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体育教学实践操作层面的建设,是真正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坚实源动力.本研究以体育“工具性”价值为依据,以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标准》范畴内六项项目测试的数据为研究内容,研究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经过1学年的教学,学生身体素质在项群之间相应项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仰卧起坐三个项目的增长幅度,表现难美性项群与隔网对抗性项群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00m、立定跳远三个项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教育集团四所学校中的318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 2007)"的数学试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数学综合能力测评。结果发现:(1)四所学校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育才小学和辰山小学的得分明显比高新小学和石油小学要高得多;(2)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10、11岁的比9、12岁的要高;(4)从数学内容来看,学生在"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几何图形和测量"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数据列举"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从数学认知来看,学生在"数学理解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数学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数学推理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此,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我们应严格执行数学教师流动制度,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教材进行优化和重组,不断改进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减少校际间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教育集团四所学校中的318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 2007)”中的科学试卷为研究工具,进行科学综合能力测评。结果发现:(1)四所学校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在校际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辰山小学表现出很强的优势;(2)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在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9岁的比10、11、12岁的要低;(4)从科学内容来看,学生在“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两个方面都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物质科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从科学认知来看,学生在“科学识记能力”和“科学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科学推理能力”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此,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我们应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扩大优质师资的共享,为薄弱学校学生的科学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并通过开展校际间的科技活动节来促进学生的科学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减少校际间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攻击性问卷、关系攻击问卷及自编问卷对4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52.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形式的攻击性,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关系攻击得分分别是(2.31±0.54)、(2.69±0.69)、(2.54±0.69)、(2.64±0.64)、(2.18±0.61),表明调查对象攻击性较普遍但不严重;攻击主要发生在晚上,校内娱乐场所、学生宿舍等学生娱乐、生活的地方且以同性为主,室友是大学生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较多的对象;男生有较多的身体攻击,女生有较多的关系攻击;大二、大三学生及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攻击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李鹏 《考试周刊》2011,(73):142-144
为了探索田径健身运动对提高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生存质量的作用.本研究将860名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五组:试验组为4纽,172人/组,分别进行健身走、健身跑、跳跃、投掷四种田径项目2个月,1h/天;对照组1组.不参加任何锻炼:生存质量测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结果发现试验组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试验组各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O.05)。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展田径类课程教学,或者加大体育教学中的田径类项目的比例,对提高学生素质更加有效,且能够节省教育教学成本,在改善亚健康和提高身心素质上,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为探讨高中生学业压力与攻击性的状况及其关系.选取了安徽省安庆市两所高中的496名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学业压力和学业压力觉知水平都存在性别、地域差异:2.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攻击性认知的性别差异显著.攻击性行为还存在地域及年级的交互作用和性别、地域、年级的三者交互作用.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有较高的攻击性行为.来自城市的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要比农村学生高,来自城市的男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强:3.学业压力对攻击性中的四因子:口头攻击、自我发泄、易怒情绪、敌对认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B受试者情感状况和学习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以2010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B网考某电大本部及各分考场966名考生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测试反拨效应角度,研究远程英语学习者的情感状况和学习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英语B网考给受试者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情感冲击和学习行为偏差;2)考试失败次数越多,产生的负面效应越大;3)电大和网院两类不同学校的学习者在自我英语水平评价、学习困难和对面授课评价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电大学生的自我英语水平评价更高、遭遇的学习困难较少、对面授课评价更高;4)男女学习者之间仅在对学习困难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认为遭遇的学习困难更多;5)文理两类专业学习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章最后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应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大规模高风险考试给远程英语学习者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港澳台侨与大陆大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暨南大学的港澳台侨学生与大陆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学习风格差异,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第一手材料,以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本研究向暨南大学医学类专业2005、2006年级港澳台侨学生和大陆学生发放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两类学生在信息加工、理解方面存在差异,外招生偏于活跃和综合型,而内招生偏于沉思与序列型,而两类学生在信息感知和输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都偏于感悟型与视觉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教育集团四所学校中的318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IRL S2006)”为研究工具,进行阅读素养测评。结果发现:(1)四所学校学生的阅读素养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得分高低依次为辰山小学、育才小学、石油小学、高新小学;(2)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3)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9岁的比10、11、12岁的要低;(4)四所学校的学生在阅读认知维度中的“提取信息”、“推论分析”、“诠释整合”、“比较评估”等四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新小学显著低于其他三所学校。