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新形式,同时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安阳工业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分析得出了结论:在新世纪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才能不断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进一步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提质增效,很大程度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融合性发展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建立灰色关联度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实证模型,对制造业与选取的十个生产性服务业指标之间的耦合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是软件与信息技术和金融业。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结构持续变革的背景下,服务作为一种新的中间投入要素,已越来越深入地融合进工业制造业.工业制造业的企业活动越来越多地向社会开放,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服务业与工业制造业双向互动关系对工业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影响及基本职能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综述学术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通过供需循环体系和创新循环体系形成内在互动关系,但也存在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效互动的瓶颈因素,从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化等方面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发展的势头,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向制造业渗透,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文章以河南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及发展现状为背景,探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信息化融合发展思路和融合路径,为我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没有统一固定的定义,但学界一般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对当代制造业其中一个发展趋势的概括化描述。制造业服务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GE的财务公司业务,IBM的咨询业,XEROX的文档管理业务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制造业内部自发演化出服务业务,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来源。这一发展趋势或现象应该引起职业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引导制造业资本在地区间合理配置是实现地区间共同富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跨地区投资具有重要影响:(1)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促进制造企业跨地区投资;(2)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其跨地区投资结构更多偏向于服务化的业务;(3)总体上数字化转型使得投资向发达地区集聚,但随着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这一集聚效应将会弱化。未来应当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并引导制造业资本向不发达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9,(4):22-28
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制造业创新转型的重要支撑;反之,先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及发展也推进了科技服务业及其创新资源的结构优化,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该文在剖析科技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内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福建各设区市2011-2016年面板数据,选取科研机构数、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研究经费、专利授予数量、技术合同数量等指标来评价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影响,并从科技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创新服务以及深化融合等方面研究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发展起来,又贯穿于制造业发展的始终。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探讨了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唐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对制造业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冲击作用由积极变消极。建议选择性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且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投入,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市场平台。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正在由制造经济向以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一大特征的服务经济转变。本文在分析了这种转变趋势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五个基本要素:技术的使能作用.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服务创新的模式、管理政策的扶持,及服务科学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信息服务业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特征,我们最后对服务科学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工业4.0对制造业发展有四个根本性影响:即生产方式个性化、工作模式现代化、人社交互显著化及制造业服务化。工业4.0触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将引起我国人才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需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需对其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及培养模式主动调适,同制造业新要求相协同。进而催生我国职业教育发生本质性变化,产生新兴的职业教育核心框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得出:层次高移、扩大开放;产教融合、人才复合;模式创新、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将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分为服务附加、产品+服务、服务型装备制造三个阶段,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入手,结合案例分析,探讨每个阶段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企业在服务附加阶段,以技术创新为主,商业模式创新为辅;在产品+服务阶段,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融合;在服务型装备制造阶段,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技术创新为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态势。唐山市作为典型的工业基地,其制造业快速发展和升级,但缺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唐山市需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层融合,依托深水港口和基础产业优势,以唐山湾"四点一带"和"四大主体功能区"为布局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会展服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以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关系密切。在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体系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出现融合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起到内部化合作用,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基地有机融合和形成复杂的产业集群等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体系形成的机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可以从改变观念、转换思想,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在制造业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产业过度集中于原材料及加工制造的中低端环节,且国际上发达国家相继制定针对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国急需对本国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是一种选择,需要的不仅是微观主体的企业技术进步,还有整个制造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通...  相似文献   

17.
采用“GVC指数”衡量制造业主要细分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选取2008—2021的年度数据,运用SPSS分析,结合图表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得出:我国制造业许多细分行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末端,提升他们的全球价值链层次需要较复杂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率先提高我国制造业附加值。文章从创新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融合以及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这四个方面提出数字经济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制造业正朝着服务化方向寻求转型,服务型制造被认为是打破制造业困境的关键道路。在政府的调控引导下,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紧密结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利资源,积极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型制造平台模式,可为制造企业协同创新产品服务组合提供一套全新的流程,进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逐年提高。但随着辽宁制造业改革升级、结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融合,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是今后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范围扩张转为分工合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随之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西属于中国欠发达西部落后地区,又是近年来制造业发展最为迅速的省区,但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受到行业发展层次低、发展不均衡以及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自治区各级政府应结合广西制造业发展趋势均衡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引进培育高科技人才等措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