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四川青年女篮得分能力的多角度分析及其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8年全国青年联赛女篮决赛(丹阳赛区)临场技术统计的有关数据,及四川队得分情况进行多角度定量分析,找出该队在队伍结构、内外线的攻击能力、得分手段及其进攻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我为主,内外结合”的进攻指导思想,发展“快、准、狠、灵”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击剑运动的供能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的多年研究,提出了击剑运动是以ATP—CP系统供能,有氧氧化系统补充ATP—CP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乳酸能系统在击剑运动中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在击剑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的供能比例因剑种、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的持续时间而异。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乳酸能系统供能所占的比例亦会增高。在击剑运动训练中,应着重发展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极为重视发展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和战术两个维度对比分析电子护具和普通护具时的两届世界大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减少比赛中裁判的人为因素,增强比赛客观性、公平性,比赛的观赏性增强,对抗更为激烈。2)新规则和电子护具鼓励运用高难度技术和高位技术,但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战术运用影响不明显。3)竞技跆拳道技战术趋于技击"快、准、狠",直接对抗激烈化;高难度技术与高位技术进攻多元化;"攻、防、反"技战术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运动者取得比赛的胜利,影响这一目的实现的基本因素除了运动训练过程本身外,运动医务监督环节、运动营养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与运动训练环节共同构成实现运动训练目标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击剑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国击剑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及其训练指导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以击剑运动的特点、比赛交锋的得分规律等理论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训练思路。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10年世界级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技战术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发展特点,为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平均单场耗时、单局耗时、三局比赛比例不断增加;比赛中15s以上的多拍比例大幅度上升,单回合耗时不断降低;小于15s的间歇比例下降,3140s的间歇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之后间歇与运动时间比不断提高,运动密度呈下降趋势;进攻技术应用增多;运动员主动失误丢分比例下降而主动得分比例明显升高。认为,女子单打比赛时间的大幅延长与计分规则修改的目的背道而驰;比赛时间的延长、多拍比例以及进攻比例的提高对女子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女子单打比赛仍然围绕“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我为主”的技战术风格,且更快、更稳、更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乒乓球制胜技术风格的演变与基础训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多年来,中国乒乓球经历了由弱到强、长盛不衰的发展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乒乓球制胜的技术风格.梳理中国乒乓球制胜技术风格的演变,可概括为:60年代-快、准、狠、变;70-80年代-快、准、狠、变、转;90年代-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新世纪-技术精炼、全面、没有盲区以及凶、拼、抢、搏.并阐述了新规则背景下乒乓球基础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篮球运动的趋势是向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和激烈对抗的方向不断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斗技,斗力,斗胆,还是一种“斗智”的过程,运动员的智力素质对取得比赛胜利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掌握篮球运动规律和培养篮球意识,与运动员的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此,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篮球运动员的智力是影响篮球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智力具有指导作用,随着篮球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智力选材和训练必将成为篮球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篮球训练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重  相似文献   

9.
在篮球比赛中,对抗的双方为争取比赛的胜利,进行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技术与战术的较量,意志和能力的抗衡。对比赛中相互对抗的两个整体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系统整体效应的因果关系问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位、各个层次、各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五项男女个人赛是奥运会项目,其中的击剑比赛采用的是大循环赛制,从国内该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竞赛规则影响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也制约了项目的发展。通过对现代五项个人赛击剑竞赛规则的改革探讨,提出了小组循环单败淘汰名次计分制的方案,以促进中国现代五项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断激发和提高少年儿童击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兴趣,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这是业余训练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运动训练信息反馈的方法,阐述培养少年儿童击剑运动的兴起,使她们成长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正确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反击快攻是手球比赛进攻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击快攻是比赛中得分的主要进攻手段,对亚洲快速技巧型的队“以小打大”、“以快制高”的指导方针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我国优秀运动队应顺应这一趋势,在比赛中运用有创造性的、符合本队情况的快攻战术,继承和发展我国手球运动的“快速、准确、灵活、多变”的指导思想,并不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健美操运动员的训练及在比赛中获得成功,是一项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的人体运动工程。笔者经过多年的训练实践和对1999年全国锦标赛、世界锦标赛的资料统计,调查研究,提出了以“规则为准绳、难度是基础、艺术为魅力、能力是关键”的训练方向,并从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第13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第 1 3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观察和对 1 6支劲旅的各项技术统计与分析 ,结果显示 :当前世界男子篮球运动依然是以欧美为代表 ,其特点是强对抗 ,进攻以高、快、灵、准相结合 ;防守积极、凶狠、压迫。旨为提高我国男子篮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训练理念的滞后折射出运动训练对科学性的探寻,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创新意识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凸显,表明当前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要。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是现代科学训练的主要特征;贯彻以专项为核心的训练理念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重要要求。运动训练科学性不仅注重对运动“过程”的控制,而且重新审视“比赛与训练”和“比赛与恢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6.
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整体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和2005年斯坦克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比赛的数据及比赛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结果显示:突出身体和力量的对抗,在球队整体攻防体系之上发挥个人能力,高、快、准、凶是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外线投篮命中率低,身体对抗能力差,个人能力不强,比赛缺乏经验,导致整体攻防质量不高是中国男篮与欧美强队对抗中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浅谈篮球假动作技术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篮球运动在向高空优势、高速度、高超技巧和激烈对抗的方向发展。在这激烈对抗中,运动员只靠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不能取胜的,还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假动作技术以迷惑对方,调动对方,赢得比赛的胜利。文章结合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实践经验,对篮球假动作技术运用作初步探讨,目的是为学校篮球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散手快摔技术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散手快摔技术是散手三大基本技术之一 ,对散手快摔技术原理进行分析 ,有助于提高实战中的对抗能力。快摔必须掌握时机 ,选择合理的把位接触点并顺势借力 ,采用带、顶、阻、抗等技术来进行。散手快摔根据技术特点又有主动近身或接招进身的技术 ,即主动靠近对方 ,先发制人。在双方接触中 ,适时变把 ,并随对方的变化灵活运用快摔方法 ,以达到实施快摔技术 ,制服对方的目的 ,赢得比赛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击打防守是用武器打开对方的剑,破坏对手进攻的动作。它能避免被对方攻击时刺中,获优先裁判权,为还击对方创造有利的条件。从比赛的特点上来讲,击剑比赛双方同时行动,对抗交锋,每场时间短、剑数少,攻防转换快等等。只能进攻,而缺乏强有力的防守,尤其是武器防守的人,是很难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从心理上来讲,防守好,场上就能够稳定情绪,不忙乱,并且有较长的时间来选择攻击时机。击打防守是花剑武器防守中的一种防守方式,由于比赛中运用击打防守的人次多,且成功率较高,因此,我想对花剑的击打防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2击…  相似文献   

20.
轻剑运动是击剑运动的基础。花式剑除了劈的动作和几个防守姿势不同、重剑除有效部位不同外,其运动形式大体相同,同时运用了轻剑的动作。轻剑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容易掌握,在轻剑的基础上学花式剑和重剑就容易得多了。我国自1957年至现在的几次全国性的比赛中,轻剑技术的提高尤为显著,可见技术的潜力很大,还得要参加击剑运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大力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