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社会学自欧美传入后,其“中国化”一直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雷通群即为最早倡导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学者之一,他根据厦门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社会学”授课讲义而编撰的《教育社会学》一书,是中国率先冠以“教育社会学”名称的著作。此后,他又以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为平台,同时积极参与广西乡村教育运动,在此基础上将教育社会学与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了“乡村教育社会化”的理论,堪称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一次早期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后’语境”下,现代性既成了面向中国文论的“提问方式”又成了它的“问题之源”。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对“后学”思潮的接受不能完全替代对“现代性”问题的集中探讨,特别是不能替代对现代性的内在“自反性”特征的思考。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研究必将最终直面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道路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深入把握现代性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探索当代文学理论深入文学现实的能力和整体创新发展的道路。这既是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研究的意义,同时也是它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白沙是开启明代心学的关键人物,又是名动京师的诗人。他提出“吾心”与“天心”合一的本体论,认为人于静中涵养,使“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就可以“一真一切真”、“一妙一切妙”,通达鸢飞鱼跃之机、天地生生之德,获得造化之美、天道之诗;人之诗不过是“此心”发乎天和、一真自如的表现,诗人养得此心醇细、胸次澄彻,“自然成就得大”;当然,诗的学习,也要讲究轻重疾徐、语脉往来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陈白沙对二程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注重心体和道体的均衡表述;其二,强调心体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彰显德性自由;其三,继承了儒学易简的理念,形成了以“勿忘勿助之间”为特征的易简的体证工夫论.陈白沙的儒学思想源自二程又自成体系,在儒学道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主静说”是陈白沙为学的宗旨。在白沙看来,人的内省与自我观照的功夫都是从守静开始的。白沙围绕着主静说,提出了不求书册、洗心去欲、虚心无累、忘我不争的修持之法,这些方法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白沙诗学与禅学联系密切,它是宋明以来禅学风气推动的产物。白沙诗学与禅学的联系主要体现于四方面:静坐致虚,发明本心;重“悟入”;学贵自得;以少胜多、凝炼淡朴。对无言之妙与无言之美的追求,使得白沙诗歌呈现出简约淡朴的风格与神韵。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认为探讨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陈白沙本人的教育思想全貌,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地把握整个宋明教育学说走向,特别是心学教育哲学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白沙集中大量的咏酒诗, 它们表现出浓烈的主体意识与生命情调。主要体现在: 抒发自得的逸兴浓情; 表现诚挚、融洽的友情; 陶然忘机的诗酒之乐; 表白高洁、自由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质和特点,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为了实现明朗澄彻的“自然之乐“境界,白沙提出了致虚、守静、自得的主要修持途径.这些途径体现了白沙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12日,在白沙先生的故乡成功召开了“江门市纪念陈白沙诞辰580周年大会、陈白沙与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对陈白沙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后学研究、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探讨并取得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典籍代表之一,《道德经》一书文约而义丰,思想深邃,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诠释空间。1868年,伦敦图伯纳出版社出版了湛约翰翻译的《老子玄学、政治与道德律之思辨》一书,是为《道德经》英译之滥觞。从语言层面来探析湛约翰对"夷"、"希"、"微"这三个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提喻修辞的诠释、对汉字"道"之比喻义的诠释、对汉字"水"之联想义的诠释,聚焦译者对翻译的能动和制约作用,进而对翻译过程中译者自身的素养对翻译的影响问题做出思考并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2.
《老子》、《庄子》是老、庄以言传"道"的经典之作,然而其中又都有关于"道不可言"的精辟而详尽的论述,在看似矛盾的言、行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具有颠覆性、超越性的独特表达方式———道言。这种无关理性、逻辑、概念的弹性语言解决了在本体上"道"之言语的路绝性难题,而老庄关于道不可言的一系列论述也成为魏晋言意之辨的滥觞,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诗经》语言的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它是精品经典,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文学水平。它有着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语言风格典雅工致,清新质朴。它内容极其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它用语规范,诗经的传播,促进了我国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统一和发展。它创作和产生的时间跨度大,地域广阔,并且是群众与艺术家成功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全语言”是当代风靡多个英语国家的一种语言教育的哲学。它不是一种指导狭隘实践的教条,而是语言观、学习观、人类观的融合体。从学习者、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来看,全语言是“作为全人的学习者在整体情境中对整体语言的学习”。全语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与语言学习的本质,反思和剖析母语教育的基本理念,重新思考母语教育的意义,树立母语教育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由兴起而逐步走向成熟的时候,重析庄子的语言观,发现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意识到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和人类使用语言的失误,提出了“言不尽意”说,并为探求更好的借言传意的方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治上的原因,陈独秀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革命性,他提出改造国民性,发展个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开拓了教育理论,对当时的教育改革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进行教育改革有过激的一面,必须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重塑当代版画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版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历经半个多世纪,曾出现过几次高潮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版画家和在国内外有影响有重要价值的版画作品,发展健全了各个版种。中国版画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下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版画面临一定的困境,一些作品刻意追求版画的形式语言,片面追求作品的印痕美感等本体语言,使作品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疏离了版画作品本身的内在精神,缺少深刻的内涵和思想,缺少生命力。"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版画要走出低谷寻求新的发展,由"技"进乎"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张海波 《海外英语》2014,(18):1-3,9
Any language must have the inclusivity of its own,otherwise it can hardly get developed.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got the most powerful inclusivity, which makes itself the lingua franca of the world. However, as one of language varieties, China English develops with a lot of translation errors and culture deviations, which makes itself doubtful. As a result, a view comes into being that none errors can be permitted in China English, otherwise China English couldn’t exist. But finally, it turns out that translation errors and culture deviations in China English are acceptable due to the language inclus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