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新的使命正当我准备按计划在1986年实施我在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方案时,一个突然的决定改变了一切。这年2月3日(星期一)上午10点45分,馆务会刚开了一半,林尔蔚从出版局回来告诉我,宋木文局长约我11点去出版局。到出版局后,接见我的竟是局里的三位主要领导:宋木文、刘杲和卢玉忆。原来经出版局党组研究,要我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担任经理兼党委书记。我感觉太突然,未能立即领命。回到"商务"同尔蔚商谈的结果是,看来,只有从命。这一整天  相似文献   

2.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首先感谢武汉大学、美国佩斯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汇报过去几年我们在推动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工作。在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我提出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并做了一首打油诗:"数字出版,失魂落魄;产业链条,各自为战;战略定位,空中楼阁;传统出版,首鼠两端;版权问题,怨声载道;统一标准,望眼欲穿;文化安全,内忧外患;复合人才,千呼万唤;商业模式,路在何方;行业管理,任重道远。"三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这次会议的主旨是研究近百年编辑出版史,也是研究中国出版业的近现代化问题.我认为这是有远见卓识的决策. 1999年南京编辑出版史研讨会前,我写了三万多字的<试论清末至民国前期的安徽出版业的历史地位>,后连载在<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3-7期上.本想结合这次会议再写写百年安徽出版史,但未能完成,这一方面是因为我承担了一项安徽省政府的文化工程,--<徽州文化大全>中的<徽州刻书>分册,抽不出工夫;另一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我去年发表的文章里大部分已讲过了.因此,我这次上报的论文题目是<徽州存世谱牒及其开发利用>,里面也讲到了一些有关的出版问题.  相似文献   

4.
范军 《编辑之友》2003,(4):16-17
古人著书立说,一向重视图的作用.图书,在古代就是图籍与书籍的合称."左图右书"、"左图右史"、"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相辅相成,是中国图书的一个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出版理论研究工作———在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颁奖会上的讲话□宋木文首先,我表个态,完全赞同于友先同志的讲话。友先同志讲了加强出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讲的很明确,我不必重复了。第二,讲了出版理论研究面临的各种迫切问题,给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由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发起,筹备成立"中国出版数字传播联盟",这是应对挑战,促进合作共赢,也关乎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情。据介绍,已经有六十多家出版单位回应加盟,并希望在今年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和沟通。这里,我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一、为什么要组建这么一个联盟?所谓"联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为了共同的利益,在某个方面、某个环节、某个时期结成的联合体。联盟其实是国际国内的一个通行的做法。就我们的出版行业而言,更是离  相似文献   

7.
近期,陆续读到中华书局新出不久的四册图书:《中华书局大事纪要》、《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992-2001)、《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以及《陆费逵与中华书局》。这是我国古籍出版的重镇——中华书局九十局庆之时推出的系列纪念性、献礼性图书。书目及大事纪要,可以让人简要直接地了解中华书局的贡献及历史;《我与中华书局》,则是同题征文的结集,收录了大量围绕中华书局涉及书、人、情、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在跨越世纪之交的门坎。大家都很兴奋。中国出版.这个世纪如何,下个世纪如何,很多同志都在思索。我也在想,可惜我思绪飘忽,想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资讯     
《出版广角》2012,(7):94-96
[声音]1997年:长远价值;1998年:后台能力;1999年:互联网;2000年:苦练内功;2003年:用户体验;2011年:创新;今年的主题则是:发明的力量。——贝佐斯2011财年致股东信。尽管每年的关键词各不相同,却能看出亚马逊的成长轨迹。汪曾祺走了十五年了,人称他是"中国最后的士大夫"。是啊,那神态跟庄子似的,没人学得来;那文字跟小溪里洗出来的,也没人学得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市文化局开戏曲座谈会私下聊天,我问:"现在作家的特点是什么?"他答:"应该是思考!"现在我填履  相似文献   

10.
一年前的春天,出版界曾经有过一场关于学术出版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学术出版,春天还有多远".我当时就表示说,本人对此比较悲观,自以为学术出版的春天还很远.春天虽远,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放弃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对<中国出版通史>的出版表示祝贺,对参与这项出版工程的所有领导和专家表示敬意.我刚拿到座谈会通知时,觉得这是件好事情,我要去参加研讨,参加学习.紧接着我就收到了九卷本的<通史>,我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想象的出版通史是一卷本或两卷本,没想到是按时代分类的九卷本.可以说接到邀请时我是心动,看到书后我是震动.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以来,"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出版即将被数字出版所取代"、"国外STM出版商已经转化为科学内容的提供商"等这些出版界热点话题不断.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江泽民总书记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高瞻远瞩,针对我们党在新阶段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积极创造和传播中国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又是博士答辩时,应聘为北京大学几篇学位论文作预评审,其中有一篇是从文化视角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理念与实践的.作者"旁无所顾,专攻商务",所梳理的材料与所提出的见解都是很有价值的.与其说我是在审阅论文,不如说又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阅读洗礼和思维撞击.作者在论述"商务"出版的哲学观时,提出了"商务"是"文化追求与商业利益的对立统一"的见解,这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我以为作者讲"对立统一",实际上还是落脚到二者的"统一"上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非常好,令人振奋,可惜没有作为总纲统率全篇,而是作为一个子命题,放在一个不够突出的位置,很是遗憾.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商务"之魂、"商务"之根、"商务"之本.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王余光先生主持了一项文献学统计工程,将收录到的80种中外推荐书目汇总,根据各收录名著所获推荐次数由多到少列出"中外名著排行榜"[1].笔者根据此排行榜及<中华读书报>读者调查"我心目中的20世纪文学经典"、<出版广角>举办的"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评选结果及<全国新书目>开列的"新中国五十年最具影响的100本书"等资料,仍然以王余光先生"中外名著排行榜"的统计方法,按中国20世纪名著获得推荐、收录次数由多到少筛选出了以下的"20世纪中国名著100部":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谈的都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正服从组织安排到出版社工作,屈指算来已有12个年头了。经受"书行天下,传承文明"出版人精神的洗礼,耳濡目染书香世界的精彩,出版的情结已经深深扎根我的内心深处,文化激情和出版理性像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一直伴随着我的出版生涯。我认为,文化激情造就事业,没有激情,梦想将只能是昙花一现,失去持久的支撑,更难以谈得上去创新;而理性则是夯实出版事业大厦的基础,没有足够理性经营出版工作,也只能是"文人式"的舞文弄墨,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8.
"我其实就是一个幌子。"点燃一支烟,悠闲地陷在沙发里,沈浩波如此形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我可以什么都管,也可以什么都不管。"作为磨铁图书的创始人,沈浩波说现在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资源","谁要我为他  相似文献   

19.
燕舞 《出版经济》2005,(12):37-39
我不太能严谨地从出版产业的角度严格量化地分析这一年来的中国书业,但在所谓书业报道的一线摸爬滚打,自信关于这个行业的有些感受虽然朴素但却是鲜活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个新人可能有的"少见多怪".  相似文献   

20.
正犹记得2013年年末《一个人与这个时代》北京新书首发式上,当记者向白岩松问起为什么这套"华语名主持人丛书"的开篇之作是他的书时,白岩松笑着回应说:"为什么开篇作是我?与大家的各种联想、位置,都没有关系,可能因为我姓白,所以让我当了一回小白鼠。"《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是白岩松首次尝试由他人采访而整理出来的访谈录,记录着他二十年在央视的心路历程,更反映了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这种出书形式对于白岩松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而对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