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以Zimmerman的自主学习理论作为构建自主学习“计算机数学基础”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依据该理论指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的导学模式:资源设计-精讲导学-互动交流-评价监控。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课堂访谈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乒乓球实践课中隐性课程的教学,以及几种有助于提高隐性课程教学效益的课程模式进行探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师言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都是隐性课程的优良载体,充分发挥隐性课程育人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乒乓球技术的同时,也得到体育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体验。同时,“比赛激励机制”课程模式、“速成教学”课程模式、以及“考试主线”课程模式,都能较好的推进隐性课程教学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数学基础"自主学习导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Zimmerman的自主学习理论作为构建自主学习“计算机数学基础”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依据该理论指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的导学模式:资源设计——前讲导学——互动交流——评价监控。  相似文献   

4.
“对话、结构、自主学习”课程模式是成人学习课程设计的核心思想。课程资源的建设中必须重视字教材的设计,在体现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要注意满足成人学习对话和自主学习的需要;在课程实施环节应该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促成学习的反思;课程评价要根据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重视成人学习的个性发展,从多角度进行考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如何适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时代要求,关系到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本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从教学分离模式走向“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即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信息技术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二是“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多维功能,即综合功能、监控功能、反思功能、导向功能;三是“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即:固本策略、元认知策略、问题策略、协作策略、激励策略。通过对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反思,界定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操作步骤,为中国远程教育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提供网络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1问题提出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校本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研究者所从事的关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取舍和修正而形成课堂课程,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校本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实质是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增减、修正,对课程某一点的深入拓展,舍弃一部分课程内容,增补一些内容.这时课程教材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很大流动性,把最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的确,数学的文化内涵往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文化观念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选择和修正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把这种时刻发生着的不自觉的行为引向自觉、自发、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在对课程内容补充、加强的基础上,使隐性的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脱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过渡.研究者所在的湖州二中属于重点高中,学生基础较好,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7.
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于隐性课程是“客体性”的,还是“主体性”的;隐性课程的特点仅是非计划性还是兼其计划性等本体问题,研究观点截然对立。其原因是对隐性课程上位概念“课程”的理论认识,是见仁见智的。隐性课程为“舶来品”,西方关于隐性课程观点不一,不同专家、学对隐性课程有不同的建构和理解:暂不从隐性课程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实践的视角探讨隐性课程,应是走出迷茫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论坛》2014,(9):I0001-I0002
多元课堂滋养生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所有的孩子成为有梦想的阳光儿童,学校秉承“多元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写字课”“网络课”“安全体验课”和“文化、艺体、科技、实践四大类三十余项的校本课程”进行多元课堂实践。构建起了“自主、高效、多元”的课堂,形成了“学习、互动、研究、评价”四大教研模式,基本实现了“全学科课堂教学优质化”目标,通过“优化基础课程、放大校本课程、做强特色课程和开发隐性课程”等四项措施努力构建“大雅祥和”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我们到底应如何来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现状,在现有的“呈现”式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学习模式———游戏式网络学习模式,进而提出了游戏式网络课程的概念。按此学习模式开发出的游戏式网络课程能持续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游戏式学习模式把自主学习、真实情境、协作学习自然流畅地集成在一起,比“呈现”式更接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模式。文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设计和开发新型网络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开发工具、平台以及软件工程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在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等课程中渗透双语教学,逐步构建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三位一体”的双语课程体系,这一模式既重学得,又重习得,科学的双语课程设计、良好的双语环境有助于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尽快形成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获得其他知识的能力。同时,这一模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使双语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I advocate that a history and systems of counseling course be established in counselor education programs. Potential advantages are identified. Five main areas are examined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a course of this nature.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在学校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通过无意识的感染、熏陶、认同等方式使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发挥个人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是学校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策略。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可从学科渗透、寓于活动和优化环境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潜在课程是当代课程领域的研究趋势之一。它具有明显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功能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要求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整体性的学习经验 ,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是素质教育内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The criminal justice discipline has few studies that explore the use of technology as a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face-to-face instruction. Using a sample of criminal justice students enrolled in two sections of the same 300-level found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cours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clickers and online homework on student performance in the course, as well as observes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Results reveal that while students perceived the technologies as helpful to their learning, the addition of technologies to the one section of the course had little impact on stud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uch as test scores and final letter grades.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these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otentially make these supplemental tools more useful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6.
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其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潜能开发是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当下学前教育在幼儿潜能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者引起重视,并积极解决。文章对学前教育幼儿潜能过渡开发问题进行研究,让幼儿教育更加符合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whether and how the US-based Quality Matters (QM) Higher Education Rubric-Design Standards for Online and Blended Courses apply to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and matchability of QM Standards are respectively examin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d course reviews at Fudan University, a leading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China, with which Quality MattersTM has an exclusive five-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to develop an adapted Chinese rubric based on the QM Standards. Cross-referencing the dimensions of suitability and matchability, QM Standard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namely, Perfect, Challenging, Potential and Chicken-ribs standards. This classification helps to identify what standards are ready for adoption and what standards need to be adapted. It is found that most QM Standards are thought to be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but China has a long way to go to meet these standards. On the whole, QM Standards on course format, function, and basic quality elements are relatively easy for Chinese online courses to meet while the advanced standards on course quality, particularly those relating to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ter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ourse design remain challenging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research findings not only show areas of course design in China that need improvement, but als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M-Fudan Standards, which will be supplemented and improved by future practice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progress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老子说“势成之”,毕达格拉斯说“万物皆比例”,两个东西方文明大师毫不相干的坦言在势科学的概念下得到了统一。势=差别×联系=差别+距离,所以,势=梯度=斜率;导数=比例。势科学理论的意义不仅在逻辑的层面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真正统一起来,为填补教育学理论的逻辑缺失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才学习成长和创新及创业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潜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研究领域,对编辑活动进行潜科学分析,可以看出编辑活动的主体、编辑活动的过程、编辑活动的结果,都具有明显的潜科学性质。这一研究活动开辟了编辑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首次将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潜科学与编辑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新方向,着重探讨了编辑与学术期刊在科技成果由“潜”到“显”转化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以及编辑应具备的潜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