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董事是公司控制权的掌控人,他们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元素,控制股东可能退出公司的许多事务管理的场合,而任由董事会掌控和运营公司,公司的中小股东本来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际介入公司的管理,但他们对董事们寄予合理的期望,并把自己的投资交付给董事打理,由此董事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董事的制约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2.
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企业公司化改制的核心问题,而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关键使用,因此,我国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董事会进行改造。改造的途径之一是引入独立董事,以便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维护股东利益,充分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权制衡,互相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很多缺陷.董事会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目前的股份制公司中,董事会结构存在重大缺陷,往往会出现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而导致董事会空壳化的现象.本文从股权制视角提出四项对策,以提高董事会组成质量和运行效率:一是成立小股东协会或联盟;二是完善现有独立董事制度;三是实施职工持股制度;四是建立完善董事绩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是现代企业制度成熟与否的根本标志。它要求在公司内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所有权与决策权的彻底分离,建立和完善相互制衡机制,维护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下同])全体股东的利益。然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特殊的股权结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制衡机制没有充分发挥,所有者缺位导致对经营者的监督流于形式,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如何防止“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操纵,完善董事会的职能与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公司的一种趋势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和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股票二级市场上时常发生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情.本文分析独立董事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提出成立独立董事公会,建立资格保障机制,保证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尽快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使独立董事真正成为维护广大中小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绩效。这种制度安排可分为基于代理理论、产权理论的公司内部治理和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外部治理。董事会在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因素的差异,企业的融资结构各具特色,故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仍可分为股权分散型、股权集中型和家族控制型等几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在集中型股权结构基础上产生的控股股东模式,指出当前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降低控股股东模式的代理成本。并根据现有的公司法律框架,在总结英美法的独立董事的功能、本质和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认为应以强行法规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以决策监督机关为整体的制度设计出发点,强调监督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道德危险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在集中型股权结构基础上产生的控股股东模式,指出当前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降低控股股东模式的代理成本。并根据现有的公司法律框架,在总结英美法的独立董事的功能、本质和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认为应以强行法规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以决策监督机关为整体的制度设计出发点,强调监督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道德危险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重要的决策和治理机构.董事会的特征影响着董事会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公司经营绩效,本文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分离”状况、董事激励、董事会会议次数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和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日美两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的持股结构、公司治理目标和董事会构成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比较 ,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与公司的持股结构相一致 ,然而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能力都是董事会中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外部董事之间的权力分配和权力制衡。由此根据我国股份公司中持股结构的现状 ,提出建立“董事库”以解决国企改革陷入两难困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股东会、董事会同以经理为首的管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命脉。不过,无论是在一元制治理模式还是二元制治理结构中,均存在制衡失调的现象。为了衡平彼此之间的权利,独立董事制度便被引入公司治理框架之中。鉴于独立董事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所遭遇之"一股独大"难题上的收效甚微,我们不应该再仅仅局限于独立董事制度自身的完善,而应在对不同治理框架进行追本溯源的基础上实现对现有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独资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国有独资企业只存在唯一的国有股股东,由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行使股东权力,而国资委又是国务院的特设机构,其身份相对特殊。在考虑这些特殊性的前提下,如何深化国有独资企业的改革、建立董事会制度将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文章分析了国有独资企业治理结构现状,提出了关于董事会设计框架的基本构想,并且强调形成董事会的权利制衡机制,从而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对公司治理中财务控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阐释公司治理中企业财务控制的关键是董事会对于经营层的控制,认为公司治理机制是实施企业财务控制的基础,严格而科学的预算是实现财务控制最有效的关键手段。提出要在决策、激励、监督过程中架构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企业的资金监控机制,构建一个高效敏感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将企业的财务控制建立在产权清晰、各方利益高度正相关的基础之上,从而有效的解决公司治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是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独立性与公 正性。以探索建立民办学校独立董事制度的国家政策为指引,审慎移植来自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经验, 民办学校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价值在于推动民办学校办学规范化、治理专业化, 强化公益性、增强公信力。分类管理背景下,应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配套政策 正式实施为契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民办教育地方立法和学校法人治理结 构优化过程中,加快推动民办学校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包括选任机制、权责配置、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在 内的民办学校独立董事制度体系,助力举办者控制型董事会向以独立性为核心特征的董事会转型。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问题成为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公办高校纷纷制定章程,研讨成立理事会和董事会的可能性;民办院校则面临着分类管理以及相应的治理方式的选择问题.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在董事会领导下实施校长负责制的股份制院校,这所院校的股权结构的演变、董事会成员的构成、董事会职能以及股东会、董事会、院长之间的关系和这所民办高校成功处理相关治理问题的经验,为讨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绩效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管变更的可能性与公司会计业绩显著负相关,特别是用经行业调整并剔出盈余管理后资产报酬率计量公司业绩时,其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高管变更的可能性还受到第一大股东类型、股权制衡度、高管来源、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影响。当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相对控制权越大,且公司股价在股票市场表现不好时,其董事长被更换的可能性也就越高。非国有企业更有可能采用公司的真实业绩来考核董事长,并在公司业绩不好时撤换董事长,而来源于公司第一大股东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单位的董事长会设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以降低公司业绩不好时被变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当前多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科学决策与监控功能,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约束功能,充分发挥作为权力机构的股东大会的把关与民主监督功能,以及建立三机构相互的制衡机制,从而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协调,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科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体制内萌芽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存在自主性不足、社会合法性缺失、运行机制不畅、专业化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由于自由竞争的经济社会体制不健全以及社会自主自治程度不高,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适宜采用准国家合作主义与社会合作主义的双重混合模式进行公共治理。需要以"民营官督"为核心重新定位政府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行政关系;建立政府与行业参与的双重管理制度来完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外部治理结构;通过政府设立发展基金与购买服务、实行问责制以及建立内部董事会来完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发育不对称,有治理结构而治理机制缺失是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与我国公司治理形成主要依靠人为的、强制性的制度创新方式有密切关系。监督约束机制缺失是我国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主要问题,这既与最初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失误有关,也与后来公司治理创新中的英美化趋势有直接联系。要进行我国公司治理的创新,应将监事会与董事会合并为一个组织,与经营管理机构形成制衡关系。在对公司治理结构作出上述调整后,创新应更多依靠产权主体的自发性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