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歌唱中情感和演唱的辩证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如何在演唱中把握"情"与"韵"的问题,指出了"情"在歌唱中的作用。探索如何在歌唱中实现以情带声。  相似文献   

2.
“戏歌综合”是中国民族歌剧将戏曲、民歌演唱特色进行辩证综合、风格独异的演唱艺术。它既有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戏曲演唱的运腔、韵味,但又不同于戏曲演员和民歌手的演唱。它通过“字、声、情、韵”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极为鲜明地反映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创造的民族品貌。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困扰在“声”与“情”的矛盾中,常常因为能力有限而出现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现象,本文从“声”与“情”的对立矛盾的统一简单地加以论述,阐述了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有机统一与和谐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抒情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总理发自内心的歌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动人心魄的好诗。全诗以“衣”韵作为韵脚,并将“你”字入韵。“衣”韵,是典型的齐齿呼,开口度小,很适宜表达细腻绵远的情思。诗人柯岩选用这个韵脚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深情.是选得很好的。而这个“你”字的入韵,更加浓了诗的抒情意味,更好地抒发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诚挚的感情。如诗的开头第一节:  相似文献   

5.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着重讲述演唱方法、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恰到好处地揉合在一起 ,在注意演唱个性、风格的同时 ,力求使演唱能够达到唱表结合 ,表里如一 ,以声传情 ,情如其中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小静 《福建教育》2023,(49):55-56
声韵、意韵、情韵是音乐的本性展示,是构成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三韵”要素。“三韵”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循环往复,呈螺旋上升之势。“三韵”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教师可从闻声知音、赏乐解意、悟乐涌情三个层次开展“三韵”教学。  相似文献   

7.
让歌声更美妙——论“以情带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歌唱中,声情并茂是其艺术的创作原则。而要做到声情并茂,则需歌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歌唱之中,用以情带声的演唱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以情带声”内涵及其与歌唱技术、歌唱心理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以情带声”在歌唱技术训练和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演唱实践,对艺术歌曲演唱中的唱声、唱情、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掌握与运用民族传统声乐表现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新时代的诗歌韵辙规范化,近十几年来出了一些韵书式的通俗小册子,大都是以普通话的标准音为基础的;郑林曦同志的《怎样合辙押韵》就在“同韵常用字表”之前列有一个“普通话韵辙表”,这是具有代表性的。既然大家主张以普通话的北京标准音为分韵根据,那么社会上若有不能符合《汉语拼音方案》韵母系统的“押韵”情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困扰在“声”与“情”的矛盾中,常常因为能力有限而出现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现象,本文从“声”与“情”的对立矛盾的统一简单地加以论述,阐述了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有机统一与和谐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德为做人之本,处事之魂,作为一名歌者有德才有艺,德才兼备、声情交融,是每一位演唱者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身为演唱者,只有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如果没有了情感的演唱也就是失去灵魂的歌唱,也就是说"情"才是歌曲的"魂"。  相似文献   

13.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中的情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一个歌唱者在演唱中如果只有优美的歌喉,清晰的咬字、吐字或声乐语言造型艺术的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生动表达,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以情动声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全文结合声乐作品实例,从“四个深入”的角度阐明了“二度创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从歌唱中口型的模式、口型的大小、口型与吐字、口型与共鸣及如何在歌唱中合理的使用口型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尤其对口型在歌唱中与吐字、共鸣的关系和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无论是对从事声乐专业还是声乐业余爱好的人来说,都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从而使我们明白在歌唱中只有合理的使用口型,才能更好的达到吐字清晰、声音圆润甜美、规范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歌唱艺术是以人声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声乐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声乐技巧及表现手段,才能准确深刻地反应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16.
艺术歌曲是舒曼音乐的精华,而其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最能体现浪漫主义精髓的音乐作品。通过对艺术歌曲的一般要求的阐释,指出在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演唱中应以情为本,具有丰富的想象心理和较高文化艺术修养。还对套曲的歌唱与表现内容的关系进行解读,突出情感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成为学习声乐技能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艺术水平。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情感心理占据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位声乐老师都应该去关注它,让它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本文通过阐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使歌唱者能从一个较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歌曲,从而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高师声乐教学的一个新模式 ,即在声乐教学中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了解阶段是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歌曲的主题思想 ;运用阶段是包括歌唱技巧的运用和感情的运用 ;完成阶段是表现歌曲 ,进行二度创作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相对于“一度创作”而言的,即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含义、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过程。进行“二度创作”必须注意熟悉作品、分析处理作品和纵情歌唱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双重责任,不仅要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还要让幼儿教师胜任幼儿教育工作.文章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课为例,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课教学现状,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学前教育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