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性别差异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语言中得到了体现:在英语交际中,男女两性在话语语言形式方面和话语风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英语中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言语交际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和差异,在英语中有比较明显的表现,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语中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言语交际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语言学特征和具体表现,这些差异与文化历史背景、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都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对语言的具体使用会显示出某种倾向性,性别差异便是影响人们言语倾向性的因素之一.这也是“性别语言”产生的原因之一。研究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多从考察语言变体入手。语言变体指的是具有同样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正是这些变化使语言交际显示出个性特征.使整个社会显得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性别差异在语言中体现为产生了多种不同于标准语的语言变体.本文将从语音变体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男女不同的性别身份似乎使得他们的语言贴上了性别的标签。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许多国家和社会中,男性与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区别的,男女言语的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以及言语交际等方面。这些差异折射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心理、民族民俗心态、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由于它不是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属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因此,对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及相互间的影响。从词汇、句式、语音语调及话语量大小、话题的选择以及交际风格及策略等方面探讨女性语言的话语特征,以及性别原型对两性言语的影响,旨在培养两性言语交际的敏感度,以便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避免交际误解。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流有两种方式: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使用语言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但我们却忽视了非言语交际。事实上,非言语交际是交流中的重要工具。非语言因素主要包括语音,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和眼神。这些因素决定语言是否得体,是否被对方接受。如果这些非语言因素运用不当会引起冲突从而使跨文化交流产生困难。本研究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在演讲中的非言语因素进行比较性分析。然后请中美教师对其非语言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对比来说明非语言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进而指出使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得体的身势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非言语交际符号和言语交际符号同样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隐性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微妙.文章选择了几个非言语交际符号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体触及副语言,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分析.通过了解这些差异,人们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成功地与异性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与异文化的人交流.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具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言语和文字是语言交际中的两种主要媒介。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有声语言的记录符号,比较之下,言语是比文字更基础的语言传播媒介,我们可以说言语是人类语言最自然最主要的传递媒介。语音不仅是语言的本质,也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语言丢掉了语音,就成了死的语言,它的交际作用,教学活动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语音的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虹 《文教资料》2011,(18):39-40
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比较各语言之间的异同.由性别差异而引起的语言使用的差异因此也成为语言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而且反映出社会规范。本文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在语音、词汇、礼貌、言语交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并试图对性别差异现象作出科学、准确、客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别差异除了在语音方面有所体现外,在句法方面也同样有所体现。下面将从句法变体方面探讨俄汉语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作为汉语的一个变体,昆明方言与英语在音系特征上存在着一些异同点。语言的对比特别是语音的对比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尤为重要。将昆明方言语音语调与英语语音语调从音段和超音段两个层次作对比分析,探索到两种语言的音系差异,以克服在英语语音语调学习过程中方言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对于英语变体的语言、社会、文化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语言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其特定环境下进行语言交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均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本文试就语音、词汇、句式及语篇层面上对中国英语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性别主义、女性英语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存在性别主义,对女性的性别歧视通过语言表现出来.1、英语把所有的人都看作男性;2、与女性有关的词往往是贬义的;3、一些词用于女性便产生贬义;4、一些典故,俗语,神话;5、显性与隐性。女性英语有其语音、语调、词汇方面的特点,与英语中性别主义一样,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反映了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及女性较低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音语调的性别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诸如女性发音比男性更接近标准语体和高雅口音、更喜欢使用升调等等。形成英语语音语调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神经生理原因、文化心理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英语性别差异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实现男女地位平等后,才能达到英语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语音坐标尤其是他们方言的语音语调对他们学习外语起着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音段层次上武汉方言语音语调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负迁移作用,找出武汉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语调时的重点和难点,以期本地英语教师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学方法,排除武汉方言语音习惯的干扰,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友香  胡园 《培训与研究》2009,26(2):123-124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在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发展对外语教学,特别是对语音教学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环境下的语音教学模式即多媒体大班授课一语音室小班练习一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的可行性。期末测试结果对比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模式的语音教学有利于提高语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夏天 《海外英语》2012,(13):271-274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surance market and the quicke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more and more English policies and wordings are coming up and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companies is much closer.Undoubtedly,to realize the insurance texts accurately and to man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insurance industr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English insurance policies and wordings,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surance English are generalized at lexical and syntactic levels.At lexical level,Insurance English is mainly demonstrated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frequent use of archaic words,loan words,official words and technical words.Their characteristics at syntactic level are more complex,which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complicated long sentences,conditional adverbial clauses,restrictive attribute clauses,sentences with modal verbs and passive voice.  相似文献   

18.
Deaf individuals usually face more challenges in reading and writing, because they are often deprived of adequate spoken input from their infancy.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deaf individuals’ writing is abundant. However, their language structures have as yet been unexplor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subje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holistic approach of complex network theory. This study builds three syntactic dependency networks, the intent being to capture the macroscopic linguistic features in writing of deaf individuals. Three networks are constructed: one is created from a treebank of texts produced by deaf individuals, and the other two are created from two treebanks of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samples produced by hearing people. A dependency‐based theory of syntax is u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nguage system of individuals with deafness is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that of hearing people, especially to that of their spoken language, but individuals with deafness tend to have lower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both syntactic and lexical aspects. The rigid use of function words and less diversity of vocabulary might be part of the reason for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奏、语速变化、连读、不完全爆破(或失去爆破)等知识和技能。歌曲辅助英语口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语音和朗读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它是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是英语口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