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邑地区移民作家的小说,选材广阔,大都带有自己生长地域的痕迹,从特定的文化角度去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与五邑本土作家的反映现实生活矛盾以及从社会伦理道德等诸方面坚持现实批判不同,移民作家的小说着重表现人性的欲望与生存的错位,带有一定的隐喻色彩。在叙事上,对生活保持客观的审视态度,呈现出一种冷峻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存在着一个五邑籍华裔作家群落。他们在作品中记载了先辈们关于五邑侨乡的历史故事、民俗习惯、趣闻轶事、移民经历、在他乡的生存境遇等,体现出诸多五邑元素,可以说五邑历史文化与他们的作品彼此呈现出一种见证与互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马地区五邑籍华人社团创建的历史较早,它们是五邑籍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战后,伴随新马地区华侨社会的本质性转变,五邑华人社团的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下,这些社团还顺应着海外华人社团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它们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联系正日趋加强。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2月 19日 ,五邑大学和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在五邑大学联合召开了纪念陈白沙先生诞辰 5 75周年学术座谈暨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成立会 ,近 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五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林健首先致词。他代表五邑大学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林校长强调 ,白沙先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白沙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江门五邑地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今天五邑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门文化名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林校长指出 ,五邑大学建校后便成立了…  相似文献   

5.
<正>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在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并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发展趋势。江门五邑地区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时代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侨乡精神和侨乡文化。作为语文教师,理应肩负起传承五邑侨乡传统文化的使命。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五邑侨乡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一、把五邑侨乡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让课程内容更加"接地气"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江门五邑地区的侨刊,登载了不少吸引五邑华侨“银信”业务的广告。“银信”是侨汇和家信的结合体,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之间物质与精神联系的重要载体。透过五邑侨刊中的银信广告,可以观察民国时期五邑乃至广府地区侨汇流通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江门五邑人杰地灵,散文创作其活跃,与内地作家的创作不同,五邑本土作家的散文创作大都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典雅,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对原始自然山水的不同,更关心的是自己个体的生存状态,更注重的是个人的内民感受。对大地的礼赞与心灵的揭示,构成他们散文的共同主律旋。  相似文献   

8.
顾鹰是新世纪以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江苏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风格、叙事艺术、文化观照值得探讨。在创作风格上,受到江南文化、多重身份、书写抱负的影响,顾鹰形成了细腻温情又意蕴隽永的风格。在叙事方面,成长是顾鹰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在童话中她常采用圆形叙事来构建幻想世界,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则以线性的方式进行叙述,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她的成长叙事。对顾鹰的创作进行文化观照,发现她对江苏儿童文学的水乡特色、“儿童本位”的创作原则、关注现实的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进一步丰富了童话创作,在常熟、苏州、江苏、全国作家中都具有一席之地。作为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顾鹰的成长经历也能为更多的写作者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金华 《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59-160
近年来国民的文化意识不断觉醒,同时具备名人效应和教育影响的名人故居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江门五邑地区作为著名侨乡和全国文明城市,其名人故居的保护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进行研究,为侨乡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思路和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一百多年来,五邑地区大量人口持续不断地移居海外。其国际移民传统有明显的社会心理特征,形成这种心理特征的原因,可以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对个体的影响角度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武夷文论是武夷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武夷文学家、文论家的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美学思想所构成。武夷文论作为一种区域文学思想系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不可或缺的一环、一隅。历史上的武夷文论家群体众星璀璨、著述丰赡、影响深远,尤其在宋代,武夷地区的文学理论批评成果丰硕、全国突出。  相似文献   

12.
以世界双重遗产为依托,充分开掘其文化遗产中丰富而极具特色的文学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武夷文学”,是使世界遗产进入教材和课堂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全面、立体的武夷研究,创建特色品牌学科的需要,同时又是筹建中的武夷学院探索和建设本校特色的一种尝试。无论从宣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来讲,还是从整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一般意义来讲,开掘传统教材中富于地方特色的内容,都是地方性院校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启雄的小说集《噪音》是江门五邑地区近年来文学写作的一大创获。作家借助西方现代主义叙事手段,摹绘出现代社会变迁中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传达出作者对此的深切忧虑和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世界双重遗产本身不仅具有自成体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备的学科内涵,而且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孵化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强大功能。因此,随着世界遗产热的兴起和依托世界双重遗产而组建的武夷学院的诞生,创建武夷学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武夷学与武夷文化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学科范畴、层次类别和量与质的差异。武夷学应该是武夷学院创建学术特色与学科品牌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中语体风格的不同表现取决于批评家的“写作”姿态,批评家对于文学观念、人格追求、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导致了文学批评在语言色调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同。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出,批评的语体风格是由“叙述”性走向了“描绘”性,从语体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视角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批评家的“写作”姿态,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促使批评视角转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有许多思路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正在建设中的武夷学院把环境学科作为它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而武夷山又是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世界遗产地。因此,必须承认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方言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地缘和历史因素。在古代,中原人一次又一次地迁入五邑地区,中原话及由中原话演变而成的客家话结合,并融入冈州土话,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五邑方言.鸦片战争后,大批五邑人远涉重洋,流向海外,因而五邑方言又渗入了大量外来语,使五色方言染上了很多外来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帮闲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我国由来已久。艾衲居士在他的《豆棚闲话》中专门用一则的笔墨展示出帮闲们可悲可耻的生活状态。生活于苏州虎丘山一带寄身在古迹名胜,依附于游山玩水之人的白赏们,只有帮闲之志却已无帮闲之才,心安理得地靠着厚脸皮厮混。借助对苏白赏们种种丑态的活脱描摹、对世态人情的尖刻抨击,艾衲居士力图挽救世道人心,希望那些“自知之而自迷之”的游民帮闲们能尽快“返浮而朴,反伪为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界出现了一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验偏好的先锋作家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视野的拓展,他们的创作心理也经历了一个从充满激情,到遭遇困惑,再到不断反思的历史演变过程。文章在分析这一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当今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艺术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