针对这些情况,教育集团将根据各校情况构建合适的学生阅读发展人文环境、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开展校际协作的学生阅读竞赛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减少校际间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滁州学院06级大学生研究对象,探讨隔网对抗类项目、同场对抗类项目对大学生视力的影响,对影响视力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通过对体育系学生视力变化进行调查表明隔网对抗类项目、同场对抗类项目对大学生的视力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条件及来自城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差异的问卷测试,结果分析表明:(1)不同专业、不同家庭和城乡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因子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家庭条件、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因子存在差异显著;(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因子存在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对不同大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巴雷特(Jim Barrett)的职业调查测验量表,对青海民族地区的618名高中生进行了职业兴趣问卷测查。结果显示:(1)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特征倾向依次是:实验型→文字型→组织型→艺术型→商业型→社会型→自然型;(2)民族高中和普通高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同一学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同一民族而不同学校的藏族学生,均在职业兴趣类型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差异性程度不同;(3)文章还分析了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类型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实验材料:二维和三维)×3(民族:汉族、维族、藏族)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我国藏族、维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及性别差异是否会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藏族、维族、汉族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维度图像的旋转反应时存在差异性,但并不显著;(3)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的现状。方法:采用一般学业情绪量表对某高职院校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依据10个分测验的平均分排序,排在前五位是焦虑、厌烦、放松、失望、希望;一般学业情绪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在积极学业情绪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学生的兴奋、愉快、希望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整体不容乐观,学生消极情绪的体验普遍较多;一般学业情绪不存在性别差异,不过相对而言,女生在学业中的消极情绪高于男生;在专业类型和生源来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婚恋价值观问卷(CMLCQ)、简易性态度量表对649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德宏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家庭功能、婚恋观与性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家庭功能的行为控制得分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沟通因子得分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②大学生婚恋观的性爱抉择观、婚姻自主观、恋爱动机、婚姻忠诚度和婚姻价值观得分有显著性别差异,婚姻倾向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性爱抉择观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异;③大学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需求倾向和回避倾向得分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开放倾向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梁山县78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梁山县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可控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对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基本是一致的;男女生对于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能力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不同年级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具有基本相同的归因倾向;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北省邢台学院的3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教学模式、环境因素及身心健康等六个维度对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上不乐观,处于偏低水平,尤其是在教学模式适应和学习态度适应方面.(2)男生和女生在学习适应上没有显著差异.(3)本专科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差异不显著.(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学习能力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明显好于独生子女.在学习态度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5)大学生适应性在居住地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6)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各个专业在环境适应、教学模式适应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在学习动机、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7)各个年级在学习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环境适应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我们采用《自尊量表》与《国际大学调查》对河南师范大学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在文、理科学生之间,城、乡学生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在性别、是否班级干部之间差异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文、理科学生之间,在性别、城乡、是否班干部之间差异显著。(2)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总体满意度、具体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3)主观幸福感中的具体满意度、消极情感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中是否班干部三个变量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可联合解释自尊的22.6%。  相似文献   

19.
陈富 《考试研究》2014,(2):73-82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实演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西部某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状、成因及行为发生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普遍性,作弊行为已经进入到一些学生的基本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作弊文化";(2)来自城乡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层面"、"管理制度层面"、"作弊原因"等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上有显著差异;(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6)作弊方式多样,并带有明显的时代技术特征;(7)学生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有不同的倾向、攀比心理的影响、考试试题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管理过程的松懈、考试与评价方面的不合理性、教师监考的松懈等是促成学生作弊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指出作弊现状、分析作弊成因及其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作弊或尽量减少作弊的干预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羞耻心现状及特点。方法t采用自编问卷对南京市4所高校6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羞耻心总平均数为3.16介于“中等符合”与“大部分符合”之间;②女大学生的非道德因子、自律因子和正确因子得分高于男大学生(t=-6.05~-2.04,P=0.000~0.05),而错误和他律两因子得分低于男生(t=3.24,2.17,P=0.001,0.030);③道德因子、自律因子、他律因子及错误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2.66~8.86,P=0.000~0.047);④文科大学生非道德因子得分高于理科大学生(t=2.60,P=0.10);⑤非独生子女自律因子和正确因子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3.39,-3.00,P=0.001,0.003)。结论:大学生羞耻心总体体验程度居于中高水平,并受性剐、年级、专业、独生子女与否等人口社会学变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