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面前,体育大有可为,前提是只有有了体育自身的和谐,中国体育才能践行自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使命.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社会在动态的平衡中向前发展的时候,体育中的冲突现象也如影随形,随时都可能爆发;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谐"."冲突"与"不平等"无处不在,然而,在"冲突"和"不平等"的背后却散发着"和谐"的曙光,我国体育事业必然伴随着社会的曲折发展而不断地克服冲突走向和谐;在和谐语境下,中国体育应在诸多冲突中重塑自身、建构自身和谐的同时,发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然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实践解释乏力、属概念混乱、内涵不明确、外延不清晰是目前体育概念定义的现实窘境。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再定义体育概念,以期丰富体育基础理论和纾解社会关切。研究发现,"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外延过窄(小),容易将是体育的东西排除在"体育"之外;"文化"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外延过宽(大),不符合逻辑学临近属概念要求且不利于析取"种差";"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是对体育属概念的一种不全面认识,体育是文化、财富,活动、运动是行为,场地、器材、技术、规则等非活动内容也是体育。遵循逻辑学对属概念的基本要求,运用社会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出"身体活动文化"(体力性劳动、狩猎、舞蹈、杂技、带有武打动作的戏剧/曲、斗牛/鸡、哑语、手语、体育等)应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析取体育的种差为"对人体自身进行干预以促进身心发展",得出体育概念的定义是"所谓体育,就是对人体自身进行干预以促进身心发展的身体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体育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一直处于"现代性"和"传统性"发展道路的论争之中.作为代表性的地域性体育文化,传统体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现代性和传统性之间找到均衡发展的支点,或是进一步塑造和提升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精神.现代体育遵循的"标准化"并非传统体育发展之真正前景.  相似文献   

4.
走出体育美学的学科定位之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美学大讨论背景下诞生了中国体育关学学科,"体育美"作为一个核心范畴得到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于"体育美"的思辨基本停留在了对美学学科"美"范畴的移用.作为体育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由下而上的美学建构思路之于体育美学具有内在的学理合法性,从体育学自身的学科特性出发,综合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方法,是体育美学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构建"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模式时,应坚持将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体育课程富有职业教学内涵,并以此引导学生;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职业院校学生身心  相似文献   

6.
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如今已经成为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载体。"乒乓外交"、"亚运外交"、"奥运外交"等体育事件是我国公共外交政策的外在表现,从"打开封锁"到"和谐世界"是我国体育外交观念演进的历史逻辑,背后昭示着是中国的和平崛起;体育外交观念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多变与时代的需求;体育外交政策演进的结果告诉我们,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外交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中国树立了体育外交新的典范。体育外交观念演进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借助体育交流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建立体育公共外交的长效机制,用好精英力量发挥外交特使作用;发挥体育外交作为国家形象代言人的作用,争取国际体育组织的话语权;打造自身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地理标志性"产品,大力扶持海外华人体育组织,增加体育对外援助的力度,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赋予了科技期刊发展新内涵,是对期刊传统出版发行模式的较量。用"互联网+"的发展思维来衡量当前体育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其在数字化建设层面、读者需求满足层面和出版发行效益层面存在不小的差距。新时期,体育科技期刊需充分结合学科优势,按照学术期刊的自身发展规律,把"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发展理念、阅读需求、采编思维、品牌建设、社会和经济效益五个方面作为突破点,以此来对体育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式进行优化,努力构建"互联网+体育科技期刊"出版发行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体育价值形态都与特定时期的人类社会实践有着逻辑上的对应关系.现代体育作为人类一种主客体相统一的实践活动,无疑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意蕴.但是,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和工具理性的膨胀,致使体育的价值被遮蔽和遗忘.因此,未来体育的发展必须要以价值关怀为指引,通过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实现其"为人"与"成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就业困难问题及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以及根据5个"What"分析法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自己所能做的和环境支持体育专业大学生所能做的,并确定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的最终目标。最后,根据5个"what"分析法制定出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从而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7,(6):22-26
