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在几家全国著名的出版类期刊上读到了一篇作者相同、标题稍异、内容大同小异的文章,引起了笔者对“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的法律问题的思考。能不能“一稿多投”?对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体而言,“一稿多投”有两种:一是同时“一稿多投”,即在《著作权法》规定的期限内或双方约定的期限内同时将同一作品投到几个刊物上;二是按《著作权法》规定,在超过一定的期限先后将同一作品投到不同的刊物。前者是《著作权法》不允许的,后者则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  相似文献   

2.
从“一稿多投”话编辑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稿多投”现象一直是困扰期刊界的“老大难”问题。分析了“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一稿多投”现象,从编辑部业务管理角度提出了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去年第十一期,刊登了一篇《对报纸通讯工作的三点意见》,其中第二点讲的“应该改变通讯员一稿多投现象”,我十分赞成。但我以为,这首先要从编辑部和记者做  相似文献   

4.
一稿多投现象探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一稿多投早已有之 ,只是于今为烈 ,已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罢了。在以前写作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 ,作者要想一稿多投 ,非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如今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作者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几下 ,就可打印出若干份作品。难道写作手段的现代化是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惟一原因吗 ?非也。反对一稿多投是期刊社的一种惯例 ,一般认为一稿多投是有损期刊社及读者利益和浪费社会财富的不道德行为。但是 ,一稿多投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一概而论 ,只能就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旨在从多方面入手 ,对一稿多投现象加以剖析 ,从而找出其…  相似文献   

5.
如何解决科技期刊一稿多投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科技期刊一稿多投现象非常普遍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献[2 ]列举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多种原因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 ,除了上述的多种原因之外 ,期刊出版单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政府主管部门虽出台了一些文件 ,但影响力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等 ,也是造成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 ,使得科技期刊一稿多投现象愈演愈烈 ,许多期刊编辑部为此蒙受损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是学术界和期刊出版界人士一直关心的焦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多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 ,编辑部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笔者在工作中就曾多次遇到过一稿多投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一稿多投何时了郑德明同志在《出版研究》(94。5)撰文,就近来困扰报刊杂志的一稿多投现象进行剖析,在谈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他说:产生一稿多投现象原因也很复杂。首先是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金钱,人们的言行都将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作者...  相似文献   

7.
张海宁  卢怡  张美琼 《编辑学报》2008,20(4):361-361
一稿多投是目前令编辑们比较头疼的事,而且屡禁不止[1].一稿多投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迫切希望自己的稿件尽快被录用[2].目前许多编辑部都开通了网上稿件处理系统[3],对解决一稿多投问题起到了传统稿件处理程序无法与之相比的作用.对此,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娅娜 《编辑学报》2014,26(4):351-353
通过统计《洁净煤技术》2010—2012年退修超过半年未回稿件的情况,说明作者无法修改、不满意刊用栏目、稿件处理周期过长、转投他刊或一稿多投、作者忘记修回或无法联系,是造成稿件超期未修回的主要原因。通过认真送审,缩短审稿周期;了解作者,做到因人而异;发挥专业优势,发掘文章新意;仔细检查修回稿,适当使用修改权等措施从主观上促进了编辑主动性的充分发挥。通过明确修稿时间,建立催修机制;借助技术手段,防止一稿多投;开展网络办公,优化编辑流程等措施从客观上完善了编辑部的稿件退修流程。通过以上措施,2013年《洁净煤技术》稿件修回率达到98%,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期刊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用心审视一稿多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与出版》、《编辑学报》和《中国版权》在 2 0 0 3年都刊发了有关一稿多投问题的文章 ,各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笔者也曾是一位坚决反对一稿多投之人 ,不仅自身严格遵守这一游戏规则 ,而且在工作中处罚过偶尔发现的作者 (2年内未给违规者发稿 ) ,现时观点有变 ,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和冷静思考下的结果。   一、一稿多投的社会根源  对于一稿多投的原因 ,不少作者[2~5] 在各自的论文中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 ,在此仅分析其存在的社会根源。1 社会各个方面要求作者尽快发表论文就我国现时国情、行情看 ,几乎所有的基金…  相似文献   

10.
一稿件审理时限的概念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登是目前学术失范较普遍的现象。避免一稿多投及一稿多登是作者与期刊编辑部共同的责任。《著作权法》第32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刮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  相似文献   

11.
新闻单位都想报道独家新闻,也曾呼吁过,请作者不要一稿多投。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编辑的工作做得好与差是关键。记得,我曾寄一篇稿子给北京市办的《成人教育》杂志,没过几天,就收到编辑部的来信,对稿中提出了几条修改意  相似文献   

12.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过去也一直反对一稿多投。但最近对此问题的看法有些改变。去年《羊城晚报》发表了一篇《一稿多投有何不可》的小文章,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都认为这是新观念,言之成理。笔者也愿意接受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报》“自由谈”专栏,曾刊载王益先生的《一稿多投议》一文,读来颇受启发。 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经常发生,在我看来,除了作者的因素外,还有编者的因素。 目前,人们对作者一稿多投这一点看得比较清楚,并且在“挞伐”作者的一稿多投行为上具有共识。我想主要谈谈编者方面的因素。 就编者方面看,除因极少数编辑人员对多投的、有  相似文献   

17.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名篇《一个人的遭遇》的标题前有一句赠言:“献给1903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叶芙盖尼娅·格利戈里耶芙娜·列维茨卡娅”。列维茨卡娅是谁?她是苏联《十月》杂志编辑部的一位早期编辑。1928年肖洛霍夫把《静静的顿河》手稿送到编辑部,《十月》编辑部的某些拉普领导人草率决定了小说的命运,认为小说“缺乏尖锐的政治思想性,不能发表”(孙美玲:《肖洛霍夫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何仁老师在《新闻与写作》(1992年第6期)上发表的《编者要拥有一批作者》的文章,很受教益和启发。我想从通讯员的角度谈一谈通讯员同编辑的联系。通讯员与编辑打交道,主要体现在稿件的供需关系上。我认为从投稿的形式上就应抱有坦诚的态度。一是勿一稿多投,或只送稿不寄稿。一些通讯员之所以采取一稿多投和稿件只送不寄的方式,我  相似文献   

19.
近日,看到几份新闻写作刊物上数篇有关讨论“一稿多投”的文章,多对“一稿多投”持批评态度;有的刊物上还配以漫画,用铅笔线条勾画出一稿多投者的“反面”形象……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篇获奖稿件,它却是由于“一稿多投”才得以发表、得以获奖的。那是在去年元月,我以三个老职工退休后受聘、“超负荷”干活挣钱以至病累身亡为题材,写了篇题为《为谁辛苦为谁忙——三位退休受聘匆匆谢世的老人追思》的通讯,自以为还有点新意,便兴冲冲地送到西安晚报社。不料一位老编辑审阅后当即表态:此稿不能  相似文献   

20.
一稿多投析     
新闻稿的一稿多投,过去曾引起过争论,现在似乎听其自然了,笔者也无意再去“挑起事端”。我这里要“析”的,是新闻业务文章的一稿多投问题。最近,偶然翻阅1989年头几期的《新闻战线》、《新闻记者》、《新疆新闻界》、《新闻与写作》、《新闻界》等,竟发现数篇同时出现在两个刊物以上的文章,如《地市报应强化开放意识》、《跳出小圈子办报》、《地市报在改革中崛起》等。在为编者们“英雄所见略同”而感到由衷敬佩的同时,不免想多说几句。一篇文章被几家刊物重复刊用,我以为编辑同志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