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跨学科”学习理念深入影响了基础教育,成为21世纪乃至未来教育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在众多学科相辅相成的融合共生趋势下,割裂的单一学科课程模式已经难以承担起“全面育人”的重任。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具有更加广泛的普适性,也许更宜于综合统整式的跨学科学习。“跨界”不是“无界”,更不是学科专业特色的消解。语文学科在与地理学科的“空间”跨界中设置杜诗学习专题,在与历史学科的“时间”勾连中设置传统文化学习专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其他学科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学习坚持素养立意,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注重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性,是实现学生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语文与历史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利用学科间互涉性找寻两学科间连接点,利用学科间连接点提取学科关键概念,利用学科素养的交集设置跨学科学习目标,坚持语文学科本位设置跨学科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要开展良好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跨越”学科的情境设计,需要“打通”壁垒,让不同学科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自由进出”,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以语文学习为主的跨学科学习设计要关注“跨越性”情境设计和学科间“自由进出”。  相似文献   

4.
立足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综合其他学科相关学习内容,“最美风景在家乡”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应运而生。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对于跨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跨”的学科多与少,取决于学习任务;“跨”的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多方协同;“跨”的设计巧不巧,取决于资源整合;“跨”的过程顺不顺,取决于活动调试。  相似文献   

5.
曹媛 《小学语文》2023,(2):27-32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需要各个学科通力合作的,跨学科学习突破了学科界限,把不同学科的多种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机会。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跨学科学习”所体现的“跨界”“有界”“无界”三重学科融合理念的境界,结合教学案例阐述“跨学科学习”在教学中的“独立式”“拓展式”“融合式”三种设计路径,以及具体设计与实施的关注点:一是确立一个好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二是找准跨学科的联结点,关注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三是评价嵌入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四是以跨学科学习为纽带,建构多学科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课程实施中,《说“木叶”》一文的学习路径多停留在知人论世、明辨文体、把握观点的议论文传统教学层面,笔者试图通过重要概念深度介入学习主题,拓展跨界分支,开展问题式项目化学习等三个维度,探究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学习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达成幅度和核心价值的构建高度,让基于横向和跨界的跨学科融合学习成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审美研习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学科渗透就是跨学科学习,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专家们介绍:“语文学科的学习,文学性和工具性都要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资料的搜集与处理,载体是其他学科,落脚点是语文学习。”2013贵阳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涉及地理、物理、数学、音乐4门学科渗透的题目。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学科边界的分合现状与素养培育的时代诉求赋予了“跨学科”问题以讨论的必要性,而在其方法、理论及概念框架的理论基础上,《课标》(2022年版)中对于“跨学科”的阐述也显示了这一概念对于语文学科的嵌入与介入。通过参照相似度较高且跨学科经验更丰富的IB国际母语课程可见,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潜力需要在保证适宜性、可靠性和专博互鉴的实践中浮出水面,进而发挥新课改的“后发优势”,为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可以突破单一学科教学的局限,把语文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关联起来,形成同一主题引领下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真正理解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理念,依据语文学科内容特点对跨学科学习进行精心的设计,注重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确立及评价等,从而使跨学科学习理念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0.
耿寿礼 《家长》2023,(20):67-69
<正>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之下,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趋势,因此加强跨学科学习非常必要。所谓跨学科学习,是以跨学科意识作为主旨,在教学中采取具有一定综合性以及探究性的方法,让教学形态以综合性主题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打通学科壁垒,构建项目式学习任务。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可以成为组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重要语料,主动跨界,关联历史、地理学科,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在项目设计与开展中走入生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跨学科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学科本位,实施跨界学习,促使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其间,需要经历多重环节:进行语文单元内重组和跨单元重组的萌芽阶段,基于“学科+”的组合、整合、融合的发展阶段,跨越虚拟与现实、课堂与生活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特别彰显了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典型的综合学习。这对中小学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新要求,更对教师的跨学科意识与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教师自身迫切需要开展跨界学习。教师在跨界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意愿薄弱、知识视野狭窄、跨界融合存在挑战等困境。我们从培养跨界意识和思维、拓宽教师知识眼界、践行跨界学习多种策略、充分重视持续学习与反思等方面提出了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小学语文教学》2023,(Z2):120-122
<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首次提出“跨学科学习”,以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课程方案里写道:原则上,每个学科要拿出10%的时间开展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遵循语文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特点,定位了内容与功能: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理念和课程形态。为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我国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系统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1],并且在每个学段的最后部分均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各自为政的藩篱,融通多个学科进行统整教学,具有整体育人的优势。语文跨学科学习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拓展,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样态。小学教学实践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新的挑战,找准着眼点和着力点是关键。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要坚守语文学科本位,以学科为原点,以主题为起点,以任务为跨点,以评价为支点,以联动为燃点,“跨”好走稳,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及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借助课内外衔接,和其他学科整合,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其目的即在于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既不是未达目的缺乏火候,也不是失之偏颇的过犹不及。这里的问题是,何以使其达到准而有度呢?  相似文献   

18.
从新方案的课程板块意义出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可被界定为一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立足学科实践的综合学习,旨在使学生经历“有意义的话题”牵引下的问题解决过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应以大概念作为学习“锚点”,以单元整体教学作为基本组织形态,并遵循逆向设计基本结构。在概念边界与设计理路规约下,研究构建了包含筛选大概念、确定跨学科设计主题、明确指向概念理解的学习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以及组织问题链牵引的学习过程五个关键步骤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实践模式,并以语文学科主导的“破壳而出”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对该模式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肖斌 《教师》2014,(10):112-112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奠定了语文要与其他学科科学结合的基础。在语文学科中,自然科技议论文中语言文字就是语文与自然学科跨学科学习与运用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篇自然科技议论文为例,探讨小学语文与自然学科交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学习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语文跨学科学习强调运用语文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这要求采用更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方法。UbD理论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