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保定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人才的匮乏却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互动理论、高等教育职能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立体综合型互动模式是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保定县域经济可与驻保高校在人才培养、经营管理和科技开发方面实现全面互动。做到“源头抓起、共同参与、相互渗透、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动研究与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京津冀区域合作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非经济领域,科教推动区域合作共荣的作用必将日益凸显。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凭借其不可比拟的合作发展优势已日益成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推动力量,高等教育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科教驱动发展模式从共识走向落实的行动先锋。面对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作用有待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合作互利共赢局面尚未形成等问题,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亟待按照规划长效、高教先导、合作共赢的总体思路提出继续深化合作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互动程度不高,表现在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乏力等方面.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提供环境保障;高等院校应主动出击,发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主导作用;企业应积极配合,促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范式,它使我国的区域高等教育分工更加明晰、合作更加紧密。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下,非零和博弈理论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互利共赢式发展,可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与保障机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联席与对话机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社会携手”“教育与经济结合”已成为各国经济界、教育界的共识。在我国,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科技紧密结合,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主要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区域非均衡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虽然我国没有像经济政策一样明确地提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但是从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过程和高等教育政策随之而进行的调整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对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应当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目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依据共生学理论,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地方高校与企业互动提供平台,依托平台企业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以高校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以区域经济促进高校发展,实现共生发展和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和地区经济的互动协调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高等教育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地区经济为高等教育提供了物质支撑。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地方政府逐步将引进高校作为拉动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出现了投资高等教育的热潮.在经济理性逻辑的指引下,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具有以积累人力资本夯实经济发展的理性基础,以繁荣教育事业助推城市联动发展的理性目标,以政校企融合营造产学研共赢的理性模式等特征.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热导致校区过多、城市经济规模与高等教育不匹配等问题.为提升投资高等教育效能,地方政府可从以下路径推进: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谋划协同联动布局;协调师资力量分配,巩固教科研团队建设;提升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保证毕业生当地就业比例;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速率,加快校企协同合作步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其所在区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地方企业和地方政府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日本和瑞士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我国应明确高等教育的创新职能,并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应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建立协同合作的关系;高校要拓展产学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实现的。通过对宁波大学与当地企业形成的产学研合作的实证分析,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是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基于各自的偏好立场进行博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崛起与高等教育归属于省级政府统筹管理的矛盾,迫切要求高等院校冲破行政区域的藩篱,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尽快形成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系统,提高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加快提高本地居民文化科技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步伐;高校以政府“思想库、智囊团”和企业“外脑”的角色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有助于科技进步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所在地方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提高地区文化品位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职能必须重构及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的无序现象与区域高等教育子系统的有序现象有关.区域高等教育子系统的有序集中体现在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建立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类型结构齐全的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上.建立有序的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必须打破目前区域高等教育子系统的有序.区域高等教育的分工与合作是高等教育系统相变的序参量,是建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效措施,是区域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16.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发展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基础,而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两者之间的协调性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经济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以及地区高等教育的现状出发,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协调性的重要性,并为其提出参考性的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8.
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凸显其双赢功能。在正视现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大中型企业的意识、国家政策激励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显示:河北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影响不十分显著,但它是在校生数的Granger原因.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短期的和长期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发展会随着经济发展同向、同步、同质量提高,人力资本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而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进一步改革和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综合运用管理科学、计量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以经济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划分的经济区域和高等教育区域为基础,系统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