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六辑刊登了徐载平的文章,题为《申报关于杨乃武案的报道始末》,其中谈到《申报》“初次报道”的时间是1874年4月18日。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笔者查阅原报得知,《申报》关于杨案的第一次报道是1874年1月6日,也就是说,案件发生一个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播放后,观众兴趣很广。但文艺和历史是有差距的。陈镐汶撰《申报与杨乃武冤案》一文,说明当年《申报》的报道评论对于平反杨乃武、毕秀姑冤情的作用,也披露了一些案情真相。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社会民众不具有任何的言论自由,更罔论以舆论监督政府的权利.随着近代报刊在华的产生、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时人开始以报纸为舆论之机关.①《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报道正是诠释了早期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在这宗案件中,《申报》作为外商在华创办的营利性民间报刊,充分发挥了报纸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在政府施政过程中进行监督的功效,借助公众舆论的力量影响案件的发展和审判结果.《申报》对此案的报道开启了近代报刊舆论干预社会生活、监督政府施政行为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时代,相比事实信息与内容再现,新闻传播中的情感意义时常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正面宣传也表现出显著的情感化传播趋势,如在内容呈现上注重日常性与体验性、偏好个体视角,在形式上充分调用视频日记、创意海报等多种融入主观情感叙事的视觉传播符号。需要注意的是,情感化传播一方面优化了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又因模式化容易造成审美疲劳,过度修饰与萌化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报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段勃 《当代传播》2008,(6):101-103
调查性报道这一概念在中国是舶来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但在近代中国已出现了这一报道形式。《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连续报道体现了调查性报道揭示性、独立性、显著性等特点,是早期中国调查性报道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6.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和江苏卫视《人间》均是大众类谈话节目,话题平民化、情感化、生活化,讲述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电视谈话节目作为声画兼备的音影叙事文本,运用话语、画面、文字、音响和音乐作为叙事载体,因此,可以借用电影叙事学的关于叙事者的理论对谈话节目进行分析。在电影叙事学理论中,叙事的主体被分为暗隐的“大叙述者”和明现的“次叙述者”。  相似文献   

7.
《申报》和“杨乃武与小白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此案搬上戏剧舞台,更是传得家喻户晓.人们知道,这起冤案最后是由慈禧给平反的,主要得力于浙江18名地方绅士联名向都察院呈控,但此案平反,也有《申报》的一份功劳.宋军同志的新著《申报的兴衰》,有一节详细叙述了《申报》报道此案的经过,称这是“中国近代报纸最早发挥舆论监督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华锋 《兰台世界》2012,(25):62-63
海盗问题一向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民国初期,随着中国经济、航运业的发展以及政局的动荡,海盗活动愈发活跃。本文试以《申报》为主要材料,对民国时期的海盗问题展开初步探讨。一、《申报》报道的民国海盗抢劫案《申报》是清末民初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民国时期海盗活动猖獗,《申报》对海盗这一社会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不仅对案件进行及时报道和后续跟踪报道,同时刊登相关评论性文章,海盗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杨乃武案是晚清震动朝野的四大奇案之一,因其案情冤屈,翻案曲折困难,最终得以平反,至今仍广为传唱。杨乃武案发生后,余杭民众之间口耳相传、说法多样,《申报》与后来的电视节目总结人际传播内容,对杨案进行大众传播,推动杨案为更多人所熟知,在一百三十多年里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杨乃武案传播有了更加深刻的映射,实现了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在这一过程中,杨乃武案的口头流传与大众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呈现出独特的传播情景。  相似文献   

