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07,(5)
一、播前准备:(一)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倡秸秆覆盖还田。(二)选用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应用包衣剂进行处理。(三)肥料与保水剂1、肥料施用(1)有机肥,春播选用腐熟农家肥,一般用量1000公斤/亩以上,或精制有机肥,一般用量400公斤/亩以上,有机肥于播前均匀撒入田间。(2)化肥,春播玉米用量为纯氮14~16公斤/亩、五氧化二磷7~8公斤/亩、氧化钾8~12公斤/亩;夏播玉米用量纯氮12~14公斤/亩,五氧化二磷3公斤/亩左右,氧化钾8~12公斤/亩。2、保水剂施用,亩施用高效保水剂1公斤,与肥料混合后施入土壤。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业科学院韦本辉研究员,在他的著作《农耕革命--中国粉垄技术》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近几十年来,中国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业增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年复一年盲目地过量施用,至今平均每亩化肥使用量已是世界平均值的2倍、欧美国家的4倍了;加之,养殖业的饲料中添加激素等化学添加剂,使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化学农业’国家,国人健康水平已存在下降风险,不孕不育率在升高”。并认为“如果长此以往,土壤和环境继续将被污染恶化,粮食和食品的质量会持续下降,中华民族未来的安全,将面临风险。”  相似文献   

3.
最近记者在农村采访了解到,农民施肥不当造成化肥浪费的现象十分惊人。农民不知道如何合理施肥,比如播种小麦时每亩施用50公斤底肥,超出科学使用量10公斤到20公斤;农民播种用量也远远超过科学的实际用量,造成种子浪费,增加了农业成本。不仅如此,农民在不知不觉中浪费的资源还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21农场为例,依据历年棉花产量、降水量、灌溉引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来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动态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分生产效率潜力提高途径。结果表明,50多年来石河子垦区棉花单产增加了近3.3倍;棉田耗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平均477.48mm下降到目前平均415.00mm,降低了13.09%;同期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由1.07kg/hm^2/mm上升到目前3.95kg/hm^2/mm,提高了近2.69倍。土壤改良,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地膜覆盖栽培、秸秆还田、优良品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增加氮肥等肥料用量,对进一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仍有一定作用,但部分地区应注意肥料的合理配比施用;发展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对于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此外开展抗旱品种选育对于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也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5.
詹幼鹏 《知识窗》2006,(9):36-37
1773年,英国政府给予英属东印度公司鸦片专卖权。1793年,又给东印度公司制造鸦片的特权。自1800年起,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已达到惊人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在19世纪最初的20年中,英国每年平均从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4000余箱(每箱50~60公斤),到了三十年代大量增加。1839年,从东印度公司输入的鸦片已经激增到35500箱,占当时英国输入货物总值的二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已离不开使用化学肥料,目前我国生产中应用的肥料主要包括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其中主体肥料依然是化学肥料,占我国肥料施用总量的75%,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9,(3):1-2
我国化肥对粮食的平均贡献率为46.43%,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化肥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氮肥为例,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率约为60%,70-80年代为50%~40%,到90年代则下降到35%-32%。相当于全年浪费标准煤2673万吨,天然气45.5亿立方米,油168万吨,电158亿度。这些浪费的数量分别占2004年全国总产量的14.1%、13.3%、0.96%和0.72%。  相似文献   

8.
1961年~2004年东北地区四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年~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整个时段呈弱的减少趋势,1990年代开始显著减少,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冬季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呈波动增多趋势,近10年增幅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春季,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3~9)mm/10年,辽宁中部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减幅为(3~7)mm/10年。夏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以减少为主,黑龙江中部和辽东半岛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20~40)mm/10年。秋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减少,黑龙江东部局部、吉林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6~10)mm/10年。冬季,黑龙江大部、吉林大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1~3)mm/10年,辽宁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1~2)mm/10年。  相似文献   

