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大基本理念,构建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水文学》课程对工程教育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出发,分析了《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等方面提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中心(SC)、成果导向(OBE)、持续改进(CQI)。本文主要论述了工程认识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框架下,按照OBE课程流程进行的工程认识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考核。  相似文献   

4.
洪雪辉 《教育评论》2022,(6):133-13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工程师应具备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的自觉和能力。工程项目的国际化程度越强,对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伦理素养的要求也越高。文章面向福建省6所高校工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专业认证视域下,结合企业需求展开深度访谈,探索高校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资格框架作为一种资格的等级制度,在实现资格互认与转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梳理分析资格框架国际实践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建立我国学习成果框架,确定框架等级、等级描述、学习成果类型及其所属领域,以此整合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为实现继续教育领域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走华盛顿协议之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关于国际工程专业互认的华盛顿协议的组织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从德国的例子可以了解申请加入该协议的国家在工程教育和工程专业认证方面作了哪些改革和建设.从香港的例子又可以看到已经签约的工程组织在学历、学位和工程专业资格等的国际互认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过程,表面上是一个国家工程专业认证的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和为工程人才流动开辟道路以及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对机制专业在校大学生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的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开展这项工作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能力,同时能为机械工程师走向国际市场、取得技术资格的国际互认作好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项目设置进行剖析。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体育教育国际互认和体育教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研究认为,我国已经举办了20多年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主办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也对基本功大赛项目设置,以及比赛项目中的类别、规则、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调整与完善,但是对照师范专业认证内涵要求与大赛项目设置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针对师范专业认证内涵要求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实际需求提出了可行的策略,为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及"基本功大赛"良性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地与香港专业人士资格互认高层会议近日在京举行,这是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机制下联合指导委员会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次会议由商务部副部长安民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共同主持,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建筑、医疗、证券、保险、会计、法律等6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资格互认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据商务部有关官员介绍,本次高层会议,双方在各个领域的磋商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同时,内地与香港有关部门明确了今后专业资格互认各领域进一步的磋商内容和工作安排。在建筑行业方面,房地产估价师的互认协议已…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工科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一现状,文章通过激光加工工训教学的改革和成效,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实践教学对工程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及参与国际交流的需要,更是实现工程学位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