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近假期,学生问我假期语文留什么作业。我当时正准备去参加一个语文课改讨论会,来不及思考,于是就不假思索地说:“自己随便写两篇作文吧!”等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假期补课的第二天。那天早晨,我风尘仆仆赶往办公室,眼前有一摞作文本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我打开一个本子,上面有这样一段话:“感谢老师终于让我们拥有了自我选择权——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2.
假期里与几位学生家长聊天,中心议题是孩子的语文学习的问题。因为我忝在语文教师之列,且在高三混过多年,自然也就成了现场唯一爪“专家级”的人物。不过看看身边这帮家长,没一个是“白丁”,  相似文献   

3.
计娟 《教育艺术》2005,(6):16-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针,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来设计教学。那么,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语文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单元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5.
在强调学生大量阅读的今天,一个不引导学生读书的语文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而一个只叫学生阅读,而不关注学生读什么书,不关注图书馆的语文教师同样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目前,肖阅读观念牢牢地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并外化为阅读行动时,图书的来源问题成为了阅读的瓶颈。这一瓶颈如果解决得不好,必然加重学生购买图书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的阅读的品质、效果和阅读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大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让学生在假期里写一篇作文,记叙假期里的一件事,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没有几句话。责问学生不用心写,他们反向你大倒苦水:不是无事可写,而是脑子空空,不知如何去写。  相似文献   

7.
高三师生的寒假,注定是个颇不宁静的假期。无论在校或在家,这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弥足珍贵的。要想在这一个月内取得最大的效益,决不能将其简单视为增加了二十多天的课时,而应从高三语文备考的阶段性任务和高三学生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那么怎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发学生兴趣,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具备两条:一是让学生喜欢你,二是让学生喜欢你上的这门课。只有学生喜欢你,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语文素养.比“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抱着求索的心愿,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发智力因素,将开发大脑的记忆功能与语文能力训练融合进行,一个是基本客观记忆规律,一个是主观的课堂内外的训练,怎样将二者有机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10.
张海英 《吉林教育》2004,(11):10-10
开设专题,循循善诱,进行语文开智训导 每接一个新班,我的语文第一课便是“开智训导”,在这节专题课上,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怎样学好语文”,“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特别是高中语文课,该怎么上。这一直是困惑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眼下,高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学生所有学习阶段是最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语文老师埋怨学生不重视语文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高中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一定关系,也与其他学科老师或领导的外行眼光的误导有一定关系。可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与我们有些老师课堂教学不得法有关系。可以说,有些语文老师很多时候在语文课堂上讲的根本不是语文,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大纲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呢?笔者试图从“走出课堂学语文”作一探讨。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已陷入“泥潭”本来语文学习渠道千条万条,而我们却只走课堂这一条;本来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母系统,而我们却只抓语言文字,只让学生读一本语文课本,甚至课本也读不好,只抓应试的ABC,其结果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和打击。当语文课年复一年地单调重复着“作者———时代背景———生字、生词———分析课文———概括中心———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3.
如果要问一个语文老师教学中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定然是作文教学;如果要问一个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定然是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中最不该有但最普遍的一个怪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作文难教难改,教师苦;作文难写不好得分,学生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曾有过如此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我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4.
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很多老师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而,令很多语文老师无奈的是:在现今的学习环境下,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已使学校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包括假期补课)全部“科学”分配,仅有的周日还有一些学科作业,因此,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论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7月)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徐梅琼 《云南教育》2001,(24):32-33
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成绩会参差不齐。有的学得愉快,练得轻松,知识掌握得全面牢固,理解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深度,作文写得文从字顺,思想感情表达得清楚明白,时有奇思妙语,读之可喜。然而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又都得面对一部分学生语文知识较贫乏和写作能力较差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得对这部分学生开展特殊的语文教学工作。重不重视、搞不搞好这一工作是一个语文教师师德与责任心的表现。因为,教育“有教无类”的特点不能赋予任何一个教师只教优秀生而不教后进生的权力,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乃是语文教师的义务。基于这…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语文教师恐怕都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历来高考语文成绩优异者,大都是语文本身素质好的学生。同时,恐怕还得承认另一个事实:语文素质好的学生又常常是那些多读书、会读书、勤写作、会写作的学生。这两个事实所构成的结论无疑十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上所谈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道理。这个结论无疑更符合我国传统的诗、词、曲、赋等成就卓著的大家的经验之谈。有诗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业是语文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利用课业这一平台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系统工程”,单靠课堂教学来抓语文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每个学期内都把课文教完了,学生也把教材学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提不高。这里有一个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正如《新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最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