9.
吉相臣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242-242,245
应用降水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柴河流域1965—2009年雨量和雨日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平均降水量为600.7mrn,占年平均降水量的78.9%。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2.6%,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01d,其中大于等于1.Omm的日数占全年的71.6%。大于等5-10.Omm的降水日数则全部集中于3~11月份大于等于50.Omm的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从年际变化看,流域1年降水量呈普遍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土壤缺钾和钾肥应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作物产量和氮、磷肥用量的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移走的钾量逐。渐增加,而以有机肥、秸杆还田和施用含钾化肥等形式归还土壤的量不能补足作物从土壤中的移走量,土壤钾素逐渐亏缺,在我国北方缺钾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施用钾肥已成为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农民收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亚  冯异 《西藏科技》2013,(11):59-61
利用1962年~2012年嘉黎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嘉黎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嘉黎年日照时数的线性趋势表现为显著的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60.6h。四季日照时数都表现为增加趋势,增幅为8.92~18.62h/10a。但近30年四季日照时数均趋于减少,减幅为2.97~23.17h/10a,牟日照时数减幅达53.65h/10a。20世纪60至70年代季日照均偏少,80年代日照均偏多;90年代夏、秋季日照略偏少,春、冬2季偏多;进入21世纪前10年,秋季日照偏多,其他季节偏少。50年里,季、年日照时数在60年代多异常偏少年,异常偏多年仅出现在1982年。除夏季外,其他3个季节和年日照时数都发生了气候突变,季日照时数突变点均出现在70年代初;年日照指数突变较早,从1967年开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5 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 ,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 ,同时其本身也是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重要结果。据统计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1 967年为 1 0 5 0亿元 ,1 979年为 5 2 90亿美元 ,1 987年为 9990亿美元 ,1 995年为 2 70 0 0亿美元 ,1 997年为 35 0 0 0亿美元。 1 979~ 1 997年间平均增长为 1 2 .4% ,远远高于同期以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 6.3%的增长速度。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膨胀导致跨国公司的急剧增加。 1 968年全球跨国公司总数只有 72 76家 ,经过 2 0年的发展 ,到1 987年跨国公司总数增加到 2万家 ,国外分支机构增加至 1 0万多家 ,分别增长了 2 7倍和 3.7倍 ,90年代以来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到 1 998年跨国公司已激增到 6万家 ,相应的国外分支机构扩张到 5 0万家 ,分别比 1 987年增长 3倍和 5倍。跨国公司加速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积极、最活跃的推动者。 2 0世纪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引擎”作用 ,在 2 1世纪仍然蓬勃有...  相似文献   

13.
朱庆芳 《百科知识》2005,(9S):53-54
近十多年来,老龄化速度在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0980万人,占总人口8.5%,比1990年的5.6%提高了2.9个百分点,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1.7亿多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提高到12%。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46%,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从种植结构弹性系数来看,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大,化肥消费总量对其面积变化的弹性要大于经济作物,但不同化肥品种对不同作物面积变化的弹性有一定差异。未来粮食作物面积会保持稳定,而高耗肥的经济作物面积会继续增长,因此全国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施用水平较低的钾肥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5.
生物肥的发展现状现代农业综合技术的推广,在近十几年内几乎使我国的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其中以氮、磷、钾为主体的化学肥料对作物增产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也带来了诸如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作物对化肥依赖程度递增,导致农民投入大幅度增加等严重问题。另一方面,化肥和剧毒农药的大量施用,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为了减少可溶性化肥的流失,现在发展了一种生物可降解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颗粒肥料包衣技术,  相似文献   

16.
吸烟与肺癌     
从世界范围来说,近几十年,肺癌病人的确是愈来愈多了,死亡率也大大增加了。在英国,近五十年,肺癌死亡率增加了将近50倍。美国从1914~1950年,男性发病率增加了将近27倍,女性发病率增加了将近7倍。在荷兰,从1924~1951年,男性病人增加了24倍,女性病人增加了10倍。其他国家的统计数字虽然不尽相同,但在这时期内,肺癌病人都有极为迅速的增加。这一事实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注意。很多科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拉萨植物气候生产力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52~2005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拉萨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TSPV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拉萨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7℃,10a;年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4mm;TSPV也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114.5kg,(hm^2.10a)20世纪50~70年代属于“冷湿型”气候,TSPV为正距平;80年代属于“冷干型”气候,TSPV为负距平,90年代属于“暖湿型”气候,TSPV为近50年的最高值。“暖湿型”气候对植物生长最有利,“冷干型”、“暖干型”气候对植物生长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8.
近5年来,云南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序由24位提高到20位: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59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年均增长35.7%,超过同期金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31.85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国民经济构成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3.6%提高到9.96%: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由2.42%提高到3.25%,增长了,近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单产增加中的贡献占到了50%,但是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农户地块间和氮磷钾养分间投入的不平衡,化肥养分的整体投入水平过高,以及忽视化肥养分以外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养分的补充和环境养分的贡献极大地限制了化肥养分增产效应的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64.9kg/hm^2增加到274kg/hm^2,而化肥偏生产力(作物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的比值)从42.1kg/kg逐渐下降到16.9kg/kg。加强国家层次的养分资源宏观管理,重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抓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工作,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的密切配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成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4,(9):39-39
“老年痴呆”是致使人类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也是花费最多的第三种疾病(仅次于肿瘤.心脏病之后)。”老年痴呆”在我国至少有600万病人,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压力,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启动对老年痴呆的研究,兼通过国内专业学术会议推动了我国的研究。近10年,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增加近10倍.已在国际上取得一定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