法国体育哲学有着自身发展的逻辑轨迹与思想历程。与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教授、泛法哲学学会主席Bernard Andrieu先生的访谈勾勒出法国体育哲学的基本轮廓:区别于英语世界与国内体育哲学的发展轨迹,法国体育哲学源起于法国体育史的研究,历经了"体育教育史"、"身体史转向"与"现象学化"三个阶段。在其中法国三代体育哲学学者对身体概念的思考与身体历史展开是基本逻辑线索。困于语言与研究理路的差异,法国体育哲学研究与世界体育哲学主流的交流与合作存在一定隔阂。作为第三代法国体育哲学学者代表的Bernard Andrieu教授致力于形成体育哲学研究专门机构与宽泛研究议题下的国际合作研究,试图将法国体育哲学的研究进一步推广,与国际体育哲学展开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盛大的全球性体育赛事,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全世界14~18岁青少年运动员的教育责任,这既是体育的刚性规定使然,也是体育自身的本源性使然,由之凸现的身体性及教育性特征集中反映了体育即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而学术界极力倡导的"分享运动"——体育本源性回归说,则认为体育和教育原本属于公益性事业,理应被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必须要从体育和教育层面上向世界人民提供最为起码的普惠性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温盖特体育与运动学院作为以色列国家体育与运动中心,在以色列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4个方面对其发展特色展开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发展,温盖特体育与运动学院形成了"以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发展为目标,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支撑,以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开展为方向"的特色。温盖特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发展特色对我国体育院校有4个方面的启示:一是明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目标定位;二是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开拓国际视野;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体系的构建应相得益彰;四是逐步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和追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落脚点。在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如何坚守教育的本真,践行体育人的职责,将体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发挥到极致,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不断追问、反思的问题。守正"教"与"学"的关系1.辩证把握"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且教学相长。作为一线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将"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体育哲学意义的探讨并与某些令体育工作者产生疑惑的"体育项目"的哲学意义相比较,得出:诸如围棋、电子竞技运动、赛车等项目并不属于体育。这些"体育项目"符合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立项原则、条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文化断层现象,导致我国体育管理与学理之间相脱节,这种状况有利于各种运动项目的行政管理,便于组织、参加国内或国际大赛体现综合实力,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同时也会制约体育理论的发展与加大体育实践的操作难度。我们应该努力克服文化断层带来的不良影响,注意体育文化与体育文明携手并进。纯化体育,将不符合体育本质属性的"体育项目"舍弃,既有利于体育自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又可以不限制其他非体育项目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之下,教育事业也需要结合当今发展阶段,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发展规律的新路子。体育教育事业作为教育形式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应该展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据于此,对体育教学活动中诸多要素重新审视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对自身身体形象的追求是不同的。本文探讨了体育消费文化语境的内涵;回顾了不同文化语境下、不同历史时期女性身体形象的审美规训。在此基础上提出:(1)在体育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身体是构建自我认同的重要条件,体育消费活动是女性身体形象认同的重要路径;(2)在体育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进行体育消费应该以"健康"作为根本目标,重新认识"健身房"和进一步解放自己的身体,走出体育消费的误区,对身体形象的价值观认识应该得到突破和重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7.
体育作为发展人的自然属性的一种身体活动,而武术意为手执武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巧,两者具有的相似点为其转化提供了先决条件.当武术的军事价值日渐没落,武术在西方体育的强势入侵和自身生存的困境下,开始了自身的体育化转型,其间经历了平行发展期、借鉴融合期、加速融合期三个阶段.研究认为:武术的体育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武术的体育化转型为武术生存提供了契机;武术的体育化加速了武术的传播广度和力度;武术的体育化同时加速了传统武术的没落.中国武术的发展应反对自我中心主义、民族极端主义以及"去竞技化"的苗头,同时力促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层的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无奈,其内心甚是复杂,对学校体育的感受则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借助学校体育的这个平台来发挥。一、产生的原因1.受应试教育影响,国家出台的文件政策执行被打折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的影响和独生子女"输不起"的思想,加上大、中、小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现代语境中的"体育"可被分别界定为"作为教育目的范畴的‘体育’""作为活动形式范畴的‘体育’"以及"作为课程类型范畴的‘体育’"3个层次的内容。学校体育具有教育性、基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是"作为活动形式范畴的‘体育’"在学校情境中的具体表征。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既是理论思考的必然,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授业解惑的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专业报刊对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应善于主动的从专业报刊杂志中学习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宝贵的教学经验,要养成阅读体育报刊的良好习惯,乐于为体育专业报刊"埋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