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关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非正式群体的理论体系,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表现出发,经过分析与研究,对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岳新 《教育科学》2005,21(3):31-35
本文通过对潮汕地区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对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背景资料及特征的分析,阐明和论述在校未成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班级中,与正式群体相互交织,共同实现班级发展目标。然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非正式群体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导致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浅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一线教师、学者对非正式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学生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学校教育生活中,学校教育者、家长和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学生非正式群体,正确认识学生非正式群体,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要确立"大育人"理念,通过优化社会环境生态,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影响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实践智慧,促进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困、类型、特点、作用、对待方法等方面对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合理引导学生"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非正式群体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对非正式群体加以合理分析和正确引导,与学生正式群体合力共建和谐校园,成了当前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只有了解教学与管理中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实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的表现覆成因,并提出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教育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学生工作必然面对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一问题尤显突出。章就非正式群体存在原因、特殊属性诸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于学校之中,其形成、发展、转化、作用和利用均有规律。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实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及形成的基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作用和利用等,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实践的总结,对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钱书晴 《文教资料》2011,(17):230-232
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非正式群体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要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面教育功能,需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影响等因素。在初中这个特殊的阶段,教育者需要对非正式群体加以调控,发挥其正向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类型、特点、作用、对待方法等方面对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式群体主要指在学校老师指导下正式组织起来的班、组或团队组织。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这种无形的组织,又叫小团体。非正式群体可分为志趣型、进步型、颓废型、怜悯型、敌对型。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最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社会的、心理的和生活的需要,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它存在于正式群体之中,对正式群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健康的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它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且能  相似文献   

18.
齐国民 《天中学刊》1998,13(1):110-11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组织的学生群体,它是按照社会的规定或学校行政的决定组织起来的一。定组织或基本单位,如学校中的共青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学生会或班级等;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不具有正式组织的学生群体,它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以个人的情感好恶或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关系为基础,自发结成的学生群体。学生非正式群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儿童的年龄小,生活及活动的范围相对狭窄,因而,他们结识的小伙伴主要是邻居、亲友或同桌,这种群体关系很…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形成原因各异.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影响巨大,具有二重性.为了趋利避害,构建和谐校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疏导与参与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交往和活动的心理需要,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集体的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