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欢迎你,澳门     
很早就知道“香港对面是澳门”,早就羡慕澳门“三冬无雪,四季常花”,尤其愤恨那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晒货占地者! 那次元旦晚会,见几位儿童唱着一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其实,这歌词原著是闻一多先生,出自他的《七子之歌》。现在,这歌词谱上曲,被选为了《澳门沧桑》的主题曲。想起两年前播放的《香港沧桑》,那种“彭定康走了,董建华来了”的热血镜头还让人自豪。历来诸如《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层出不穷,一次,弟  相似文献   

2.
1925年7月4日,闻一多先生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组诗社子之歌》,它并未收入《红烛》和机水》两种代表诗集。今天重读这首并不闻名但却同样凝聚着诗人炽热深沉爱国情感的作品,别有一种激动。杜子之歌》由七首小诗,分别以“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为题,诗人沉痛地把当时被侵占的七地比喻为祖国母亲七个“受虐于异类”的儿子。诗中流淌着诗人特有的红烛式的炽热而悲壮的内在激情。七首极富感染力的诗篇中,《澳门》为第一章:“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胜?-…··/我离…  相似文献   

3.
《七子之歌》伴随澳门回归被国人广泛传唱。那么《七子之歌》出自何人之手呢? 原来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把当时与祖国母亲失散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喻为“中华七子”,并用血泪之笔写下了呼唤骨肉团圆的《七子之歌》,《澳门》是其中的一首。《七子之歌》发表于1925年7月,那么“中华七子”是如何被掳走的,最终归宿如何呢? 澳门:是最早被列强掳走的骨肉。澳门位于广东珠江口西侧,原属香山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  相似文献   

4.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祖国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70多年后,《七子之…  相似文献   

5.
落叶归根情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由童声演绎的《七子之歌》吗?它曲调动听,歌词感人。歌词来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其余六篇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原词】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母亲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赏析】《七子之歌·澳门》的歌词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子之歌》将七块被帝国主义掳夺的土地比喻成失去母亲的儿子。它字字血、句句情、声声泪,凄楚悲怆,动人心魄。而我们选的这篇——《七子之歌·澳门》又以拟人的手…  相似文献   

7.
1925年7月,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租借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子,写了一组诗《七子之歌》,来抒发七块土地对祖国母亲的眷念之情。因为澳门离开祖国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澳门被列为“七子”之首。这首诗经作曲家李海鹰稍加改动后谱了曲,作  相似文献   

8.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随着澳门回归祖国,一首改编自现代诗人闻一多诗作的歌曲《七子之歌》在港澳与内地广为传唱。如果你看过这首歌的MTV,你一定会对歌曲的领唱———那位来自澳门的小姑娘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叫容韵琳,今年九岁。如今,要想采访小韵琳并不十分容易。自从她唱过《七子之歌》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当地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对她进行过采访,小韵琳的父母为了她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开始严格限制小韵…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作为诗人,他留下了两株诗苑的琼花:《红烛》(1923)和《死水》(1928)。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如《荒村》;有对劳动人民苦难道通的同情,如《飞毛腿》;有对青春和爱情的汇歌,如《青春》、《红豆》;有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颂,如《雪》、《秋色》等。但始终振动干闻一多诗中的主旋律,则是高尚诚挚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朱自清极赞闻一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红烛》集中的爱国诗…  相似文献   

10.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澳门回归前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七子之歌·澳门》)你知道“七子”是什么意思吗?(“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等七处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领土。台湾是“七子”之一,1895年被日本侵占,但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梦寐不忘,一片赤诚。“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唱出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祖国的儿女对母亲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194…  相似文献   

11.
心情不错     
1998年月日2月历1日午夜,被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称为“勇敢者的楷模”,备受美国人宠爱的桑兰,在纽约时代广场按下了迎接新年倒计时灯球的按钮,本世纪最后一年1999年终于来了。我们和桑兰一首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一岁的还有澳门的小姑娘容韵林,一曲“你可知道‘MACAU’不是我的真名,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要回来”提醒我们1999年是被诗人闻一多称为失散的七子的澳门回家的日子。和桑兰、容韵林一道长大一岁的还有刚刚当上《重庆青年报》形象小姐的歌手孙悦,笑眯眯的她使我们想起了那首念着唱的老歌“这一年总的…  相似文献   

12.
[指导老师点拨]我在点拨时告诉小作者:《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应充分展开联想,抒发听到《七子之歌》之后内心激荡着的爱国之情。《七子之歌》中的“澳门”篇,诗人用第一人称,模拟子女对母亲热切呼唤的口吻,写出了离开母亲怀抱的子女盼回归的情感。作文要以《七子之歌》的诗句作为主旋律,充分写出这个情感。作文要写澳门被占领的情景,澳门同胞的苦难与斗争,澳门回归的曲折历程,要写出中国人扬眉吐气迎回归的壮志豪情来。【精品作文展示]晨钟惊醒了北国冰冻的河床,暮鼓震撼着南方沉寂的原野,微风吹送来如泣如诉的《七子之歌》,…  相似文献   

13.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静夜》是他的优秀的咏怀之作,收在诗集《死水》中。诗人在诗中郑重地宣布:“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静夜》写于离美回国后不久。那时诗人闻一多正值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15.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为我们贡献出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书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一唐湜在《岑琦的两支歌》(《闻一多之歌》一书之《代序》)中称《闻一多之歌》(以下简称《闻歌》)与《朱自清之歌(以下简称《朱歌》)是两位诗人斗士的颂歌,两篇崇高的悲  相似文献   

16.
《发现》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载诗集《死水》,全诗共十二句: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兄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学术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中,闻一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几十年来人们(读者)对这位集诗人、学者、战士于一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感知与接受,仅限于诗人和战士二者,这主要借凭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就闻一多有限的诗作和那篇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的学习与传播。在大多数青少年心目中,闻一多更多的是以一位勇敢的爱国学者形象贮存于脑海中。但学者的学问、学术贡献、学术地位乃至学术经历不得详知,这其中的原因在于:(1)长期以来,名符其实的《闻一多全集》迟迟不能面世;(2)有限的闻一多传…  相似文献   

18.
在提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的本意仅仅是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或许你也可随口哼出的“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的歌词的创作背景。我无意也无力于对演艺圈、影视圈、歌坛的“苍云野狗”作出我的评价。然而,看了两条消息后,我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距澳门回归还有21天之际,闻一多的次子、年逾七旬的闻立雕先生和北京几所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唱起闻一多74年前的诗作《七子之歌》。泪光晶莹中,闻先生为孩子们讲解了《七子之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家祭无忘告乃翁”,澳门回归,“七子”俱投母抱,闻一多地下有知…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也许(葬歌)》,完成(1)-(2)题。也许(葬歌)闻一多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投你的眼帘,不讲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阴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1)这首诗写到了夜鹰、蛙、蝙蝠、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与之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中关于闻一多的诗作《死水》有如下注释:“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于1922年赴美国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1925年回国,他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