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具有民族责任感的高素质的建设者,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在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之下,民族精神的培育已成为新的教育共识。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变迁的历史积淀,在对其弘扬和培育的过程中,特别要把握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的关系问题。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德育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从当今学生面临的文化形势出发,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历来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人拟从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上好初中起始年级思想政治课谈一点个人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是内在联系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有效地促进道德建设。探索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创新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发展先进文化营造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围绕十六大报告精神,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当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当重点抓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不断进行着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来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弘扬和培育支撑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因而,必须坚持结合时代特性,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借助师生互动 ,把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新时期对中学生培养的新要求、中学生心理特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等三个方面 ,阐述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主题性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并将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疆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系统性和长期性,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协同精神营造环境,强调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主导,反分裂教育是保证,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赵君尧 《职大学报》2004,(3):120-122
地域优秀文化所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能传播知识、启迪思想,更好的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是由它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决定的。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人文精神,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下,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和创新实施教育的路径,凸显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以及武术文化传承对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作用,认为高校武术文化传承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提出了以武术文化传承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等学校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地,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重视“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结合本地的地域优势、文化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和环节.要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必须要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美育.中学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深挖中学政治课的美育内涵,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汲取美的营养,提高素质,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实现共同理想与目标的精神支柱,竞技体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作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民族社会文化的深层内涵。阐述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以及体育精神的发展在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性的飞跃和经济的巨大发展,传统美德受到了破坏,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事情。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弘扬扣培育民族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学政治课教学应该围绕塑造新世纪所需人才而上下求索。要更新观念,把育人的素质教育作为政治课的根本功能。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仅靠理论灌输的方法,采取生动活泼的情感教育法,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政治的、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