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秦钰雯 《视听》2022,(3):52-55
赛博空间既是一个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媒介社会学的概念.赛博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空间之上,人在其中的活动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赛博空间对自我进行新的身份构建与认同,也可以对他人的身份进行质疑和解构,这一行为将延伸至现实社会空间.另一方面,赛博空间也对原有的政治体系、知识体系等社会体系产生影响.只有全面地...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阅读的空间隔阂,新型的数字阅读社群正在形成,阅读成为一项以技术为载体的空间互动实践。聚焦赛博空间视角下的数字阅读,实践中的个体、信息、情感被纳入到虚拟的信息化场景中,以互动仪式的方式实现情感凝聚与空间互动。开放性的虚拟互动打破了阅读的封闭性,数字阅读空间中的用户价值、场景价值被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3.
媒介技术发展到赛博时代,催生了赛博空间与赛博人的概念.赛博空间被定义为一种人、计算机、信息合为一体的非现实空间.海勒认为赛博人的现实表征体现为"表现的身体以血肉之躯出现在电脑屏幕的一侧,再现的身体则通过语言与符号学的标记在电子环境中产生".在赛博时代,赛博人作为媒介,自由往来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颠覆了传统传播中的时空观,这为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传播带来启发.城市中的历史文化空间要适合当下赛博人的接触习惯,改变过去静止、单一、扁平化的传播方式,通过变文本接触为场景接触、变参与者旁观为参与者沉浸、变再现文本为体验文本三大路径进行历史文化空间的传播,创造新型城市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4.
张琳悦 《新闻世界》2012,(11):80-81
赛博空间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有着与传统物理空间不同的特性及其运行机制。赛博空间下的文化消费有了新的特性、含义和对象。本文对赛博赛博空间的特点与赛博文化消费的产生和特点进行分析,指出赛博空间下的文化消费“虚拟现实化,显示虚拟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凌琦 《视听》2016,(6):142-143
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有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拥有了发展空间和领域。电视新闻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生存和发展,需要构建一个"赛博空间",以此引领电视新闻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张骋 《新闻界》2015,(5):36-39,67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仅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人类存在方式的重大变革。过去作为人类存在本体的自然实在已经被新媒体技术所消解,赛博空间所建构出来的虚拟实在将取代自然实在成为新的人类存在本体。赛博空间成为了事物存在和自我发展、自我揭示的领域。人们可以置身于虚拟实在中,理解着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切存在之物。并且,虚拟实在不需要以自然实在为原型,甚至可以超越自然实在,进而创造出自然实在中没有的诸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从用户画像的实践引出其中的伦理问题,以身体与技术的角度,基于英国社会学家克里斯·希林"技术化身体"的理论提出了"身体镜像"的概念,揭示了用户画像实践中的三个伦理问题:一是自我认知的障碍,二是隐私风险感知带来的自我监禁问题,三是用户数据的商品化问题。将一切趋向互联网化的赛博空间正是在技术与资本的合力推动之下,向现实提出了新的伦理挑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引入新的视角以应对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远军 《编辑之友》2011,(12):79-81
网络空间又叫赛博空间、虚拟空间等,指人、计算机、信息相互沟通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与互动的虚拟社会。"赛博朋克"小说中,赛博空间通常指一种"交感幻觉"。"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海德格尔借之来解读存在主义,借诗的多维语言去诠释隐藏在万物深处的神性,去揭开所谓"存在之真"的  相似文献   

