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龙明媚 《新闻前哨》2022,(23):33-34
黄冈日报社坚持“三个统筹”,做到“三个重构”,努力构建新型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报网微端深度融合,使媒体融合从“相融”到“相生”。  相似文献   

2.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赋予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也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做好人才工作。地市级主流媒体的人才工作短板是影响全媒体传播体系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贵州毕节日报社为分析样本,通过资料分析、访谈交流和工作体验,深入分析当前毕节日报社在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地市级主流媒体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吴锋  仲建琴 《新闻战线》2023,(14):69-72
巴彦淖尔日报社优化资源配置,创建全媒体人才培养与新闻生产机制,以矩阵化“超级协同”模式,逐步构建起面向基层群众的资源整合枢纽与协同治理平台。以文化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民族地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发展大体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入门"阶段,即传统媒体建设新媒体;二是"相加"阶段,即传统媒体运作新媒体;三是"相融"阶段,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本文以鄂尔多斯日报社为例,谈一谈由"相加"到"相融"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2016年4月,宁夏银川市委整合原银川日报社、银川市广播电视台组建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银川市的媒体融合工作跨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几年来,集团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实践,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提升。特别是立足"内容创优、移动优先、共享融通",遵循"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其路径是以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自主建设顺应时代、更有价值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以此为核心和突破口打造融合传播体系;其目标是以媒体融合促生态质变,在新时期的传播格局中营造一个权威、开放、领先的芒果全媒体生态;其根本任务是通过运用全媒体策略,创新全媒体表达,占据宣传高地,充分履行党媒使命责任,形成以我为主、引领舆论的全媒体主流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9,(4):46-47
2008年底,斥资近700万元、取名"未来"的媒体融合实验室近日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成并投入日常教学。这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自2006年在国内首开"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后,历时一年规划论证,建成了全真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室。实现了媒体行业首个全媒体资源生产、管理、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2023,(2):7-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推动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长沙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党媒姓党”这个核心,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摸准全媒体时代的脉搏,坚持内容和技术“两翼齐飞”,全力打造内容生产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2015年3月,湖北省襄阳市委对襄阳日报社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襄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正强同志被任命为襄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襄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正强同志上任后,致力推进襄阳日报社媒体融合,增强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2015年,襄阳日报社旗下的汉江网荣获"中国地方网站十佳创新品牌奖",《襄阳日报》《襄阳晚报》"两报"微博同时进入全国报纸类百强。作为一家中部地区的地方党报,如何推进媒体融合?襄阳日报社在充分依  相似文献   

10.
<正>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出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号令。围绕落实这一要求,云南文山日报社投入300万余元,依托北大方正全媒体采编系统V3.0建成文山日报社全媒体指挥中心,提供强大平台支撑,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深度融合。2022年,  相似文献   

11.
"齐鲁智慧媒体云"作为全媒体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大众报业集团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服务功能、创新维度、融合探索等方面呈现"齐鲁智慧媒体云"支撑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思考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余映涛 《新闻世界》2023,(10):10-12
媒体融合进入攻坚阶段,需要重点解决融合理念、人才队伍、体制机制、融合路径等问题,迫切呼唤更多媒体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近年来,东莞日报社深入贯彻中央有关媒体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在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激发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应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需深刻分析融合发展带来的媒体环境变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搭建全媒体宣传矩阵,产生强大的全方位立体式舆论宣传效应。本文试从常熟日报社以及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区域新媒体分会相关活动的宣传案例出发,探讨媒体如何更好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2023年是媒体融合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十年。我国媒体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攻坚期。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散、资源流通不畅、自主可控技术缺乏、用人考核机制缺乏弹性等问题,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需求不适应、不匹配,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最大掣肘。“广电媒体融合机制探索”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蹲点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梳理出制约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体制机制壁垒,从组织架构、流程再造、智能重构、人才激励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以来,兵团日报社解放思想、开疆拓域、抢占阵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进程,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力的全媒体宣传报道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媒体融合的工作理念、实现路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兵团日报社党委多次认真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提出贯彻落实的思路和措施。大  相似文献   

16.
李鹏 《传媒》2019,(4):12-13
媒体融合发展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三个段落,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智媒体。全媒体是刚刚开始媒体融合阶段时追求媒介形式的全,种类多,品种齐全,是物理的反应,相加;融媒体是我现在在推进的,这是一种化学反应,各种要素、各种资源的重新组合重新嫁接,努力形成合力。但从未来来看,应该是从基因进化角度推进融合,也就是智媒体,让信息传播跟人工智能相融合,最终实现传播的蝶变。  相似文献   

17.
刘文洪 《新闻通讯》2014,(11):20-21
新闻传播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2014年,注定将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业浩大的"转基因工程",是传播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遭受新兴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唯有顺应新趋势,迎接新挑战,掌握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前不久,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就媒体融合发展在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调研时形象地鼓励我们:"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经过近半年的筹备,9月28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揭牌成立。这是我们媒体融合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还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在融合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报网一体”到“三媒一体”再到“全媒体运营”,燕赵都市报自2009年开始,始终在进行传统纸媒转型发展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与探索。2014年,燕赵都市报新媒体从品牌影响力拓展、本地用户深度服务、市场新商业模式开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极大推进了燕赵都市报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截至2014年年底,燕赵都市报新媒体平台用户数达到428万: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融合思维下,新闻生产能力首先是记者从单一能力向复合能力的转变,其次是全媒体从单兵能力向整体作战能力的转变。媒体融合时代,记者对内容生产的质量和数量负责,编辑则对媒体的定位、内容的分发与传播效果负责。先进的技术平台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桥梁,也是媒体融合机制转变的基石。在全媒体集群中,如何让不同媒体介质进行彻底的勾连和互补,最终形成整合传播优势,打造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今后长期要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单一媒介平台无法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和掌控全部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于是,"全媒体传播"的概念与探索应运而生。从全媒体的传播渠道来看,运用全媒体整合传播手段,可以协同不同的传播平台,对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受众全覆盖,最大限度到达目标受众。以富阳日报为例,它是一张覆盖63万人口的区域报纸,去年以来报社通过及时组建全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全媒体大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