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文地质学》系列课程,是指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三门主干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和《专门水文地质学》。1995年以前,《水文地质学基础》74学时,第五学期开设;《地下水动力学》100学时,第六学期开设;《专门水文地质学》,80学时,第七学期开设。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针对地下水数值模拟课程特点和教学难点,从课程特征、教学难点和教学内容改革三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侧重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概化方法和数值模拟软件应用,增加模型参数调参的讲解,与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并通过课程设计结合矿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矿区涌水量预测数值模拟,增强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文地质学基础”慕课是面向地下水相关的地学、环境、水利等专业的大学生,以及水文地质相关行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职业技术人员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本课程基于慕课教学理念重新组织了课程的模块化知识点,探讨了兴趣引导与问题牵引、案例分析与知识串联、数值模拟可视化运用、随堂测试与高效沟通等教学改进方法,设计了该慕课课程的考核评分机制,分析了课程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科学专论》本科教材介绍地下水科学在遥感、同位素、地下热水、地下卤水、矿泉水、海岸带地下水、干旱地区地下水以及冻土地区地下水等专门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该教材有助于为学生构建新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水文学及水资源重点学科建设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抽水试验是地下水动力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中一项重要的试验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生产单位难以接收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本科生赴工地进行抽水试验实习,而野外开展抽水试验进行实验教学具有耗时长、耗资大等缺点,为此,作者介绍一种可在室内开展抽水试验的模拟装置,包括设计思路、仪器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分析等。该试验项目的开展一方面节省了实验教学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采用"概化模型"观念认识复杂地质体,对水文地质实验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盐池地区地处宁夏自治区东部,属于鄂尔多斯波状高原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是该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根据取样分析,区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F-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在对该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论述了F-在该地区各含水岩组中的空间分布,并对地下水中高F-含量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该地下水中较高的F-含量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并与地下水的酸碱度、优势离子含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水文过程常因其抽象性和复杂性使课堂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地下水动力学中的利用高阶微分方程的计算问题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地下水动力学课程的高阶计算问题,把数值模拟方法引入到教学,以对实际的区域性地下水计算问题的求解,将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础公式、数值模拟、以及实际问题的求解完整的过程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将数值模拟服务于教学的新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表明,数值模拟的引入,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表现力和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本次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和模式,期待为水文专业有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创新性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铁道大学为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水文地质学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建立地质实体的三维空间概念。然而受各方面条件所限,目前的野外现场实习没有安排这方面的实习内容。为此,我们在实验室中利用物理模型来模拟三维地质实体,帮助学生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弥补了野外现场实习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运动方程"是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以取代过去地下水专业的"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标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讨论,在数学物理方程与地下水动力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利用数学知识来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运动方程"主要讲授地下水流偏微分方程的解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突出方程解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基础理论与兴趣专题结合的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讲授课程的重要概念、原理等,使学生了解掌握课程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组织与课程研究领域相关的兴趣专题研讨,巩固基础知识的教学成果以及培养挖掘研究生专业兴趣。应用于研究生专业选修课《信息组织与检索》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对培养研究生专业兴趣以及研究生的后续课题研究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性能检测课程是根据高分子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需求,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开设的,是高分子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案进行了有效设计。  相似文献   

12.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工程、资源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檀国亮 《新疆教育》2013,(9X):172-172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研究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地下水的观测、进行地下涌水的处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4.
功能材料本科专业是教育部支持和鼓励的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和立项建设的特设专业。功能材料是目前材料学科的最活跃领域,涵盖广泛。该专业建设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而且还会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有重要影响。因此该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我校功能材料专业4年来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探讨了功能材料专业实践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改革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建设互动式授课模式与平台,开展预设问题的辅助教学模式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建设野外试验与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学改革,深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基础教学探索一条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智 《教育教学论坛》2019,(26):190-191
动力响应数值计算是分析结构动力学中“三非”(非线性、非稳态、非定常)问题的重要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调研了十余所国际著名研究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硕、博阶段《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计划,比较了《结构动力学》本科初级课程中单自由度系统动力响应数值计算和响应谱的相关内容设置,通过比较相关内容的知识点设置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若干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地矿类大学多个非水文地质专业的必修内容,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概述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凝练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案例,探索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本次改革探索是有益的,能明显提升非水文地质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在高等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应用专业软件解决地下水环境中的实际问题,成为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软件教学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实例,总结分析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软件课程建设、内容以及存在问题,对比分析不同毕业需求下需要掌握的主要专业软件,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飞行控制系统》是民航电子电气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本专业实训实践课程的基础。本文针对《飞行控制系统》课程的特点,以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知识环节为例,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增强课堂效果,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空气动力学相关基础环节,分析航空航天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领域的相关现象,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科学概论》教材服务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下水科学概论"的教学。其内容应涵盖地下水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反映地下水的客观规律,关注地下水与人类活动及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展示地下水科学具有的广阔研究和应用前景,体现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在地下水科学中的应用。其重点介绍和阐明地下水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它们灵活运用,在继承前人教材的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吸收地下水科学领域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