的独立工序,在报纸质量保障体系中举足轻重。校对校的是事业心、责任感,校的是静心、细心和耐心,也校的是态度和状态,以及一个人的学识和素养。因此,校对人员要强化责任心,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相似文献   

16.
心理素质与校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平 《传媒观察》2007,(10):59-59
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文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道把关工序,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读者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这就对报纸质量的最后把关者——校对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延续,作为"总装车间",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报纸校对工作者,在长期的校对工作中,使我深刻认识到,有责任心是做好校对工作的根本。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校对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校对。  相似文献   

18.
校对作为报纸出版工作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属于前期编辑工作的一种有效延续,属于补充完善、查漏补缺的创造性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文字性。然而,从近年来的报纸来看,经常会出现一些知识性差错、版面格式错误、标点符号、语法以及词语等不规范问题,其不仅仅是编辑人员语言敏感性缺失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报纸版面校对人员语言敏感性缺失的客观反映。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报纸常见语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提升报纸版面校对人员语言敏感性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校对书稿过程中,多采用交叉校对(即不同的校次由不同的人来担任)。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力度的加大,在一些中小出版社人员编制上很难保证3~4名专业校对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校对工作如何坚持交叉校对,使校对工作在图书出版的环节上起到“卫生员”和“清洁工”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对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图书出版校对过程中,发现原稿有问题或有错误应予以纠正是校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应对基本知识、技术、常识、翻译书、公共行为准则或道德底线等五方面进行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