10.
冯杰 《新闻世界》2011,(10):51-52
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重大"走向"寻常",让"重大事件"走向"普通大众"。江宛柳在重大事件报道中融入了充沛的情感、精心的布局,以"小情"反映"大事",因而感人至深。本文试从情感切合点、情感流变和表达特点等方面,浅析江宛柳重大事件报道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联系5.12四川大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重点分析灾难报道中的情感信息传播.文章认为,灾难情境构建了大众的情感期待,强化了其情感需求.也使传媒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格外丰富强烈,其情感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更加显著;指出记者必须深入分析灾难情境下大众的情感期待,辩证地把握传媒情感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姚小云 《青年记者》2012,(20):25-26
《幸福魔方》是东方卫视于2010年1月4日推出的一档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该节目开启了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新窗口.①从节目类型上看,《幸福魔方》并非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但是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有着很好的继承与创造性发挥,是一个具备很强的叙事技巧的栏目.下面笔者从叙事学角度,以《幸福魔方》为例,分析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在叙事结构、叙事人物、叙事策略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跟踪》是王家卫为宝马汽车执导的一部微电影广告。在叙事结构上以线性叙事为主轴,按照因果逻辑推进叙事发展,展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结构关系。在叙事情感上,用独白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对跟踪的理解认知和独特体验,通过广告产品如影随形的陪伴,传达了宝马汽车的品牌价值与品牌理念。在叙事语言上,通过别具一格的镜头表现语言、与众不同的视角选择、卓越的色彩和音乐把控,营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传达了丰富的话语意义。《跟踪》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策略,让企业的品牌理念在受众的情感共鸣中得到了认同和强化。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2):70-74
情感化表达正在成为社交媒体主流叙事方式之一,探索社交媒体情感化表达的传播效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认识这一传播策略,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给予依据。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号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及回归模型等方法逐步深入,发现仅情感化表达的正文对点赞量有显著作用,诉诸情感只能在情感上获取更多认同;标题情感化表达既不能扩大传播范围也不能提升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5.
杨乃武案(以下简称"杨案"),俗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历史上著名的冤案,曾被一些书籍列入"清代四大奇案"、"历朝十大冤案".和历朝的其他冤案不同,杨案发生在已经有了近代报纸的晚清,故曾被报纸广泛报道,对案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过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份重见天日的珍贵档案据1994年12月17日的《京郊日报》报道,有关人员在北京西南白带山下千年古刹云居寺清理文物和档案时,发现了一份清代《钦差查办事件》奏折手抄件。该钦差查办的事件,竟是名传遐迩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大冤案! 《钦差查办事件》奏折共7页,1175个字,全部用毛笔恭楷书写。《京郊日报》还披露,这是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三十日法务大臣沈家本写给光绪皇帝关于复议杨乃武案件的奏折,提出该案尚存在诸多疑点。应该说,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在今天得以家喻户晓,多是缘于戏曲舞台和电视荧屏,但那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而非历…  相似文献   

17.
网络电子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化语言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新春 《中国出版》2012,(10):49-50
情感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网络电子书籍设计的情感化,是其设计思想的一次飞跃,为网络电子书籍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电子书籍如何利用情感化的设计语言,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满足现代人的情感需求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潘悦 《视听》2023,(5):104-107
在加速社会背景下,《向往的生活》《奇遇人生》与《忘不了餐厅》等慢综艺通过情感叙事展现了空间、物界、行动、时间与自我的异化,实现了对加速社会的抵抗。以治愈心灵、情感疗愈为主打的慢综艺注重“当下”的情感体验,而不追求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刺激感官、传递信息的效果。慢综艺通过贯彻“慢”生活的理念,引导且满足了受众对于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当下”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冷亲密:情感资本主义的形成》中,伊娃·易洛思(Eva Illouz)敏锐地捕捉到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情感问题,即资本主义借助数字技术重塑人际交往方式、重塑情感体验,并以情感物化的方式破坏人际的亲密关系,使人们“心甘情愿”受网络交友的宰制。易洛思从情感能力的培养出发,主张通过自主叙事疗法来修复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方案,对个体自我拯救不失为权宜之计,但其社会效用注定有限。  相似文献   

20.
刘沫彤 《新闻知识》2023,(3):80-86+96
本研究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通过15年来中国主流媒体的1707篇相关报道,针对反垄断相关报道的趋势、议题、叙事框架和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以期为新闻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反垄断经验与经济理念提供智力参考。研究发现,中国反垄断报道主要采用信任政府、倡导革新、经济影响、市场监督四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叙事框架,通过跟踪报道“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电信联通垄断案”等具体案件拓展舆论空间,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负面报道侧重挖掘垄断企业内幕及其社会影响,正面报道则倡导政策制度与市场秩序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