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姓氏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专门研究姓氏的姓氏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语言国情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汉俄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变化各各不同,但也不乏共同性。两种姓氏的差异,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而其相同之处,则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英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变化各不相同,但也不乏共同性.英汉两种姓氏的差异,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而其相同之处,则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3.
姓氏是“人所生也”的血统派生出来的家族图腾和族徽符号。姓氏之氏,就是其姓之家族繁衍后的分支。姓氏文化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统计中国的姓氏约为一万多个,其数量可谓庞大、宗派谱系浩繁,它与正史、地方志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三大组成部分。天水一郡的姓氏郡望就有19姓之多,研究其源渊及演变,对天水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姓氏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文章首先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姓与氏的产生及其不同作用,继而透过宗法世族的社会背景考察了周代的姓氏制度及其衰落,最后就其积极方面论述了华夏姓氏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姓氏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与华夏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对姓氏文化的探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华夏文明的一种传承。《知根知底》是河南卫视自"限娱令"之后推出的一档大型姓氏文化节目。它的产生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媒体对姓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我们更加了解姓氏文化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姓氏作为人类用以相互区别的符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承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中英姓氏的差异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以便于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减少相互问的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代汉语词典》中的姓氏、人名用字作了穷尽的考察,认为《当代》在处理姓氏人名字时基本是遵循凡例,有章可循。通过对《当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处理姓氏人名用字的比较。指出了词典在处理姓氏人名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姓名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体现个性差异和身份特征的重要标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交往程度的日益加深,人们对姓名的重视的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西文化交流的领域正在进一步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学习或者旅游,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我国学习,工作甚至或生活。因此了解中西方姓名之间的差异及其文化渊源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姓名结构,姓氏来源及取名方式的对比。旨在了解这其中算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人们对中西方姓名文化差异的了解,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加深相互间的友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世人多谓孔子姓孔,根据上古三代的姓氏原则进行追根溯源,认为孔子应该姓"子","孔"仅是他的氏号。然后对孔子氏号——"孔"之来源进行分析辨证,指出孔子之"孔"当源自其六世祖孔父嘉。据《说文》"以字连父"的记载及"春秋时名嘉者字多孔"的现象,排除"孔"乃孔父嘉"赐号"和"为名"之说,认为孔子之"孔氏"取自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的字。  相似文献   

10.
姓氏,是人类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含有多种文化要素。通过对姓氏源流演变的研究,对历史长河中至今还遗留下来的一些重大课题,如:民族识别、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特色、民族融合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例如:佤族的姓氏——"父子连名"在中国56个民族中就是一个历史之谜,它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南诏国"时期彝语支系的先民有无亲缘关系?这些都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上述课题的探索,将对古代云南民族的识别和文物族属的鉴定以及人类姓氏文化的研究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姓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袁义达的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  相似文献   

12.
胡姓是徽州地区外来姓氏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一个姓氏,属于徽州地区的大姓之一。胡姓也是较早进入绩溪县的一个姓氏且是绩溪人口最多的姓氏。文章从宗谱与地方文献的材料入手对绩溪县胡氏的源流进行考证。通过考证发现绩溪的胡氏源流不止是现在所说的"四大胡氏",而至少应是六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水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文化产业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文化市场规章制度不健全;整体旅游功能不强;历史文化氛围不浓厚等.提出了发展天水市文化产业的一些相应对策: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创新文化产业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开发旅游纪念品;发掘姓氏文化;集中展示天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使用由王力先生主编、由许嘉璐等五同志执笔修订的《古代汉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文选中对某些姓氏的注释似乎不够妥当。为了进一步完善教材,精益求精。力求注释的准确和严密,本文仅就第一单元《左传》文选中有关姓氏的注释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职大学报》2003,(1):115
《社会主义道德论》一书统稿会议于2002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天津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主编吴群;副主编杜秋岭、李里千、张平;执笔者代表(按姓氏笔划排列)马翠霞、田长军、李梅、徐秀娟。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涉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有关汉语外来词问题.指出译音复姓词在汉语外来词中语种最为复杂且多同词异形的现象.二、所反映的氏族大融合问题.指出占汉族人口87%的100个单姓中有1/3在来源上是包括从非汉族复姓所简改的.三、汉族复姓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指出它与上古传说、神话寓言和历史故实的有关联系.四、复姓词的主要词汇特点.指出与其它专名等的同形异词现象及各种缩略语性的结构形式.五、关于复姓的消失与简改.指出其政治因素和语言因素及简改的基本规律.六、有关探讨与商兑的问题.从书面形式、源流探析和读音规范三方面提出有关意见.据称,见于我国历史文献的6363个姓氏中有复姓2633个,①约占41.38%.作为专名词的复姓词,它对于研究姓氏、人名、历史、民族、文化、文献语言和人名索引及人口普查统计等,都具有符号性与有关认识意义的重要作用.为此,试作有关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谱学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姓氏之学,最盛于唐。”郑氏的这个结论是他在通观了从汉至宋谱牒之学发展的整个状况后得出来的。今考《隋书·经籍志》著录,从汉初所得《世本》至《齐永元中表簿》,通计已亡姓氏之书,共50部,1277卷;而《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唐一代的姓氏之书即有61部,922卷,可证郑氏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然而,郑氏只是说出了谱学至唐有了极盛发展的这个现象,并未对其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徐平 《阅读》2007,(3):44-44
同学们, 有一些表示颜色的单词,如果将它们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可就不是颜色了, 而直接音译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20.
村落民间信仰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民族性。冯村春节围绕家神进行村落家族、宗族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以凸显不同村落和姓氏构筑的祭祀圈,形成特殊村落社会组织共同体,达到宗族情感认同的目的。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阐释家神信仰文化构成的"祭祀圈",分析群体情感认同以及民间群体记忆的合理性,对西和县冯村春节家神祭祀、村落民间信仰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