9.
刘子晗 《东南传播》2021,(11):105-109
作为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电子竞技的产业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与电竞日益成为焦点的产业价值相对应的是电竞的文化属性,但目前有关电竞的研究较少对其展开深入阐释.电竞文化生成于赛博空间,其文本和参与者形态均受到赛博空间后地理、后历史时空属性的影响,并作为一种抵抗现实的亚文化展现出独异的文化和美学特质;在赛博属性和电竞魅力的共同作用下,赛博空间将电竞爱好者个体凝聚为趣缘群体,并使得电竞文化走向文化狂欢,对爱好者实现了情感赋能,呈现了电竞无功利的宝贵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与全面普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相继延伸到了虚拟的赛博空间,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并长期为人们所关注的两性问题也在互联网上有所突显.本文拟以女性网站及女性频道为例,考察互联网对女性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探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性别问题上是否依旧存在刻板印象与歧视现象,网络时代是依旧延续着男权话语体系,还是为女性话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数字媒介与社交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时间可以压缩、空间可以放大的虚拟传播环境。所谓虚拟传播是指人类利用数字媒介技术创造的"现实"沟通的经验世界。它戏剧性地改变着人际乃至组织传播的互动行为,体现了媒介发展对传播偏向和人类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当传播媒介技术的远程控制与跨界的组织工作方式成为虚拟和超自然的现实的时候,虚拟组织这一全新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以它独特的传播沟通方式得到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2.
小词典     
赛博空间 :“赛博空间”是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 ( W.Gibson)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首先使用的。他在一本科幻小说中描写了计算机网络化把全球的人、机器、信息源都联结起来的新时代 ,昭示了一种社会生活和交往的新型空间。随后 ,以 Cyber为前缀的词汇迅速流行起来 ,一些以赛博空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相继建立 ,赛博词汇也进入了政府的文件、报告之中。“赛博空间”概念的提出 ,显然受到了“控制论”( Cybernetics)的影响。维纳创立的 Cybernetics在我国已习惯译作“控制论”,如果音译 ,则是“赛博论”。从关于控制和通讯…  相似文献   

13.
张品良 《网络传播》2005,(10):12-13
“当今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时代过渡,互联网正在创造一个特殊的、虚拟的社会空间,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是历史和现实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的挑战。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网络传播的种种功能,社会对网络传播的利用、驾御、掌控能力已经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既有形态。”  相似文献   

14.
赖黎捷  卫彦瑾 《视听》2016,(1):9-12
在以互联网为主体的赛博空间里,人的主体性意义被赋予了虚拟化色彩。真实交往与虚拟世界的身份边界被打破和消解。本文以江西省鹰潭铁路医院33岁女护士方某自杀,引发的关于"云舞事件"的探讨为着力点,分析了"云舞"在经历现实生活坍塌与虚拟化身的重建过程中,呈现出的行为动机与心理轨迹。"云舞"在沉溺虚拟/拟态/仿像世界完美形象的建构中,僭越了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的种种边界,理想与现实的对峙与冲突加剧了主体迷失与身份错位,最后走向精神断裂。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引起哲学变革。本体论层面上,经历两次数字化加速,万物皆为数正在成为现实。认识论层面,唯理论与经验论统一于数据,相关性分析补充了传统因果分析,并在应对现实的"复杂"与"动态"上取得突破。价值论层面上,认识论与价值论统一于大众化和智能化。大数据似乎正在营造完美世界,但我们仍应保持反思,政府与社会,人文与道德应对资本与技术主导的大数据发挥制约。  相似文献   

16.
刘修敏 《新闻界》2008,(5):138-140
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秩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秩序与文化。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面对日益凸显的负效应,重建赛博空间秩序以使人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赛博空间的功能分析出发,分析了赛博空间秩序重建的矛盾与必要性、可能性,并阐述了重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敏 《东南传播》2013,(6):94-95
网络小说改编剧近几年的繁荣引发了多方的关注与思考,论文以空间及社会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认为网络小说改编剧构建了一种"异托邦"式——既反映现实社会又对抗超脱出现实的社会空间,作为观影主体的女性受众在其中编织了现实、隐喻想象和虚拟梦幻等多重社会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8.
网络小说改编剧近几年的繁荣引发了多方的关注与思考,论文以空间及社会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认为网络小说改编剧构建了一种“异托邦”式--既反映现实社会又对抗超脱出现实的社会空间,作为观影主体的女性受众在其中编织了现实、隐喻想象和虚拟梦幻等多重社会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传播为背景的社会生活总体;而虚拟社会管理的本义,则是指对网络时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有效治理。与传统社会相比,虚拟社会具备了流动性、族群化、人民身份、云智慧、技术近用等特质;相应的,政府应以虚拟社会的动态管理、差异管理、认同管理、协商管理、学习管理来应对治理挑战;并且,"现实-虚拟"的跨管理协同应成为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已进入元宇宙前夜。作为赛博空间和虚拟世界的高度发展和虚拟空间的升级,元宇宙独有的虚实空间会改变社会面貌,而赛博空间的乱象让人对虚实空间的发展保持警惕。文章从技术和人文视角探讨元宇宙空间治理:通过剖析算法和人之间的关系,提出算法作为制度的观点,说明算法治理是元宇宙技术空间治理的起点;以赛博空间批判和三元空间理论为基础,提出从以人为本和空间协作两个方面对元宇宙虚实空间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