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睿 《中华武术》2008,(9):12-13
现代跳高技术的特点是在高速助跑中完成快速起跳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支撑力量和高功率的爆发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发展对跳高起跳有直接作用的专项力量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多年来我国教练员高度重视并致力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执教和训练经验,并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跳高选手们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爆发力,以便在起跳时充分利用它。这就是说,他们力图获得最大可能的起跳速度,认为它是跳高中最关键的问题。要想在起跳时科学地利用助跑加速度和合理使用起跳速度,需要极大的力量,水平加速度提高0.1米/秒,就要增加12-16公斤的力量,这是指起跳踏地时所承受的压力。跳高运动员能否获得好成绩,是由爆发力的大小来决定的,爆发力取决于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短跑速度和技术动作诸方面的技能。因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强调运动员个人将力量、速度与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快的起跳速度和更好的起跳角度,使其身体能够腾起更高的高度,从而来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要想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备一定专项力量,更要具备一般力量,从而使其拥有全面的力量素质。对其进行一般力量练习和专项力量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起跳时的力量与速度,为技术动作的合理采用,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训练实践经验,以综述方式对跳远的快速起跳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发现速度力量即运动员产生爆发力的能力,是跳远运动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同时,跳远是速度与力量紧密结合的运动项目,其成绩的好坏主要是取决于起跳离地瞬间的初速度及腾起角度。  相似文献   

5.
<正> 跳高是一项要求有强大腿部支撑力量和爆发力的运动项目。 要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的力量,除增加运动员的大腿和小腿各大肌肉群的力量外,加强踝关节周围和足部小肌群、韧带的力量,对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稳定性和预防足部运动损伤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 一、加强踝关节、足部蹬伸力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负重超等长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影响,包括下肢最大肌力(MVC)、起跳速度、下肢爆发力、发力率(RFD)、纵跳高度等.结果显示:负重超等长训练能有效发展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提高起跳速度及腾空高度,改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升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充分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现阶段随着训练手段以及运动员营养供给的不断改进,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完善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不同训练阶段速度素质的水平,提高跳高的成绩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爆发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用力和起跳技术的特点,以希尔方程式原理为指导,采用多种组合的专门训练,发展运动员起跳腿的爆发力,提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而,为提高人体重心腾起高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旨在为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选取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对照组采用下肢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训练时长为8周,每周3次课,每次60min。训练前后对反映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指标进行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对照组各测试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成绩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提高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实验后实验组各项爆发力测试指标的成绩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均可以提高青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抗阻力量训练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力量是跳高的基本要素,它是发展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是完善技术和提高比赛成绩的动力因素。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是指在发展绝对力量或相对力量的基础上,以提高与跳高技术密切相关的快速力量的训练,具体表现为弹跳力,实质反映在技术动作中为起跳腿的支撑力、蹬伸力和摆动力。因此,运动员具有的力量素质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动作的掌握及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速度力量即产生爆发力的能力,是跳远运动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它不仅与平跑能力有很大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起跳速度。起跳中,运动员用零点几秒的时间产生极限力量,因此,具备良好的速度力量是快速起跳的关键,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保证。在训练中应注意将力量与速度紧密地结合起来,除了要有良好的启动力以外,身体参与跳远的相关部位的肌肉也要进行必要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从背越式跳高技术问世以来,非常流行,许多运动员都喜欢学习它。为了使这种技术更为普及,其教学方法应循序渐进,简单易行。以便达到好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在学习助跑和起跳时期,大量的力量训练应是有限的,练习主要是学习助跑技术。为了不断提高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协调、准确的助跑技术。要想准确地踏上起跳点,助跑一定要平稳、轻松并逐渐加速。如果运动员为了踏  相似文献   

13.
通常爆发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表现出尽可能大力量的能力。它是跳跃运动员的重要专项素质,也是掌握专项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爆发力的好坏是评价跳跃运动员力量训练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众所周知,跳跃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在高速助跑中完成快速起跳。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最后5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跳高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背越式起跳技术的难点,突破难点,本文以动力学为视角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探析跳高起跳技术的实质,以期为广大教练员学习、理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助力,为提高背越式跳高竞技成绩献策。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最新式的跳高姿势,这种跳高姿势的动作比较简单合理,只要抓住关键,技术是容易掌握的,而且提高成绩较快,因此被很多运动员所采用。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是利用这种姿势创造了世界记录的。我们在跳高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了背越式跳高后,学生就把其他的跳高姿势全放了,不遗余力地积极学习背越式,这充分说明了背越式跳高姿势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背越式跳高不同于其他跳高。这种跳高姿势是采用弧线助跑,身体垂直姿势起跳,能更好地利用脚蹬地的力量,使起跳时的爆发力运用到身体重心之上。摆动腿采用屈膝  相似文献   

16.
1 身体训练 跳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同其它项目一样,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门身体训练两类,它有较明显的专门性质,目的是尽一切力量发展起跳的"爆发力"。因此,在训练中运动员要以专门身体训练为主,并与一般身体训练密切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运动员要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门训练。身体训练约占全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的肌肉用力与肌肉工作性质的特点,认为选择符合希尔方程原理的训练是发展起跳爆发力的合理方法。经实践证明,采用多种组合的专门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起跳腿最大力量和快速收缩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当今跳高世界纪录以达到2.09米,但我国今年来女子跳高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随着跳高专项技术及训练理论的深入研究,各国教练都在努力探索运用科学的身体素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背越式跳高是以快速协调地助跑、迅速有利地起跳和经济实效的过杆动作成为目前世界较为理想的跳高姿势,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运动员素质的强弱与运动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怎样发展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专门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高技术虽然和其它跳跃项目一样,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几个部分组成。但跳高与其它跳跃项目相比,对助跑水平速度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而对起跳垂直速度的要求却远远大于其它跳跃项目。所以,跳高运动员的专门力量训练,要围绕着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支撑缓冲能力,以及在瞬间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来进行。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发展运动员的支撑力量和快速力量。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跳高运动员的专门力量训练过程中,应该从发展运动员的一般支撑力量到专项支撑力量;一般快速力量到专项快速力量来设计训练计划。一、发展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快速力量是以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发挥肌肉 力量的能力为基本特征,是神经肌肉系统以很高的收缩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是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快速力量主要包括有爆发力、反应力等,快速力量对跳高的成绩也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的训练必须要合理把握肌肉收缩速度(V)与肌肉收缩力量(F)两方面的关系,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全面发展,突出重点。 一、在抗阻练习中,发展爆发力不宜采用大重量负荷 外部力量的增大可以减缓肌肉的收缩速度,一般应采用个人最大力量的40%-50%的负荷进行训练。在练习中重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