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广泛交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北京教育学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邀请上海市四位教师来京讲学,受到首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工作者热烈欢迎。杨浦中学特级语文教师于漪的讲题是《怎样做语文教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极极性》;上海虹口三中心特级教师顾家漳的讲题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上海师院教科  相似文献   

2.
《教师》2014,(31):13-13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无疑,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魅力。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祁东县教育局和祁东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拟定于2014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举行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教学写作比赛。  相似文献   

3.
对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湖南语文教师来说,2006年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年份——《湖南教育》全新改版,推出了“语文教师”专版。数以万计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注目湖南,注目这一新生的语文专业杂志。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作为一名“语文人”,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语文课程标准》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但怎样理解和把握语文标准?怎样将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有点不知所措。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什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我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2004年,我读到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丛书《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这本书时,真有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感觉。这本书选择的全国最优秀教师的22堂优质课例将新课程理念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精巧简明,各有特色;课后还有专家点评,对每个课例的优劣得失深说透说。  相似文献   

5.
光明 《教师博览》2009,(5):F0002-F0002
成浩,1960年4月生,山东省邹平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员.“随笔化写作”创始人.“语文生态园”的设计者和躬行者。兼任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班特聘专家,有《备课的革命》《论语文生态系统建设》等30余篇文章发表于《教师博览》等报刊。  相似文献   

6.
朱家珑 《江苏教育》2008,(13):23-24
九十年代初,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有一件家喻户晓的大事:引入注目的江苏省教委(92)22号文件《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同年12月,江苏省教委倡导的“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座谈会”在南通市召开(又称“南通会议”)。此后的十多年里,南通会议在江苏省十万中小学语文教师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语文教育改革的新起点。我以为南通会议有两点尤其珍贵:一是解放思想,进一步清除了语文教育领域“左”的思想影响,认清了语文教育的本义,激发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孙娟娟 《学周刊C版》2013,(25):104-105
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贯彻落实《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发挥语文教学对中小学生人格塑造作用,引领学生"求真",感受人间真情;引领学生"求善",形成良好品质;引领学生"求美",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当今教育,不仅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当好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己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虎林 《教育》2013,(9):60-60
当今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转型时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模式、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不仅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清楚地看到教改大趋势下掺杂着的不和谐的音符,如:语文课上教师一口浓重的方音;语文老师不喜欢读书,甚至不读书;语文教师因为书写能力较低,整堂语文课没有一个字的板书。诸如此类的现象,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0.
黄耀红 《湖南教育》2009,(12):34-38
本刊力倡“培植湖湘语文”的理念。编辑部认为,“培植湖湘语文”,首先必须在中小学生的心田撒播种子,其突破口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为了践行这一理念,编辑部黄耀红博士多次深入一线给中小学生上语文课。这是本刊与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进行互动的尝试。黄耀红博士的课,已在中小学语文教师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里刊发他的课堂教学实录《滥竽充数》,以引起广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培植湖湘语文”的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继2000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感培养后,2001年新课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提语感培养。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意义非凡的转折。然何谓语感,如何培养,则语焉不详。虽有理论者的研究与实践者的尝试,好些语文教师还是一知半解或懵懂行事。笔者拟从小学语文及其教学和小学生语感及其培养两个方面来谈谈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目标、新教材的出现,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亮出了一个崭新的、自由的广阔天地,与此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略是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应用的。  相似文献   

13.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体现出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怎样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实行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新时期赋予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题,本文从农村学校一线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全面审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留守儿童语文教学,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核心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3月8日内蒙古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作文导报》与本刊邀请部分语文教育专家、教研员、中小学语文教师二十余人,召开了一次关于作文教学的座谈会,会议围绕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作文速成训练”现象,从不同角度谈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被指"误尽天下苍生",原因之一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甘当"教书匠"而不想或没有能力做"学者型"教师。作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方位展开,迈入新世纪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审美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形式过程中,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语文是中小学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它与审美教育关系极为密切。著名语文专家苏灵扬说过:"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意义,远胜中小学的其他课程。"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教材。语文教材中充满着美的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语言中,领略各种各样的"美":如《看戏》中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苏州园林》中的…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学校心理咨询员、语文教师的双重身份,探讨连锁塑造方法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其对小学低年段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尘永科 《山东教育》2004,(31):23-24
窦桂梅教师是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及编写委员。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和现代化研究”。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等4本个人专著,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她的《为生命奠基》一文就是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合理、优化的能力结构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较之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力度更强、亮点更多、难度更高,所以相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20.
应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语言学会,词典编辑组领导小组以及我校的联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文》主编吕叔湘同志在主持了全国语文工作者座谈会——“苏州会议”之后,专程来芜作学术报告,受到了出席省语言学会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代表和我校中文系教师、《汉语大词典》编写组全体人员、附中部分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吕叔湘同志的报告于五月一日上午进行。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这一部分已在《安徽师大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发表);二、关于词典编纂问题;三、关于今后怎样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